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心靈之旅—關於《綠光叢林》讀後心得

文:黃梅嬌(臺北市武功國小教師)

著 者:游乾桂
出版者:探索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一、多一分了解 著者簡介

  游乾桂,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六日出生於宜蘭縣員山鄉。政大心理系畢業,專攻臨床心理醫學,即變態心理學。喜歡人文、關心人文,把文字經營當作一門文化工業,並以文化人自許。執著為其特質,以心理學為終身使命,游走於感性與理性之間,期待在理性的部分建構一門本土性的心理學學問。

二、擇我所愛 愛我所擇

  平日我是喜歡閱讀的,經常在沙發的扶手上放置一些書籍,在休息冥想的間斷時刻,翻閱書本沉浸在文字之美或著者建構的世界中,那是一種契合、一種感動、一種獲得。

  當書櫃上陳列著滿滿的書時,你會被一片書海壓倒,而《綠光叢林》—卻標地鮮明的映入眼簾,原因無他,它的封面是如此的柔美、自然,看著看著好似進入了大自然、愉悅的徜徉在大自然中。

  這本書即是希望透過自然的聲響與文字的書寫,實驗出一種音樂、冥想與行動結合的大自然CD書。提醒我們離開一成不變的生活,走入大自然——只要帶著你的心。我要體驗走向大自然的天籟療法,也要和全家共享心靈的出走。

三、自然與人同在 本書簡介

(一)生命的覺醒 探索心靈

  作家凌拂說《綠光叢林》記錄的是一個生命的覺醒,抽離與擺脫的心理歷程。全書共分四個部分探索心靈的慰藉。「藍調禪溪」從溪流裡尋找樂園;「青色菩提」以季節觀其動靜;「紅塵淨土」寫的是鳥獸蟲魚;「綠光叢林」當然說的是山林密境了。全書四部無論從景觀、從季節、從心情或從體悟切入,都以自然山水為基調。

(二)相融 欣賞 領略

  自然與人是同在的,但人類面對生命常有許多錯誤的評估。自以為是的認知,物質慾望的燃燒,不是不懂,決斷力卻不足,認知和行動上的差距,一直在習慣的頻率上擺盪。

  臺灣人面對山林生活最習慣於—掠奪,雖未必人人都要是生態觀察家,但對於環境的關懷與愛護,在態度上卻要有涵養。

  著者把自然當作一種天籟療法,對森林的認知豐富,經驗也切身體會。行文看似抒情,其實非常功能性的在其中傳遞了知識與教導。除了知的觀察紀錄,還有更重要的是生活、是相融、是欣賞、是領略、是學習與玩味,感性部分尤其是一種滋潤。

四、契合 感動 獲得

(一)回歸自然 重拾生活

  多年前著者決定放棄年薪超過百萬的工作,實驗一種以營構生命為本體的生活方式。他不僅坐而言,更起而行。幾年來,他在大自然裡所領悟出的寶貴經驗,早已使他不再苦於當年汲汲營營時,纏擾惱人的疾病。疲倦感、頭痛、胸疼、容貌憔悴、免疫系統不良……等文明疾病,變成了著者重新拾起生活、回歸自然的轉捩點。

  重返自然以後,著者發現,不論醫藥科技再如何發達,都還只是治標不治本,而森林才是最好的醫生,大自然的一切能讓身體、心靈、精神與智慧並行治療,根本痊癒。著者說溯一趟溪,歡樂半個月,此種天籟療法果然是省錢的心理大師。

(二)找尋生命的價值

  這使我想起E.Erikson抗拒父母要其學醫的使命,十八歲時至歐洲各地遊歷,藉著身心的流浪,尋找其生命的價值與最愛,二十六歲時他在心理學領域找到了他的興趣。

  再證諸從古至今的名哲偉人都是投身於大自然中,在廣大深奧的自然中,發現個人的渺小、人類的繁雜、忙碌、緊繃,透過內在深切體會,成就了發人深省的雋永思想及淡泊清新的風範。

  所以離開當下的繁雜環境,不管是肢體上的休閒或是心靈上的旅行,都是一種解決壓力與緊張的魔法棒。

(三)體會生命的春天

  解放自己的枷鎖,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大行動。欣賞完了《綠光叢林》,我丟下了書,全家熱烈討論心靈旅行的目的地,繼而一想既是心靈之旅,又何必傷神去規劃,開著車沿著高速公路南下,隨著路的延伸,我們異「目」同視的發現通往阿里山的指標,我們決心離開高速公路前往理想的夢土;我們要藉著肢體的出走、心靈的流浪,揣摩體會生命的春天。

(四)體驗天籟療法

  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一幕幕的美景盡收眼底,雖已知路的盡頭是「阿里山」,但沿途的感動卻是未知的;這會兒是細雨紛紛,轉個彎天青氣爽,看山嵐起伏、群峰疊翠,此地最宜賞景,停下車來,用相機捕捉剎那間的永恆;泡壺茶享受茶葉經山泉馥郁、舒展後的清香,天地間有誰如我,如此愜意、悠閒!天籟療法果然是見解獨到,此刻我正沉浸於「放鬆」、「娛樂」、「平靜」的休閒中。

  狄爾多納說:「森林送給愛山的人十五年的生命。」我不在乎生命的長或短,大自然的無私無我、不爭不奪讓我體會到珍惜、感激、尊重;收藏起喜怒哀樂,在繁忙的塵世與靜謐的山林間,我們共同深刻的體驗有風有雨也有晴的心!

(五)用心生活 收穫滿行囊

  「人可以休息,而成長不可停止。」家是需要用心經營的,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心靈旅行,全家人的心緊緊的繫在一起,我們會帶著一點點的慵懶,體驗多一點點的生活,我們發現只要要求少一點,人間處處是香格里拉,處處是「綠光叢林」。

  我們更深信用心生活的人,往往比別人多一分收穫。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