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何需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請到坪林茶業博物館找茶

文:陳世賢(坪林茶業博物館副館長)

  中國人真的是一個愛茶的民族!

  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朋友到家裡面來,我們第一件事都是「請喝茶」,結婚也要「敬甜茶」,生活上與茶的關聯性幾乎是密不可分。

  但是大家對茶的認識懂多少呢?好像每個人都懂得一點,但是真的要大家講出一個所以然來,很可能平常自認為的專家,說出來的理論連自己也沒有幾成的把握,心裡面總是虛虛的。不只是「喝茶喝到老,茶名記不了」,一旦被問到什麼是烏龍茶?包種茶?鐵觀音?生茶?熟茶?全發酵茶?半發酵茶?後發酵茶?不發酵茶?我想大多數的專家,光是看到那麼多的名字頭都昏了,還直說「你是在找碴!」

  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去茶行買茶,回到家之後卻發現自己泡的茶,並沒有當時老闆泡的好喝?你很可能會懷疑是不是老闆拿了不一樣的茶給你,其實很可能的原因是你的泡茶方式、或是水質出了問題。

  這麼多茶的問題,真的要找一個「茶博士」來好好的問一下。雖然「茶博士」現在指的是茶藝館的店小二,但是你如果能夠到「坪林茶業博物館」走一趟,必定能解答你心中多年來的疑惑,當一個名副其實的愛茶人。

  「坪林茶業博物館」座落於山明水秀的北勢溪上游,下游就是頂頂有名的翡翠水庫,水質之清澈可想而知。又因為全區位於水源保護區的範圍之內,附近嚴格限制許多不當的人為開發,所以周遭景觀之美可謂得天獨厚。每天清晨雲霧嬝繞、溪水潺潺、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被雲海所環抱,彷彿人間仙境。整座博物館的建築物是以福建、閩南、安溪地區的建築風格築成,在館內規劃有茶史、茶事、茶藝三大區域,介紹一切與茶相關的知識。

茶事區:

  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每一個朝代不同的製茶方法和喝茶方式,像唐代將茶當藥喝、加薑、加米、加茶煮成稀飯,以我們現代人來看其實已經很難想像;此區介紹茶的品種、百年茶樹、茶的成分、茶的分類、傳統製茶方法、現代製茶過程等茶事。像展品中如樹幹一樣大小的「千兩茶」,在大陸邊疆民族的節目裡,經常可以看到驢子和駱駝背負的兩支大樹幹,其實就是千兩茶。整枝茶有一千兩重,緊密紮實,丟到水裡面七年,茶心還不會濕,故可長年保存,更增其後發酵的氣韻,喝這種茶幾乎等於喝骨董,因為世界上已經不再生產。

茶藝區:

  由朱元璋廢掉團茶後,國人改飲散茶,於是質樸的紫砂小壺便躍為民間好飲者的最愛,帶動功夫泡茶法,茶博館收藏有明、清的紫砂壺珍品。此外並教導大家如何選壺、養壺、客家甩茶、婚禮茶儀、茶詩、茶歌、各地不同的泡茶方式等。如宋代有一項名為「鬥茶」的遊戲,從皇帝鬥到市井小民,幾乎全國都沈浸於飲茶之樂,當時人們先將餅茶炙乾、捶碎、磨成粉末,置於預熱的茶碗、以水沖點,茶筅拂擊飲用,觀看黑碗上的白色水痕,水痕先出現者就認輸投降,蘇東坡和蔡襄等人皆樂此不疲,所謂「勝者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宋代文人將飲茶融入為文人的生活之中,需掛畫、插花、焚香、烹泉,留下了許多文化資寶,而當時所使用的各地名窯之茶碗,如油滴天目碗、兔毫盞等,更將中國的陶瓷文化推至傲人的高峰,進一步影響到日本茶道。

茶史區:

  將喝茶的起源與神話傳說做一穿越時空的連接。大家有沒有發覺達摩祖師都眼睛瞪得大大的,因為當初他到少林寺坐禪九年,卻因睡魔影響到修道,所以他一氣之下割掉眼皮,眼皮丟擲於地卻長出一株茶樹。當睡魔再襲,達摩啜飲茶葉,故順利完成禪修。喝茶可以提神醒腦,眼皮和茶葉幾乎是一個樣,想必真的有些淵源。

另有活動主題館:

  以三個月為一期,舉辦與茶相關的特展,例如已經展覽過的本土十二位名家的陶壺展、茶仙潘燕九的「詩書畫印帶茶香」宋代文人飲茶文化特展、「紅茶藝術之旅」、「歷代瓷器茶杯展」、「水品茶契翰墨緣的水博士林文昭書畫展」等等,都是在臺灣茶界前所未見的大展。

  多媒體室的魔幻劇場,總是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目光,因為它是結合高科技所呈現的立體電影,將茶的知識,藉由生動活潑的劇情介紹給小朋友。其目的不外乎希望藉由這種方式,使小朋友們從小懂得品嚐茶味,並藉由學習茶藝,培養欣賞中國精美文化的內涵。

  博物館旁還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茶藝品茗區,有小橋、曲徑、飛瀑、涼亭,你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忘卻塵世裡一切的凡人俗事,品嚐坪林地區的文山包種茶的甘醇甜美,保證令你流連忘返。

  正如茶仙的詩裡面曾經提到過這樣的意境:
半窗水墨半窗霞,一爐沈香一瓶花,
雅石在案畫在壁,王者之閒乃喫茶。
  有幾個人能有這一片刻宇宙的悠閒呢?

  所以請你到坪林茶業博物館找茶!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