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蔚藍海岸間,一個美麗的世界,與世隔絕,就似桃花源。
珊瑚叢林茂密,海藻平原美麗,生命和諧,都在那個世界裡。
……
珊瑚叢林深處,一個美麗國度,那白海豚的國度。
在那深處,在那深處,一個美麗國度。
在那蔚藍海岸間,一個美麗的世界,生命和諧,都在那個世界裡。
生命和諧,都在那個世界裡。
這是甫入圍「第29屆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的動畫電影《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之主題曲,特別的是這部動畫電影不是名導演掌鏡,而是由金門縣4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合力拍攝完成。
一度引發臺灣社會關注的國光石化開發案,是這部影片的觸媒。雖然不在臺灣本島,但金門縣的小學師生也憂心國光石化開發將破壞白海豚生存的海域生態,為捍衛白海豚的生存權,化身為守護者,他們製作紙偶、仿照皮影戲,拍下5千多張影像,製作成這部極富議題性的白海豚保育影片,從兒童眼光來看現代工業如何帶給環境生態的破壞,呼籲人類要為環境負起責任。
動畫故事以白海豚的平靜生活為起點,從天而降的人類垃圾廢棄物,汙染了潔淨美麗的大海洋,脅迫到大海生物們的生存環境,白海豚遭逢如此嚴重的居住危機,於是白海豚長老決定派出海豚勇士們,穿越時空,來到了人類文明世界,向人類的法庭提出控訴。白海豚親自站上辯護的火線,為拯救家園而打出漂亮的一場訴訟戰爭。
動畫製作團隊,共有11位師生。學生團隊成員有金寧中小學莊昱潔、李宗駿、正義國小林豈弟、中正國小翁子恆、安瀾國小王瑞婷、張培芳、陳文瑾、陳丕堯;指導老師包括金寧中小學林永進、中正國小姚語歆、陳志偉。而在10月28日師生們也受邀赴芝加哥出席影片放映及小導演映後座談,積極向外交部、金門縣政府、教育局等單位爭取出國贊助經費,期望讓臺灣白海豚的聲音在國際舞臺上產生共鳴,進而引發受到關注的影響力。
公共電視指導 拍出世界級水準動畫
林永進老師表示,師生們都不曾拍過動畫片,對動畫片也沒有任何的基礎知識,從企劃、構思、製作器材、拍攝等,所有過程相當克難,老師們站在協助角色,不刻意介入引導,所有問題全憑學童們靠己力來完成這次不可能的任務。
本片獲得公共電視「小導演大夢想計畫」的支持拍攝,製作經費僅區區1萬元。公視派出專業導演、動畫老師前往金門指導4次,並免費提供公共電視剪接室。師生們從去年4月提出企劃案,6月公告得知入選拍攝,7月公視安排老師們到臺北參加一周的受訓課程,8月老師們回到金門開始前置製作,9月正式做偶、拍攝,學生們從每周六到學校半天製作,到後來每個周末的放假日都把時間投注到影片製作上。整整8個月的時間,師生們無怨無悔,盡全力完成拍攝,並到臺北進行後製。林永進特別感謝公共電視,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支持,師生們做不出這次的動畫影片,一部影片的成果需仰賴很多人的無私幫忙。」
在監製的引導之下,從構思到拍攝,孩子們學會如何撰寫劇本,例如劇情的構思一度引起男女同學的兩派意見,男生喜歡海豚大反攻的戰鬥劇情,女生卻覺得應該以理性和平的方式,影片最後用打官司的理性方式來處理,都是小朋友互相激盪討論出來的。如何將劇情分成不同的場景,根據場景和劇情來畫分鏡表,設計對白動作等,做布偶、拍攝、操作及配音演出等所有步驟、細節,孩子們犧牲假日玩樂時間,一步一腳印地親自完成。
主角白海豚仿皮影戲做法,小朋友設計出關節可以活動的海豚紙雕偶,繪製700多張的紙偶,以紙箱與燈管做成光桌投影,連拍製做動畫。所有需要移動的物件,都要用非常微小的距離拍攝一張,例如某個動作一秒要拍攝24張影片,就要計算出一秒內要動多大的幅度,然後一張張拍下來,花幾百個小時製作出5千餘張照片,最後花了14個小時剪接出3千多張的8分鐘影片,當剪接完成時,大家都禁不住落淚。
克難拍片 以紙箱自製燈箱
在拍攝初期,過程中難免有挫折,不免氣餒連連。原本設想的劇情動作,執行時才發現設計得太粗糙了,達不到效果;或經常一個不小心,拍攝時不慎碰到了光桌,或一直穿幫,或動作太大,就要不斷地重拍再重拍;而且根據劇情,也需要去思考每個角色的動作要作多大、移到哪個位置點上;有趣的是,也因為不小心拍錯很多地方,小朋友們故意在影片中穿插了NG鏡頭的kuso畫面,增添影片的活潑趣味性。
由於在金門買不到也租借不到專業的相關攝影器材,器材製作及材料費需要由師生自行張羅,其中困難度最高的是光桌的製作。老師們想到利用42吋液晶電視的廢紙箱子,挖空之後,在底下放上錫箔紙及T5燈管,上面再放上一塊毛玻璃,利用各式各樣的透光紙來DIY出最重要的光桌。而且拍攝環境不能開冷氣,要在密閉的暗房以報紙、厚紙板隔絕光線,錄音時還需等到教室外的噪音停止才能錄製。如此克難完成的拍攝過程,能夠獲得國際兒童影展的入圍資格,更讓孩子們的努力增添意義及價值性。
不忘行銷金門 角逐「兒童自製電影獎」
今年4月本片曾參加在臺北舉辦的「第五屆臺灣國際兒童影展」,雖未獲得獎項卻深獲好評,師生們不氣餒,再報「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順利取得入圍資格。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是北美地區最具規模的兒童影展,也是唯一獲得美國影藝學院認證的國際兒童影展,今年有近千件的作品參與競賽,《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將與其他各國34部影片角逐「兒童自製電影獎」。
此拍攝主題的發想,來自於正義國小林豈弟的構想。去年媒體大篇幅報導國光石化計畫在彰化縣大城、芳苑海濱增廠,環保團體竭力反對,乃因石化廠的汙水排放將對金廈海域洄游的白海豚造成巨大傷害,而金門正位於金廈海域,是白海豚洄游的區域,林豈弟立即加入守護白海豚環境信託的活動,並刺激他以此議題為拍攝主題,集合有興趣的師生組成團隊,研製以白海豚為主的海洋生態保育動畫。
這部片充分展現了兒童對於臺灣未來環境生態的省思,引發出一個嚴肅的課題,就是如何在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及社會正義間取得平衡的問題。而學童們在影片中也不忘展現對自己家鄉土地的認同,將活躍於金門沿海與蚵民關係密切的「白鯃」(中華白海豚)當成影片主角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並融入金門在地元素,如風獅爺化身海豚的守護神風獅魚、閩南古厝的馬背、軍事碉堡和沙灘上的軌條砦等都出現在影片中變成海豚的家園,充分顯示孩子們對家鄉土地的認同、對環境的熱愛,也藉著影片向世界各地的觀眾介紹金門。
林豈弟從小就對動植物、環境很感興趣,特別喜歡鳥類、鯨豚類。他說,「希望透過白鯃(中華白海豚)的動畫,來引發大人停止擴建石化廠,讓海洋免於汙染,還給白海豚一個美麗潔淨的家園。」
拍完這部片,林豈弟確信自己想成為生態保護家,拍攝生態紀錄片。中國因為興建長江大壩導致長江白鰭豚絕跡,臺灣烏來也一度因為開發而導致杜鵑鳥絕跡、此刻正在復育中,林豈弟想對大人說「少蓋一些破壞環境的建築物、石化工廠、水力發電廠等,即使只是一個小水庫也會對大自然生態產生很大的影響。」
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影片介紹請見:
http://activity.pts.org.tw/PTS/PTSTICFF/FilmIntro.aspx?MovieNum=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