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讀台灣─戀戀華陶窯 人文新樂土

文:蘇秀琴 照片提供:華陶窯

  「華陶窯不是古蹟,它是台灣四百年文化積累出來的生活美學空間。我們提供人文體會與感性思維,把心帶來、放下,然後,你可以在這裡感受到何謂斯土有情、見得親切。」華陶窯的營運長陳景民如是說。很少聽到年輕人對台灣文化之美表現得如此充滿自信,真的很震撼。難怪,文建會日前選擇在華陶窯舉辦「好山好水讀好書」活動,當然也有它的道理。

出窯的柴燒花瓶。華陶窯營運長陳景民。花器、綠意妝點小門。

不只是美麗的植物園 也是全新的人文空間

  華陶窯位於苗栗縣苑裡鎮火炎山區,一個要一公里外才有柑仔店的世外桃源,他不只是一個燒陶的地方,也是一個從瘠土中用心、用愛創造出來的夢土。他有6公頃大、種滿6百多種台灣原生植物的園林,有用荷蘭式、日本式建築材質傳達台灣歷史意象的屋宇樓閣。有80幾歲,已經在此工作20餘年的老園丁,樹木已經是他的子女了吧?還有一個依然堅持用相思木為材,以傳統方式燒陶的登窯。漫步在這樣一個充滿人文思考的園林間,會激盪出什麼樣的情懷呢?木門上「本來自在」四個字,似乎也充滿濃濃的禪意了。

由望山亭俯瞰華陶窯。  火炎山與月世界並列台灣兩大「惡地」,土質非常貧瘠,華陶窯卻在這惡質的環境中創造出美麗的園林,這需要長期的堅持與不計一切的付出。陳景民說,他的父母確實就是這樣的心情在經營,因為,有點不服輸的心態,認為台灣400年的歷史文化原本有自己的特殊性,台灣有屬於自己的精緻文化之美,足以傲然面對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即使暫時被忽視、被壓抑,依然活生生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因此,華陶窯並不是單純一個美麗的植物園,他們想展現的是自己的生活文化空間,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在擾攘的工作之餘,可以到這裡透一口氣,給自己的心靈一個舒緩調適的空間。

捏土摸陶活在當下 用心體驗土地滋味

  當大家一窩蜂拆除老窯改用方便省事的電窯之際,華陶窯卻堅持要用連燒8天7夜的老方法,用人的體能考驗陪伴陶土的蛻變,為什麼?陳景民的解釋真是深情,他把燒陶的過程以子宮孕育生命為喻,人可以控制的是客觀條件,但生命本身的成形、成長,卻由不得旁人操控。燒陶過程也一樣,相思木的灰燼在陶器上如何沾染著色,全不由人,但相思木自有它獨特的色彩,像等待採收的稻田裡金黃中摻著翠綠的溫潤,燒成時捧在手心的感動,那是用心伴著一起蛻變的感動。當科技讓生活變得「省事」時你多久不曾去感受手的感覺了呢?去摸摸陶、捏捏土,讓手的感覺復活一下吧!

華陶窯─秋楓。華陶窯─登窯。紅磚黑瓦的建物吸引遊客目光。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