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全球百老匯-科學大師的人性圖像

文:翁鳳英

圖片  在回覆一位小女孩有關為什麼數學這樣困難的信裡,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這樣說的:「請別擔心你在數學上遭遇的困難,我可以向你保證,我的問題可比你還大呢。」這位上世紀的天才物理學家,用短短的回答給了他著名的《相對論》最佳的詮釋。

《相對論》100周年

  留著滑稽古怪的髮型,總是穿鞋子不穿襪子,打鼾聲奇響,愛因斯坦的招牌戲謔表情充滿童稚可愛的熱情。終身的素食主義者,他還能拉一手好小提琴,愛好帆船運動,他所研究的科學理論影響深遠,更主導二戰歷史,重劃世界版圖。聯合國特別將今年定為「世界物理年」,紀念這位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逝世50周年,另外今年也是他著名的《相對論》發表100周年紀念。

  猶太人出身的愛因斯坦在1930年代因希特勒對猶太人政策而被迫逃亡至美國。時代變遷,面對歷史錯誤的德國人現在推崇愛因斯坦為世界公民。在今年除了再次彰顯他在科學上的偉大地位外,更想傳達的是他為世界和平奔走,因為美國在二戰時在日本投下原子彈而悔恨不已,發表演說試圖提醒世人因濫用科學而可能招致的大毀滅。

  及至今日,雖然愛因斯坦的某些科學理論仍未受到證實,但無可置疑的是,從核子彈至GPS應用,從CD唱機至數位相機,或太陽能設備發展,若沒有愛因斯坦,人類不可能實現這些科技。他的《相對論》除了是重要的科學理論外,更成為深入淺出的人生哲學。

勾勒偉人圖像

  讀者對愛因斯坦的印象大部分是片段的、殘缺的,原因在於坊間愛因斯坦的傳記並不多見,更遑論深入的描述了。而另一方面來說,要描寫這樣一位人物的傳記對於作者而言,同樣也是一大考驗。今年在德國討論愛因斯坦的書籍裡,有一本由尤根奈福(Jurgen Neffe)所著的《愛因斯坦傳記》(Einstein. Eine Biographie),常受到討論,也引起相當大的迴響。主要的原因在於奈福收集了在GEO和SPIEGEL等德國著名刊物發表的有關愛因斯坦的傳記文章,以及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成果採訪報導,加以生動活潑的筆觸,加以未為人知的愛因斯坦的愛情掙扎,試圖呈現這位科學界大師的人性具體圖像。

  理所當然地,奈福以1905年愛因斯坦在26歲時發表的《相對論》為主軸,描述當時在柏恩(Bern)專利局工作的愛因斯坦,大膽揚棄傳統的絕對時間與空間概念,而闡述以四度空間為特徵的相對時間空間理論,不久後並附帶發表量子力學理論。

  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物理理論,可說徹底顛覆傳統。不僅對門外漢來說無法理解,對於一般正規科學家而言,愛因斯坦更可說是令人無法相信的科學界驚悚(Wissenschaftsthriller)。本書呈現愛因斯坦科學研究之路的艱辛,充滿懷疑與迷途,正如同愛因斯坦本人所常說的,「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忘記提問題。」也正因如此,愛因斯坦苦思其理論時,正如同任何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希望在專有領域上有所突破。

  每當愛因斯坦苦思不得其門而入時,他總是獨處演奏小提琴,試圖以音樂來撫慰釐清腦中的一切。他與數學家大衛希而柏(David Hillbert)齊頭並進研究《相對論》,這兩位科學家的研究上的互相切磋與鼓勵也為本書注入令人動容的人文關懷。

  「我並沒有比別人優越的才能,只是比別人努力。」--愛因斯坦

  喜歡質疑傳統理論的愛因斯坦,在推翻自牛頓(Newton)200年來為科學界深信不移的理論時,自然要經過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奮鬥;但另一方面來看,也顯現出愛因斯坦與他人不同的性格與成長背景。

  在他5歲生日時,愛因斯坦收到他父親送給他的指南針生日禮物。小小愛因斯坦立刻就著迷於指南針的物理現象,他自己後來也曾說若沒有這指南針對他的啟蒙,他可能不會成為科學家。

  年少的愛因斯坦廣泛閱讀科學家故事,16歲時他的知識就已經足夠媲美大學教授。後來,在柏恩的專利局工作時,愛因斯坦並熱中參與科學技術的激盪討論,其中以奧林匹克學會(Academie Olympia)的讀書討論會最值得一提。原因在於該學會以Henri Poincare為主要研究人物,他也可說較愛因斯坦先對絕對時間與空間概念提出質疑的法國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在這個時期發表相對論,可說非常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多重面向的愛因斯坦

照片  奈福在他的書中提到,愛因斯坦年少時孤僻,總與人保持距離,數理能力強,法文最差。在科學上享有極高成就的愛因斯坦,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並不快樂。也許是研究與家庭難以兩全,愛因斯坦在兩者中奔走可說面臨崩潰的邊緣。他背叛他第一任妻子米勒娃瑪莉(Mileva Marie),也是位物理學家,她鼓勵愛因斯坦從事研究,提供深具啟發性的學術參考意見。但愛因斯坦卻與侄女愛莎(Elsa)暗渡陳倉長達數年之久,紙包不住火,後來仍必須面對離婚的最後決定,他的兒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從奈福收集的愛因斯坦書信看來,這位天才父親心力交瘁,並為自己未能善盡家庭責任而悔恨不已。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從1921年開始,就開始為世界和平與爭取平等人權而奔走。從他移居美國開始,他即積極幫助猶太人逃離納粹主義。奈福表示,也許是因為愛因斯坦極端的恐懼,才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建造原子彈,而也在美國投下原子彈開始,這位科學家也終身自責後悔不已,而下定決心投入餘生研究解除原子彈對人類的毀滅危機。

  註:本書作者為Jurgen Neffe,德文書名為《Einstein. Eine Biographie》,由漢堡出版商Rowolt Verlag於今年出版,全書共492頁。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