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的自由軟體

文:毛慶禎(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

【摘要】

  圖書館使用的視窗作業系統暨各種套裝應用軟體均屬於封閉軟體,使用者既不能改它,也無權過問其內容。逐漸興起的自由軟體,含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則具有開放屬性,使用者可以隨意修改及研究其內容。圖書館被廠商以智慧財產權為名,要求對自動化服務軟體重複投資,圖書館卻無權自由重製或修改其內容。以自由軟體為基礎的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已經發展成熟,也可應用在中文的處理,圖書館應以館際合作為基礎,採用自由軟體形式的自動化服務軟體。

【Abstract】

  The Windows operation system and Windows-based softwares used in libraries are a kind of closing softwares. The user has no right to modify it, nor to interfere with its contents. Free software, including operation system and applied software, is opened to public. The user can modify and study its contents as one's wish. Software manufacturers always ask libraries to repeat investment on their automation service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brary has no right to duplicate the software or modify its contents.The library automation service software based on free software is a quite mature technique. It also can be applied in Chinese disposal. The libraries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adopt the automation service software of free software type.

關鍵詞:封閉軟體;自由軟體;智慧財產權;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開放源碼;自由圖書館計畫;

Keywords:closing software;free software;intellectual property;library automa tion service software ;open source code;the Free Library Project

前言

  自由軟體的本質,符合圖書館的資訊自由精神。圖書館的圖書資訊供不特定多數人自由使用,自由軟體也供不特定多數人自由使用,不需另外付費。自由軟體甚多,從作業系統、程式語言編譯器到資料庫管理軟體等,應有盡有。通用型的應用軟體也很多,專供圖書館自動化服務使用的軟體也不少,它們的中文化也到了實用的階段(註1),值得圖書館採用。

  雖然自由軟體不等同於免費,但是把自由軟體視為可以免費取得的軟體,卻也沒有什麼不妥。以自由軟體為基礎的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允許任何團體或個人使用、複製、研究、修改它。所以,投資於圖書館自動化軟體,不會浪費,具有累加相乘的效果,其利益由全民共享,包括開發該軟體的廠商都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自由軟體的特色是有一定的門檻,必須由使用者自行組裝,沒有一體適用的應用軟體。臺灣的圖書館強調本身的特色,剛好與自由軟體的本質匹配。組裝出來的軟體,可供同類型的圖書館自由使用。

自由軟體

  198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程式設計師史托曼(Richard M. Stallman)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可視為自由軟體運動的正式起點;1991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生 Linus Torvalds將其作品Linux以革努公共授權(GPL)的方式(註2),在網路上公開。自由軟體基金會主動把Linus Torvalds寫的Linux納入,形成GNU /Linux。2001年4月8日臺灣的軟體自由協會正式成立,以團體的力量,推動自由軟體的觀念。自由軟體的種類繁多,難以羅列完備,有些網站專門蒐集這些自由軟體(註3),更有專門推廣自由軟體的網站(註4)。即使在Windows作業系統,也有很多自由軟體可以使用(註5),不必以商用軟體為限。或許有人擔心自由軟體的「售後服務」,其實,封閉軟體的售後服務才更讓使用者操心。對封閉軟體的意見,反應給廠商後,通常只能等待廠商的良心發現或生意受影響,才會給予關愛的眼神。自由軟體的開放性很強,使用者具有扶助弱勢的美德,只要在適當的社群發出求救訊息,幾乎都可以得到滿意的回應。

  自由軟體公開它的源碼,允許任何人使用、複製、研究、修改、甚至出售牟利。這其中又分為:

 (一)未受到copyleft保護的軟體,例如不具任何版權聲明的public domain軟體,或是具有版權聲明,但沒有附加限制的XFree86視窗系統,以及具有版權聲明,但附加限制不影響軟體自由傳播的FreeBSD作業系統。
 (二)受到copyleft保護的軟體,例如以革奴公共授權保護的Linux作業系統。

  "copyleft"是相對於"copy right"的觀念,為自由軟體協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所提出,主要在藉版權制度保護一般使用大眾(而非特定作者)的權利,防止有心人巧取豪奪,將自由軟體修改後以版權私有的形式重新出售或分發。(註6)所以,自由軟體的精神是「某人發起之後,他人使用、複製、修改、及傳播,第三人再使用、複製、修改、及傳播,以此類推,把智慧相互結合,共創未來。」

  “自由”指的是使用者使用、拷貝、授與、研究、修飾乃至改進軟體的權利。自由軟體雖以解放軟體發軔,卻不以解放軟體本身自限。

開放源碼

  開放源碼不是新鮮的事,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到處都是開放源碼的軟體。網景通訊家瀏覽器(Netscape Communicator)是知名度較高的開放源碼軟體,瀏覽網頁、下載檔案、收發電子郵件、讀取新聞群組,無所不能。由Eric S. Raymond主導的開放源碼協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推動開放源碼觀念,防範開放軟體被商業團體利用。開放源碼不僅是把源碼公開而已,還需要符合下列的定義(註7):

  1. 免費自由使用,Free Redistribution
  2. 開放源碼,Source Code
  3. 衍生作品,Derived Works
  4. 原程式碼的完整性,Integrity of The Author's Source Code
  5. 不歧視其他人或團體,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rsons or Groups
  6. 不歧視其他專業領域,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ields of Endeavor
  7. 許可證的效用,Distribution of License
  8. 許可證的內容不得針對特定產品,License Must Not Be Specific to a Product
  9. 許可證的規定不得影響其他軟體,License Must Not Contaminate Other Software

  自由軟體或開放源碼的軟體,有點像是同儕評鑑的學術作品,提供了向上提升的機會。加快除錯的速度,提供更新觀念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個個的社群,每個成員都對該社群有貢獻。開放源碼對整個社會有正面的影響:

  1. 開放源碼的軟體,多半由眾人聯手,跨越公司行號及國界的限制,透過網際網路共同製作與維護。
  2. 成品屬性是「free」的、自由的,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它是免費的,只需付少許的成本即可。以合約保證成品及源碼的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檢視其內容,修改錯誤,再開放給其他人使用。革奴公共授權是其中一種授權方式。
  3. 愈成功的開放源碼軟體,使用者愈多;使用者愈多的開放源碼軟體,其功能愈完整,改進的速度愈快,兩者互為因果。
  4. 開放源碼軟體的作者,看重軟體本身的品質,遠勝於軟體帶來的財富。
  5. 開放源碼軟體的智慧財產權屬於人類全體,只要曾經改進過它,甚至用過它,都對該軟體有貢獻,不限於出資製作或販售它的公司號。

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

  引進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所需要的資源大致分為四個方面:1.硬體2.軟體3.維護4.教育。

  硬體必須付費向外取得,沒有例外。廠商藉著智慧財產權的理論,要求各圖書館為同一套軟體重複付費。如果使用者對原有的功能不滿意,或者新增服務項目時,往往需要另外付費請特定廠商調整其軟體的內容。然後,該廠商把調整後的軟體,當成升級版,賣給其他的圖書館。這是不合理的商業行為,既然是圖書館出資,針對特定的需求而調整軟體內容,其所有權不該歸於特定廠商。廠商所提供的教育訓練常常針對特定產品的使用介面為課程重點,對於圖書館員的知識及技術,沒有實質的提升機會。因此,教育訓練應該以客戶導向的課程設計為主,而不是廠商的特定產品為學習對象。

  以開放源碼軟體發展者為服務對象的源廠(SourceForge)網站(註8),成立自由圖書館計畫(The Free Library Project),藉著社群的力量,推動自由軟體的圖書館自動化軟體。讓全球的圖書館界形成一個社群,共享整個圖書館自動化軟體系統的知識,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整個社群共同成長。

  1999年,在耶魯大學醫學圖書館服務的Dan Chudnov,發起圖書館系統開放源碼運動(Open Source Systems for Libraries, oss4lib)(註9),列舉若干自由軟體型態的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

  美國的圖書館自動化服務市場,在2000年的產值達四億四千萬美元,最大的廠商獨佔七千五百萬美元(註10)。臺灣在1994年至2000年間,政府投入公共圖書館自動化軟體的相關經費,達新台幣四億多元(註11),加上大學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其總經費非常可觀。

  第一次製作一個以自由軟體為基礎的圖書館自動化軟體的費用很高,功能很差,是可以想像的;可是,把全國四百多個公共圖書館視為整體考慮時,開放源碼的自由軟體不但較具經濟效益,而且功能很強。而圖書館的自覺是最重要的,網際網路創造出共享的環境,透過知識及經驗的交流,圖書館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受廠商牽制。

  以自由軟體為基礎發展圖書館自動化服務,不但讓圖書館自動化服務軟體本身具有累加相乘的效果,更能透過維護及教育訓練的過程,強化圖書館員的知識及技能,直接帶動本土的軟體工業水準。

Freenix中文圖形工作站

 ◎伺服器端的Linux沒有問題,客戶端的Linux呢?
 ◎文字介面功能很強,圖形介面可行嗎?
 ◎英文介面的應用軟體很多,中文介面的應用軟體呢?
 ◎處理英文資料沒問題,可以處理中文資料嗎?

  有人認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正面的,一定沒問題,雖然沒有正式且大規模的應用在實際的工作或教學場合,不過,他們拍胸脯保證,會有很多人樂意主動協助架設及教導有關Linux中文圖形工作站事宜。剛好,筆者因緣際會接收了18部Pentium-100等級的電腦,就從舊電腦開始。在朋友及學生的協助下,採用RedHat+CLE的方式處理,基本上算是不錯,不過,已用過Windows作業系統的人,需要一點時間來調適,其他部分都沒什麼困難;Freenix中文圖形工作站的表現比Windows環境下的工作站還要好。唯一要調整的是使用者心態,所以,在朋友的協助下,有了一部Pentium II筆記型電腦,安裝之後,非常好用,需要說服別人把Windows98改為Freenix中文圖形工作站時,直接把筆記型電腦拿出來展示,結果效果不錯。

結論

  自由是潮流,開放是時勢。法國、墨西哥、中國、義大利、巴西等國,正以國家的力量推動自由軟體,拒絕封閉軟體對文化可能造成的傷害。2000年6月8日,有「自由軟體之父」之稱的史托曼,應中央研究院計算機中心之邀,來台灣訪問並發表演說(註12)。在演講會後,幾個對自由軟體頗有熱誠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在2001年4月8日正式成立軟體自由協會,他們以宣揚軟體自由的理念為職志;以推廣自由軟體的使用和開發為己任。(註13)

  讓推動自由軟體及開放源碼的活動,有一個自己的家。推動自由軟體的工作,在各階層都有人默默的進行,只是習慣於封閉型軟體的社會,一時之間,還有點錯愕,沒有領悟到自由軟體的本質。幸好在台中縣外埔國小有校園自由軟體交流網(註14),幾位教師辛苦的推廣國民小學校務方面的自由軟體,同時在全國各縣市教育局及教育網路中心於民國89年展開『全國各縣市國中、小教育行政電子化推動實施計畫書』(註15)。所以,開發共通的應用軟體,至少在國民中小學階段,是有共識的。

  開放源碼的自由軟體盛行後,或許有人擔心程式設計師的權益受損,或許有人擔心智慧財產權被侵犯,其實這些憂慮是多餘的,歷史已經說明,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下,社會的進步是可預期的。我們需要量少質精的程式設計師,更需要大量資訊人才從事安裝、設定、教學、客戶化(customization)的工作。(註16)安裝自由軟體中文圖形工作站是讓自由軟體進入圖書館的第一步。

【註釋】

【參考文獻】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