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 古意中激盪新意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照片  古蹟裡看見的當代藝術是衝破空間、在畫作上、在螢幕上或夾層空間中,刺激感官的特別藝術表現。台北當代藝術館是古蹟歷史及當代藝術的創意基地,結合藝術、古蹟、科技,優游其中激盪出的是既近又遠的感受,近的是,藝術品的材質幾乎隨手可得,遠的是,觀賞藝術品時的思緒常如漣漪般被層層往外推開。在這一來一回的交流過程中,正如同館長謝素貞所希望的,當代藝術館是策展人、藝術家與民眾共遊的藝術後花園。

從古蹟看見現代 藝術館的前世今生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前世是「建成小學校」,也是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的「台北市政府」。接著因為都市的快速發展,市府的館舍不敷使用,決定將市府遷入位於信義計畫區新館舍。最後,這幢歷史古蹟在社區、教育界、古蹟界及藝術界的共識下,走入新世紀,並在科技時代中,以「當代藝術」為定位發光、發亮。館所在2001年正式對外開館,並在公辦民營的風潮之下,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外交由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經營管理。該基金會成員為國內各知名企業家,並以企業回饋以及藝術教育推廣的心情支持這個藝術館的營運。

  因為是古蹟再利用的藝術館,行政組組長鄭雅恩指著窗戶說,「你看,這裡還有我們小學打掃時覺得很難擦的氣窗。」裡面的建築格局都與日治時期相同,而每一間展覽室其實都是當時學校的教室。

展期一年四檔 力求精采完美

顏忠賢的「怪物上河圖」讓民眾體驗與藝術品互動的樂趣  一般的藝術館提供空間讓藝術品規矩地放上,而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藝術品還可以與空間共同合作,讓藝術家自由規劃空間,表達出想要呈現的感受。這也讓鄭雅恩想到準備前的情景就害怕,「好幾次藝術家為活化空間需要做假牆,而施工期間館內總是塵土飛揚,光我就跌倒過兩次。」但為了盡量讓展覽完美,所以,每次的換檔都要全館總動員,從開始到完成大約要十天的時間。

  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年規劃的主題是「策展人在MOCA系列」,共有四檔,而每一檔的展期各為一個半月。自元月份開始的「平行輸入」,將平民生活搬進藝術館對權力議題做出對證;四月份推出的「偷天換日」,則對藝術館本身的機制提出評析與檢討;六月份展開的「膜中魔」,引領民眾探索視網膜與空間的奧妙;而即將於八月初上檔的「仙那度變奏曲」科技藝術展,藝術家將利用視覺科技媒材所形成的仙度那空間,讓人體會空間的衰敗、成長,到下一個空間的衰敗、成長,其中的歷程與人文感受。

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教導小朋友創作卡通人偶  由於是古蹟活化再利用的美術館,在有限的空間裡,有些藝術品橫跨一、二樓,甚至延伸到走廊,連廁所外面也有,或許當你在轉彎時,也會碰上不安分的作品正向你打招呼呢!這些因誤會而造就的突破,讓空間變得更有趣味了。台北當代藝術館在多面向涉及藝術的同時,也結合電子科技、設計互動藝術,以加深參觀者的實際體驗及觸發內心深處的感動。

符合大眾需求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

  策展人是創意的發想者,也是館方與藝術家之間的橋樑,「當我們發現藝術呈現與策展主題不清楚時,就會與策展人、藝術家溝通,因為我們必須讓民眾了解這件作品為何出現?」每一次展覽館方都需要經過多方的溝通,而在這過程中也激發出教育推廣活動的想法。

徵件展「眼球先生的地球生活」融合視覺、聽覺和嗅覺表現出引人入勝的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館的教育推廣活動包括:專家演講、藝術導覽、專題座談會與國際研討會等。更依據參觀者不同的年齡與偏好,規劃工作坊和創作營。

  台北當代藝術館除了推廣當代的藝術外,也負有教育的使命。「所有館員最喜歡看見小朋友們在館中專注看藝術品的神情,因為也會看見教育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發芽。」提到此,又不免讓她想到每一檔都要搭配不同教育活動的辛苦發想過程,「有時真的快想破頭,因為如果只用說的,很難真正讓小朋友了解。」

  以今年的「膜中魔」為例,如何解說物理世界膜形的奇幻想像呢?在大家的腦力激盪下,終於決定以製作走馬燈、萬花筒與果凍蠟燭的方式,讓小朋友從親自的創作中了解美學,實際體驗光的魔力。台北當代藝術館堅持,藝術館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不可以太遠,所以,也曾以平易近人的作家簽名會方式吸引民眾的注意。

  另外,館方為讓藝術深化為內在的心靈,每檔期都會特別邀請藝術家、專家與民眾分享展出作品的緣起和創造過程。如果想與藝術家們有近距離的接觸,直接的互動關係,只需憑門票就可以在演講會中享受藝術的饗宴。

接受驗證的藝術館

繽紛的色彩為空間注入愉悅的氣氛  當代藝術館開館至今已逾五年,「一開始常有人問當代藝術是什麼?直到現在當代藝術館對於展覽的規劃,也逐漸被社會及藝術界的人周知認同,」因為當代館的經營工作是由一群相當精簡的專業人員維持,從展政、行政、宣傳到展場的瑣事都需由館員一一負責。鄭雅恩回憶過去,「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卻做得很開心。」

  「藝術發展應該與現今的政治、社會、人文脈動相關的。」而當代藝術館做的事,就是把正在醞釀、呈現的作品發掘出來。這座正在接受時代驗證的藝術館,更希望讓民眾從展覽中,激發創作的潛力,用心體會藝術。

展出前衛的作品

  創新、前衛的當代藝術館展現出的是勇者不懼的精神,但是最怕的莫過於硬體建物受到毀壞,「古蹟維護很麻煩,漏水都不能自己修,行公文之後還要視察。」正因為古蹟維護不易,所以館方人員都很愛護。鄭雅恩開玩笑地說,曾經在展示期間違反館方維護規定的藝術家們一定會認為當代館的女生都很「恰」。

  「我們館也有禁物的規定喔,」她強調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很重要,所以不能使用釘子,也不可以使用雙面膠。因為在意,所以堅持,如果想到當代藝術館體會藝術的張力,千萬記住要用心去愛護這難得的古蹟藝術館。

古典的外表 新潮的內涵

陳怡潔將虛擬卡通世界中的英雄角色抽象為色彩同心圓  當代藝術館的展題多元、呈現極具巧思,建築物中並非只有主題展覽,還有館方規劃的徵件展覽,也有推廣教育活動的教育基地與可以容納七十人的視聽室。

  在館中,觸目所及的都是具有古意的元素,在其中體會當代藝術特別有歷史交會的感受。如果對於當代的藝術還不熟悉,別擔心,到這裡只要押證件就可以享有免費的導覽解說機;要是覺得機械解說太冰冷,也沒關係,那就在周末假日前來,或許有機會讓藝術家們帶領你深刻地體驗藝術之美。

  在這裡,藝術不再崇高、嚴肅、高不可攀,取而代之的是親近人心並且深具超然的影響力。


台北當代藝術館
地址: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TEL: 02-2552-3721轉301或302
FAX: 02-2559-3874
網址:http://www.mocataipei.org.tw/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