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
有機合成化合物為何對人體有傷害? |
答: |
有機合成化合物大多熔點與沸點都低而且屬於脂溶性。相對的,構成人體基本單位的細胞,其核酸與蛋白質都是水溶性,且被叫做細胞膜的脂質薄膜所包圍來保護,對於這個細胞膜,水溶性物質不容易通過,反倒是脂溶性物質能夠輕易的通過去,所以有機合成化合物容易進入體內。其中,傷害性較高的就是有機氯系化合物,如戴奧辛。
許多有機合成化合物,都持有龜甲形苯核。然而生物持有苯核的卻很少,尤其是人類絕少在體內自製或分解持有苯核的物質。一旦有帶苯核的物質進入體內,大都無法排出於外面殘留體內。可見人體容易接受有機化合物與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質,本身都沒有分解的能力以致殘留體內,是造成傷害的基本原因。
【資料來源】:電子書服務平台(http://ebook.ntl.gov.tw)。可怕的環境荷爾蒙/林礽麒編著。臺北縣新店市:安立出版,2003〔民92〕。頁96、98-99。 |
問: |
變色葉是如何形成的? |
答: |
葉綠體是澱粉的製造工廠。葉綠體利用光合作用,將水、二氧化碳等轉變成澱粉後連送到植物各個部分。葉綠體內的色素有葉綠素A、葉綠素B、胡蘿蔔素、葉黃素等,其中葉綠素A與B占了85%以上,所以多數的樹葉是綠色的。
在春夏之際,葉子大量製造葉綠素。秋天的時後,白天的光度強,促使葉綠素加速分解,入夜後的低溫又阻礙葉綠素之合成,於是殘存在葉綠體中的其他色素終於呈現出來。若留存的為胡蘿蔔素或葉黃素時,葉子便呈現黃色。晚秋之際,寒流來襲,植物運送養份的工作受到阻礙。同時,葉片到了秋天大都老化了,在葉柄的基部自然會產生離層,使得葉片裡的養分更難運送。在這種情況下,澱粉只好堆積在葉片中,而把葉片裡的黃色素還原成紅色的花青素,等葉綠素分解以後,花青素就明顯的顯現出來,於是便形成了紅葉。綠葉轉紅和陽光、溫度有關,如果陽光中的紫外線強,或是氣溫低、日夜溫差大,綠葉便容易變紅。
【資料來源】:UDN數位閱讀網(http://udnebook.ntl.gov.tw/lib/)。台灣的國家森林遊樂區/楊秋霖著。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2006。頁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