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部落客力量大─部落格效應 持續發酵

文:李欣如

  去年年底,「大中至正」VS.「自由廣場」的牌坊命名之爭,引發兩極爭議,在部落格上引發不少的論述。其中,一篇以「最簡單解決大中至正牌樓方法」為標題的文章,因為提出改掛LED螢幕來適時轉換的有趣想法,被部落客大量轉寄。最後,這項足以展現台灣科技實力的作法,十足地幽了政治一默,在網友大量轉寄的效應下,更顯示出部落格的力量,真是無遠弗屆。

圖片-網頁。圖片-網頁。圖片-網頁。

小規模的影響力不斷發生

  YAHOO!奇摩媒體服務事業部媒體資訊總監李怡志,則以他長期觀察台灣部落格的角度提出,「由部落格引起的小規模影響力不斷發生,但至於大規模且顯著的影響目前還沒有。」

  對於去年底廣被轉寄的「最簡單解決大中至正牌樓的方法」一文,李怡志認為,「是剛好在新聞的浪頭上,最後還是未能實現。」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抹煞掉部落格還是有小規模影響力的事實。

  李怡志以住家附近的南機場夜市為例說明。有一天,他看見從未想去用餐的小吃店門口居然大排長龍,正覺得一頭霧水還不忘旁敲側擊後才知道,「原來是店家在媒體報導後,又在部落格上引發討論的結果。」雖然盛況維持並不久,但從消費面來看,由部落格扮演引介物品銷售的第三者角色,還是很有力量的。

部落格既衝擊、也開創新聞事業

  但是影響力所及,大都還是僅只於「那一群人」。李怡志分享最近在研究的成人嗜好部落格,「從一個手工香皂的部落格,就可以連結到好多個相關領域的部落格。」雖然每個人涉入之深、了解之廣,但都還是在一個穩定的社群內發展。

  或許這種易接觸到同好者的機率大為增加,不過,所能發揮的影響力還是不如傳統媒體。畢竟幾乎每一個想寫、會寫、能寫的人,都已擁有自己的部落格,網海茫茫,好文章要被看見的機會還是不大。

  除非現今的閱聽大眾都像李怡志一樣,每天必須閱讀六份報紙、以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閱讀器瀏覽六百多篇部落格文章,否則以部落格上供過於求的文章,要引起社會文化的影響力,恐怕還是很有限。

  雖然部落格還未能引發大規模的文化效應,但從傳統新聞事業面來看,還是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影響。李怡志將網路與傳統媒體的關係分為三個階段:傳統媒體介入網路、網路的意見領袖回到傳統媒體,最後,他分析,「網路的影響力將在寵物、旅遊、科技、汽車與理財等領域,超越傳統媒體。」

圖片-網頁。圖片-網頁。圖片-網頁。

運用工具 為公共圖書館加分

  李怡志在台灣部落客人數約只有現今的百分之一時,就開始關注部落格的成長發展。他認為,「即使是一年發表兩、三篇文章的人,也都算是部落客。」這通告周知的能力,是自然而然的、隨興的、只要抓一脈絡下去寫,不用考慮太多。

  以公共圖書館為例,李怡志建議,「館員能以部落格為媒介,來延續工作的成就感。」他在電腦螢幕上輸入「aNobii」(線上網路書櫃),有許多國內外書店、圖書館與個人的藏書資料以及心得分享,「如果館員在上面推薦書目,然後隔天被借光豈不很有成就感?」

  最後,李怡志回歸到館員如何運用部落格,引發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興趣?他直言,「透過在部落格上的議題操作,或許可以達成。」接著,再匯集起館員們的影響力時,部落格在公共圖書館逐日發酵的文化效益,似乎也變得指日可待了。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