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小人物的悲喜交響與生命關懷—讀王拓《金水嬸》

文:江林信(彧文讀書會會長)

書 名:金水嬸
著 者:王拓
出版者:九歌

  很少有一本小說令我這麼感到單純的「動容」的。

  在王拓的這本小說中,不講求過分文藻修飾的技巧、非意識流的寫法,明白曉暢的吐露出每個主題清楚的面目。在節制而洗鍊的文字中,清晰的描寫出每個人物的情感、處境,展現了寫實文學魅力。

一、小人物的黑暗面與掙扎

  在這本小說中的普遍主題,最常見的是,小人物在環境中的無奈、無力,那些靠海為生的人們,面對的是無常變化的海,他們的迷信來自於現實的需求,貪婪、無情也皆因此而起。然而,即使人們在貧窮、無助中其人性的黑暗面是那麼赤裸的呈現,但是,卻也同時顯現出他們的單純與老實。甚至,某些時候,也處處顯現這些人物面對責任、親情,與自己的侷限相互衝突時的毅然情操。像在〈炸〉一文中,男主角之所以賭博,正顯現著貧窮人物在微薄收入之外,難免的貪欲,這份貪欲雖然令人不齒,但其後卻也透露著「只要贏一把,妻小就好過了」的想望。然而,在輸賭之時,面對妻小的開支,主角只好毅然決然走上「炸魚」以求暴利之路,只是,炸魚一來危險,二來炸藥的取得也屬非法,既得小心使用,又得躲藏檢警搜查,如此鋌險之路,主角卻不得不走下去了。破碎的結局是可以預期的,在主角炸魚失敗,亟需醫藥費時,當初借錢給該家的春花,對於自己的算計,卻也起了「不忍」之心。這些在在令人動容,令人不由得思想起自己父母為家庭的奔波,那些企求家庭衣食無虞的基本想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枷鎖的悲劇也在這本小說上演,首篇的〈吊人樹〉娓娓敘述這一個小海港人民的迷信與鄉里間的熱絡,但真正引出的卻是一對被拆散戀人雙雙殉情的結局。男人在尋得女人卻發現對方已婚且已生子,內心悲憤之下,散盡家財,上吊自盡,小說描述:「外鄉人卻被發現吊死在賴家門前的大樹上,繩子掛在那一截空出的枝枒上,半夜裡的街路燈把這截枝枒,連同懸吊著外鄉人的黑影,投射在海生和阿蘭的房間玻璃上。」這影子如冥黑中的鬼手,令女人半夜驚呼,如此激烈的抗議手段象徵出其情感的執著與深刻。男人在踏遍臺灣之後,終於在八斗覓得愛人,見如此光景定然認為對方背叛自己,卻不知如此結局為長輩所安排。女人在熬不過良心的譴責變得失神,最後也在該樹上吊,使得完全被蒙在鼓裡的鄉民所搬演的求神儀式顯得十分諷刺。對女人來說,以死來與情感相贖,恐怕是最後的解脫,只是面對稚子、夫婿、親人,這當中不知又有多少的悲情與掙扎了。

二、現實與理想的矛盾

  作為一位中文系出身的人,著者對於理想之難以堅持想必是身有所感的吧!?尤其是對於「道德」與「利益」之間的正當堅持。在小說〈一個年輕的鄉下醫生〉中正描述著這種無奈。一個醫生畢業了不選擇大醫院,卻回鄉開起小診所,面對貧窮的鄉親,他有許多的不忍,所以,減收、少收醫藥費,造福大眾。只是,相對於同學的飛黃騰達、相對於更高地位的出路,他必須以意義之偉大來與之相敵。但是,面對鄉下人的自私、窮怕了的一毛不拔、貪小便宜,年輕醫生的理想不得不開始產生動搖,在他與同鄉朋友的對話中,顯露出這些巨大的衝擊。小說最後收尾在「你不要再和我談什麼人道呀、理想啦,都是他媽的空話!」的激烈感嘆之後,年輕醫生依然不忍一位媽媽抱著小孩呼救前往救治,這種善良與自我利益之間、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看起來甚令人感到悲傷啊。

  〈海葬〉中的賴水旺面臨的是另一種現實與理想的碰撞與妥協。在現實的壓力下,愛情的追求被反對、夢想的希望被壓抑,在出外打拚與困守漁村的抉擇中,最後維持了後者,枯燥的生活模式讓他一再懷疑:若是當初不顧一切出外奮鬥,生活是否早非如此光景?他的愛情結晶、事業說不定都令人感到驕傲?尤其在面對另一個新生的力量──自己的兒子將來的前途時,賴水旺對自己以往的猶疑更一幕幕浮現腦際,以之對應到自己兒子的將來,更是令人迷惘。事實上,賴水旺自己知道,終其一生留在漁村捕魚,事實上是一種埋沒,埋沒在繁華社會之外、埋沒在自我探索、自我開創之外,只是,父親的堅持、自己的怯懦使他接受了最平凡的安排,但自己的兒子還是要這樣嗎?賴水旺難免糾纏於自己的老年、面子、理想與生命情境的諸多考量之中。其實,面對一個純樸的漁村,著者立題為「海葬」其實也表達出深切的悲哀,「葬」字也許強烈了點,卻不折不扣切準主角的心境。賴水旺的父親亡於海難是名符其實的海葬,但對他本人來說,終生琢磨於一成不變的捕魚生涯中、侷限於小漁村裡,不也是另一種的埋葬嗎?這種侷限有時真令生命感到無力。

三、永恆的母親形象

  如果說,小說中發出光輝、令人最後感到溫馨的部分是哪一篇,我會說〈金水嬸〉,這篇小說寫盡了父母的愛與遭受非相對合理對待時的無奈,為子女背負債務、為子女奔波,遭受親朋好友鄙夷的眼光,這一些難免生出怨嘆,但是,金水嬸面對時的「堅強」,卻反而令人想流下淚來……在臺灣鄉下那種只以現實金錢為唯一價值的觀念裡,所有評斷的標準都是錢,沒了錢人人都怕、沒了錢就沒了尊嚴,那些親朋好友,沒了錢就沒了情可言。金水嬸面對這樣的環境,在含淚處理之下,在老伴死去之後,竟然還能隻身北上,離開人人逼債的故鄉,努力做工一點一滴把債務還掉,他的堅毅令人似乎看到一輪無比光亮的太陽!這篇小說雖然是「Happy Ending」,但是卻令人不覺熱了眼眶,著者的功力在此盡出。

  對於金水嬸的認命、對於子女無償的愛、對於生命逆境的承擔,實在不是一句「母愛天性」可以形容,這當中似乎有那麼一股莫名的力量,隨著生命的韌性源源不斷的溢出,這種無私的精神與其說是母愛,我倒寧願將之稱為一種終極的「美善」,存之能令生命發出無比的光輝。金水嬸沒有走入自怨自艾的死胡同、沒有遁入自我放棄的黑暗中,正因為她有這種美善的美德,使她重新在她認為有意義的實踐道路上,重新出發。小說結尾說:「那天,她是去替她的兒子們祭煞補運的」,雖然在外人眼中看來再為兒子盡任何一點心力都顯得不值,不過,她依然執著於這番無私的奉獻。

  這本小說雖然說是臺灣寫實文學的里程碑,但是對我來說,其真正意義卻在於對我有太強烈的熟悉感,裡面人物的嘴臉、形象,裡面的遭遇、生活,那些人的好、壞、光輝與黑暗,都是那麼真實的呈現在我眼前,面對這樣深刻把握住人性的小說,我只能為它感嘆!而且,為它在這些所謂「小村落的感傷」中,總是以解析散發著憐憫的力量與寬容的態度而感動。我想,這就是做為一位文人的良心的共鳴與發酵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