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法蘭克福書展 讓全球看見台灣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台北書展基金會

   2010年法蘭克福書展10月6日盛大揭幕,台灣的出版界也頓時成了全球關心出版人士的焦點。在展覽的第3天,書展報紙《出版觀點》(Publishing Perspectives)的頭版更刊登了一位美女,拿著由台灣佳士達科技所製閱讀器。報紙內頁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刊登台灣出版界對電子書的訪談。能從參展國近百個國家中,吸引《出版觀點》的報導,並在首頁刊登,振奮了參展的台灣出版業。

  今年台灣館以「活力台灣,DYNAMIC TAIWAN」為主題,設置「幸福感台灣」、「台灣讚文學」、「數位出版」等10個專區。本屆書展台灣由新聞局出版處處長張崇仁、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率團參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表示,法蘭克福書展今年有100個國家參展、7,300個攤位,台灣出版的優勢是靈活敏銳能反應潮流趨勢,擁有多元的出版面貌,特別是華文版圖受到全球矚目,台灣參展出版社也越有競爭的機會。

劉克襄朗誦 觀眾動容

  台灣作家劉克襄也受邀至本屆法蘭克福書展舉行演講「大島的自然書寫」,為了讓國際透過他的作品認識台灣大自然的美麗,劉克襄設計了一系列的台灣風景照片為播放背景,以台語朗誦〈花東縱谷〉、〈北台灣丘陵〉,搭配親手繪製貓頭鷹勾勒的細膩筆觸,充滿情感的語調念出〈貓頭鷹的朋友〉時,令現場民眾動容。

  劉克襄表示,自己最喜歡的3位西方作家,分別為《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海岸是全世界各國共通的地景,受其影響常到海岸去觀察,因而寫出台灣第一本動物故事《風鳥皮諾查》;鍾愛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Jean Heuri Fabre)是因為婚後有了兩個小孩不能遠行,只能養昆蟲與蟑螂來研究;另外,德國的探險家李希霍芬(Rachel Carson)是19世紀的探險家,中國絲路的命名者,他對劉克襄的重大影響是讓他在自然寫作中加入「探險」的元素。

  以台灣為基礎,穿插德國經驗做為連結,使得劉克襄演講像一個強力磁場,德國出版人途經就會坐下來聆聽。他說,做為一個自然作家,「隨時都在創作旅行」,他並拿出素描簿表示,這是他在德國最重要的工具,迄今停留德國一週,雖然很多時間都在書展中,但有空檔就馬上提筆畫畫,目前已經累積了11張德國的鳥類圖片。

書展主題國阿根廷

  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題國為阿根廷,法蘭克福大會設置的阿根廷主題館中以大面積輸出融合科技感的簡潔表現,包括南美的革命精神領袖切.格瓦拉及足球明星馬拉度納等,向世界宣揚阿根廷在文化、出版、運動的發展及優勢,今年共計約有70多位阿根廷作家至書展現場舉行活動,展館以簡單的黑白漫畫為演講場地設計,並將阿根廷的知名作家透過展示牆面,結合一本傳統平面書籍及電子螢幕的雙重方式呈現。

  書展經理博斯(Jurgen Boos)對這次主題國阿根廷的參與稱讚不已。他認為此次阿根廷的參與是歷年來最具有文學性的。阿根廷組織委員會的主席也認為這次參加法蘭克福書展實現了他們的夢想。

台灣電子書產業於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首度舉行「讓你在E-Book市場更有競爭力─台灣電子書產業介紹」發表會。法蘭克福書展主席Jurgen Boos(右4) 特別帶領國際組同仁,到台灣館內拜會基金會新任董事長王榮文(右5),及新聞局出版處處長張崇仁(右1)。劉克襄繪製貓頭鷹,配合朗誦「貓頭鷹的朋友」時,使得觀眾馬上融入情境紅了眼框。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