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政策交流道─黃碧端上任滿月要讓文化更貼近生活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侯聰慧

  在《閱讀文學地景》套書發表當天,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將描寫地景的文學作品比喻為「文化導遊」,只要透過文字就能先深刻了解當地,並提出未來會設法「讓文學以不同的面向來服務人民」。同時具有作家身分的她,雖然上任甫滿一個月,卻已充分展現使文學更貼近生活的企圖。

結合民間力量 共同推廣閱讀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  「人生有多少面貌,文學就有多少面貌。」尤其當文建會在朝「文化觀光部」大方向邁進的同時,與好山好水結合的文學,似乎又更添些許魅力。當一個地點有故事發生,足以記載來引起更多人的情感認同,就是文學展現的力量,「透過文學作品不僅能看見人生百態,對於豐厚自身經驗更是受用不盡。」

  文建會於今年四月初出版的《閱讀文學地景》套書,是第一套完整收錄地誌的文學選集。除了收錄與地景有關的文學作品,新詩103篇、散文104篇、小說52篇外,七月中也安排多位作家親自導覽文學的知性之旅,以遍覽自然地景的節奏變化、城鄉生活的今昔滄桑、地景變遷與社會文明進展的衝擊。

  與地誌文學相關「好山好水,讀好書」活動預計從七月中旬開跑,不僅傳播閱讀的美好給一般大眾,也將透過基層學校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自從公布此推廣閱讀風氣的活動,文建會已獲得許多文化界人士與企業界的支持,如:李家同、余光中、曾志朗、向陽……等都將擔任活動的導讀人。屆時,民眾都有機會與作家們共享閱讀之樂。

  除此之外,文建會還設計一系列的推廣項目,包括:公共圖書館與國高中小學校講座、人人遊故鄉、人人寫故鄉、人人拍故鄉等競賽活動。黃主委強調:「尤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閱讀習慣的養成,更需要被引導。」而在這段求知慾最強的期間,不能錯過建立起孩子們的閱讀習慣。

  長期關注台灣文化教育政策發展與政策推動的黃主委提出,「雖然現今影響閱讀的外在干擾很多,但從文化觀光的角度切入,較輕鬆,也較易被接受。」雖然馬總統承諾執政一年內成立文化觀光部的政見,因行政院組織調整問題而勢必延宕,不過,黃主委將持續與交通部、交通部觀光局進行意見交換,以做有效的整合。

施政四大主軸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雖然上任甫滿一個月,卻已充分展現使文學更貼近生活的企圖。  接任滿一個月前夕,黃主委提出文建會未來施政的四大主軸為「扎根、平衡、創新、開拓」,分別朝深入民間進行基層扎根、執行時堅守地域上與族群間的平衡、作業上的創新開發,以及對內或對外文化交流的有效開拓努力。

  黃主委除在原有的計畫與預算基礎上,持續推動各項政策,並透過五項中程計畫:「台灣生活美學運動」、「文字方陣─文學著作推廣計畫」、「揚帆─藝術深耕國際啟航計畫」、「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第二期)」以及「磐石行動雙核心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及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加以執行。

  除此之外,文建會也將推動「博物館法」完成立法,除依照人員、設備與館藏做專業分級,也增強基層地方館努力的目標。而在演藝團隊的補助方面,文建會將原有的演藝團隊扶植計畫,改採「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進行獎助,分別針對卓越的成熟大團、發展中的團體及新血團隊做不同的補助。

讓文化落實到生活層面

  文建會長期受困於組織與經費的困境,面對組織再造的不易,黃主委選擇積極地從執行面著手。她上任後首推「台灣生活美學運動」,基於美感、創意、愛與關懷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此項中程計畫將從「生活美學理念推廣計畫」、「美麗台灣推動計畫」、「藝術介入空間計畫」切入,結合美學、創意,成為產業。

  也從文化政策的角度,建立平台,用藝術思維和方法,發展優雅的藝術環境,厚植文化觀光的內涵,作為國家發展觀光的後盾。「文化是眾人的事,個人從食衣住行、到開口說話、落筆寫字,沒有一樣不是文化。」黃主委多次提到文化的重要性,而落實在生活中的文化,也將是她未來努力的目標。

  雖然文化事務千頭萬緒,不過,「文建會將積極建立縱向與橫向的平台,結合各界力量,推動新一波的文化整合運動。」身為國家文化力量重要推手的黃主委堅定地表示。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