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瓦解與重生─《冰風暴》一個有關家庭與愛的故事

文:陳筱其(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編輯)

  談到「冰風暴」,一般人一定會想起李安的電影。拍過「推手」、「飲食男女」,還有「喜宴」的他,一向就對「家庭」這個題材,有著特殊而說不上來的喜好。

  不過這次他拍的雖然也是類似主題,但和過去取材自個人成長過程,自編自導的習慣不同,這回他的劇本不僅改編自別人的小說,就是電影內容,也是以七○年代為背景,敘說一個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從分崩離析,到共同接受一場心靈洗禮的故事。難道李安對家庭的關注已由東方轉移至西方﹖還是說,只因家庭是牽動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樣的問題,早已跨越了中外古今的界線﹖

  從電影回到原著小說,當我們仔細審視這部由美國當代青年作家Rick Moody所寫的「冰風暴」時,我們會發現,相較於李安的電影對傳統中國家庭的描述,著者努力而不厭其煩地,勾勒出一個七○年代美國家庭的輪廓。在這個家庭中,父親班傑明‧胡德,在工作及婚姻雙重挫折下不但酗酒,而且還有了外遇。至於母親,教養良好、聰明克己的她,卻因原生家庭的不美滿,讓她在人生旅途上,一輩子背負著過去的陰影。

  在父母雙方各有各的問題,胡德一家的小孩,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面對冰冷的家庭氣氛,他們只有被迫在成長的路上,做出種種離譜而荒誕不經的事情。

  著者在本書中雖然以胡德一家為骨幹,配合著暴風雪的來臨,訴說著它內在與外在的隱憂,然而事實上,胡德家不過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縮影。在著者選擇做為故事背景的坎能鎮上,威廉家的父親長年工作在外,母親珍妮則就是班傑明‧胡德私通的對象。至於兩個男孩,一個在青春期中摸索著性與愛,另一個則陰陽怪氣,成天沈溺在他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他們與著者或輕描淡寫、或一筆帶過的坎能鎮其他居民一樣,在價值迷失的年代中,每個個人與家庭,無可避免地,都遭遇到生命中空前的困境。

  只是點出困境,並非著者唯一的企圖。在塑造書中人物的同時,他其實暗暗期待筆下的每個角色,不管是父母或孩子們也好,都能勇敢面對困境,並且進一步超越它。

  只可惜本書結束的前兩章,胡德和威廉夫婦顯然還在桎梏中掙扎。為了心靈的空虛、溝通的徒勞,他們竟率爾參加了換妻的瘋狂遊戲。就在肉體依然得不到滿足,心靈也只有更加疲憊地回到家時,跟著他們要面對的,竟是威廉家長子麥克的意外死亡!

  麥克的死亡將故事帶入最高潮,幾乎和暴風雪洗滌的作用一樣,它徹底地喚醒了兩家人麻木不仁的心靈。造成麥克死亡的究竟是誰﹖是暴風雪嗎﹖還是那條將他致死的走火電線﹖問題的答案盪在每個人的心底,而麥克,一個年輕的生命,已然成為人們的錯誤,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

  相較於許多歌頌家庭美好的作品,本書所呈現家庭的印象,毋寧是真實而充滿痛楚。在書中,不管是誰,對家充滿渴望的同時,又往往為家庭所傷,因此失落絕望,一心想逃離。以胡德夫婦為例,他們其實也曾彼此相愛,但因溝通的困難,終至落到同床異夢的地步。而他們的子女在父母失和的表象下,也只有選擇叛逆,做為他們宣示不滿的唯一途徑。

  就個人與家庭愛恨交織的情結而言,著者的掌握,毋寧是貼近成功的。尤其是藉著胡德家母親艾莉娜原生家庭的比照,讀者便更易看出著者所試圖傳遞的訊息;許多父母親不妥當的作法,原來不過是家庭系統當中,代代相傳的本能。然而除了對主題的掌握不偏不倚外,不管是在結構或敘事觀點上,著者的經營,很清楚地都不及前者用心。在全書四部八章的架構下,他只是讓胡德一家人輪番上陣,各自陳述他眼中所看到的坎能鎮,至於他們各自看到的世界的交集,交集後所衍生出來更複雜的人際脈絡,著者或許試圖努力過,卻力有未逮,徒然留下缺憾。

  由於對著者的背景所知不多,我們無從了解,這其中到底有多少他個人的自傳色彩。但透過全書末了胡德的兒子保羅的自白,我們相信在作品之中,或多或少都有著著者個人成長歷程的影子。不管怎麼說,儘管全書結構不甚完美,對人物的刻畫也稍嫌平面,但如果您是對美國七○年代事物感興趣的讀者,這本被李安拍成電影的小說,還是很值得您在欣賞電影之餘,對照品味,體察影像和文字的不同魅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