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新校園運動─台東電光國小遊學新焦點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耿詩婷

  一群來自台東電光國小的阿美族學生,帶著原住民傳統竹製的排笛、竹鼓、竹鐘等樂器,來到台北展開一場表演與學習之旅,除了參加教育部所辦理的全國數位機會中心成果展,也受邀到教育廣播電台訪談與搭乘捷運到木柵動物園參觀,為今年的暑假假期安排了文化交流的豐富行程。

  在參與這些活動前,7月9日電光國小學童先行赴教育部中庭演出,讓教育部同仁了解學校師生學習與教學成果,並由教育部開始帶動藝文欣賞風氣,以響應有品運動之目標。教育部長鄭瑞城看得很入神,頻頻豎起大拇指,也讓教育部頓時充滿了溫馨氣氛。現場小朋友還即興來一段竹鼓及竹鐘的教學,讓部長親身試試看這獨特的打擊樂器,大夥玩得不亦樂乎。

  電光國小是一所十分迷你的學校,位於花東縱谷南端關山鎮親水公園東方,背倚花東海岸山脈、前臨卑南溪河域、面眺雄偉中央山脈,環境優美且部落人文及生態資源豐富。學區所在電光部落舊名「雷公火」,臨近花東唯一的電光泥火山地質,還有竹炮驅退清兵的英勇故事在此流傳著。

  但由於近3年來學生人數不足50人,曾面臨裁併校的危機,直到後來加入教育部100 所特色學校行列。在96年度獲選為優等學校,97年度更獲評為前20名特優學校,逐步建立起在台東縣獨樹一格的「特色學校──電光遊學」優質品牌形象。

獲選教育部評選為十大經典特色學校

台東電光國小榮獲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  電光小學結合了社區資源發展本位特色課程,活化校園閒置空間與開發場域教學資源,營造出一所原住民地區學校豐富與精緻的氛圍,近2年來接待來自各縣市2,000位學生到學校進行假日遊學活動,分享電光部落竹炮與阿美族旮亙樂器體驗等在地特色套裝課程,學校創新經營的豐碩成果,今年度更榮獲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

  鄭瑞城部長表示:「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各縣市國中小學學生人數大幅減少,教育部為活化閒置空間發揮校園空間價值,配合在地特色資源與人文特質,自96~98年為期3年推動活化空間發展特色學校計畫,協助學校結合地區性特色環境,產業文化、山川景觀、自然生態、人文遺產等資源,提供優質化、多元化、豐富化的課程發展素材,逐步發展出學校特色。」規劃出在地化特色課程平台,提供參觀與體驗學習,並且鼓勵城鄉交流學習,以不同課程的風貌與教學的形態,提供真實情境之校外教學平台,期待帶動國內本土型的遊學風潮。

校園遊學 交流部落文化

  而電光國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請部落裡的耆老來教導孩子製作排笛等阿美族的竹製樂器,練習吹奏原住民傳統的樂曲,並且由學生組成「電光Amis傳統打擊樂團」,除了傳承部落文化技藝並且推展為遊學體驗課程,還整合關山鎮產業及觀光相關業者聯盟組成協會,並銜接縱谷鹿野鄉、關山鎮、池上鄉三個鄉鎮相關景點,成為具有在地文化遊學為內涵特色的觀光套裝行程。

  電光國小校長高進欽說:「很高興今年能獲選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雖然校內學生人數不到40人,但因為透過教育部活化校園閒置空間計畫,發展假日遊學課程,邀請其他學校學生吹奏原住民傳統樂曲,體驗部落竹炮等,不但拓展學校的特色,也讓校內學生更有自信。未來電光國小希望能發展為小而美、小而精緻的特色學校,透過跟部落結合,讓本位特色課程更深化,也將繼續拓展假日遊學活動,希望有更多學校的師生可以來電光國小一起玩阿美族的樂器,更瞭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進駐偏鄉

電光國小的學生正在教導教育部長鄭瑞城如何打擊原住民統樂器。  另外,電光國小也營運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推展偏鄉民眾學習電腦掌握數位機會,也因而7月10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的全國數位機會中心成果展活動,會中邀請行政院張進福政務委員與教育部鄭瑞城部長蒞臨,表揚「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中「數位機會中心設立與營運」、「資訊志工」、「國民電腦應用」的優異團隊及個人,並展現推動縮減城鄉數位落差的階段性成果。

  長期以來,教育部秉持著「沒有一個偏鄉可以讓他落後」的態度,努力結合民間資源、部會資源、大專校院、中小學等資源,於全台18個縣為偏鄉民眾的數位學習機會需求而努力。截至目前,已經成立了168個數位機會中心(簡稱DOC),促進了45萬7千人使用DOC的電腦,共計約2萬5千人次的在地志工服務,以及獲得民間贊助DOC資源,其經費達市值4億3千萬元的成效!讓偏鄉民眾擁有公平的數位學習機會,對發揚偏鄉特色文化不遺餘力。活動會場同時也安排30個攤位的歡樂闖關遊戲、地方特色表演以及看展覽送偏鄉小禮物等豐富的活動內容,藉以增進民眾對推動縮減數位落差成效有更深刻的體驗。

  而民間團體對於數位關懷更是不遺餘力,如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吳尊賢文教基金會、中華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台灣IBM、音象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快樂三秒數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和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圓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歐德傢俱股份有限公司等11個團體,提供經費贊助數位機會中心營運,以及幫助學童課業相關的線上學習軟體、電腦桌椅等。鄭瑞城表示:「無論捐贈愛心的多寡,相信都能讓受贈戶學童及DOC感受到大家所傳達的關懷,是政府與民間攜手關懷社會的良好典範。」

整合大專資源 創造數位機會

  此外,還成立了由充滿熱情及活力的大專志工所組成的「資訊志工團隊」,每年約招募100個團隊、2,000餘位的資訊志工,不遠千里的前往偏遠鄉鎮國中小服務、協助DOC社區特色宣傳及資訊科技應用推廣活動等,帶給偏鄉更多的互動與學習,也藉此提昇學生志工經營管理、資訊應用推廣能力,並培養學生服務及社區關懷之情懷。將來資訊志工也配合服務教育部贈送中低收入戶學童電腦與網路之國民電腦學童(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一年級)進行遠距線上課業輔導。

  在這次成果展中除動態活動外,還規劃靜態成果展,娓娓道出「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在經營DOC、資訊志工團隊及國民電腦學童溫馨感人的故事-如許多的家庭因為學電腦的過程減少了世代的隔閡,甚而帶來親子共同創業的佳話;肢障的朋友因為DOC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傳統文化工藝也因善用電腦軟體而順利的傳承,讓偏鄉藉由數位科技與世界接軌,同時注入更多人文藝術與在地人情。

電光Amis傳統打擊樂團演奏排笛的認真神情。電光國小也營運關山數位中心,因此受邀至全國數位機會中心成果展中表演。教育部長鄭瑞城(左七)表揚「資訊志工團隊」。(教育部提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