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區域性公共圖書館與地方社區文化概談

文:莊怡琴(台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主任)

【摘要】

  因應時代變化之趨勢,圖書館處於變動中須隨著時代脈動而改變,尤其是地區性公共圖書館,其營運管理型態也應符合當地地方文化特色及民眾需要而設立。公共圖書館的社教功能──教育社會大眾、傳佈知識訊息、發揚地方文化,與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在今日「社區主義」及「社區文化」備受重視之時,更加突顯。地區性公共圖書館如何與當地社區相結合,共同謀求提升地方文化水準,進而提高當地民眾的精神層次,是值得探討與研究。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民眾知識需求的擴增,及多元化文化的產生,身為社會教育機構中的一員--公共圖書館,不可避免須隨著時代的脈動而有所變動,尤其是在整個經濟發展、教育進步、政治改革及文化創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是全體民眾,不因年齡、種族、教育程度、性別等而有所差別;但囿於圖書館之人力、經費及館藏等問題,尤其是在分工日趨專精的今日社會中,勢必無法滿足所有層面讀者之需求,因此,對社區性圖書館而言,達此目標應針對圖書館所在地民眾的真正需要及地方文化特性進行圖書館經營管理,確實與當地社區相結合,協助地方民眾從事自我教育、輔助研究,且宏揚地方文化、教育社區大眾、倡導正當休閒活動,使區域性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居民教育、資訊、民主、生活及文化的學習場所,並落實於地方文化。

二、公共圖書館與地方社區之關係

  「社區」這個名詞於近年來已成為一相當熱門的話題,如「社區總體營造」、「社區文化」、「社區主義」等,李總統登輝先生更是大力倡導社區文化,其目的即在促進社會和諧,建立合乎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而身為社會教育機構之一的公共圖書館,自當應處於積極的地位,圖書館人員本身亦應有正確的體認和做法。據教育部民國八十年所頒訂的公共圖書館營運管理要點中說明「為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提供完善之資訊服務,以推行社會教育、實施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普遍提升國民文化水準、改進職業與生活素質」為設立宗旨,另「公共圖書館之設立應配合地方特性與需要,蒐集、整理、保存圖書資料及地方文物等,謀求普遍利用,並提供諮詢服務及推展各種文化與社教活動」為任務,並「主要服務對象為其所屬行政轄區之居民」為服務範圍,即很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配合當地民眾及地方特色之需,來推展圖書館業務,足見一地區性圖書館與當地社區之密切關係。

  所謂社區(Community),原是社會學上的專有名詞,綜合社會學者之定義係指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現象之總稱,包括三項要素:一群人、一定的地理範圍、人的社會性,包括社會意識、社會活動與社會關係之總稱;亦即具有特定的自然區域、人群的心理結合、文化經濟組織等人類生活的基本單位(註1)。又依內政部民國八十年頒布之社會工作發展綱要中指出:「所謂社區係指經鄉(鎮、市、區)社區發展主管機關,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社區發展係社區居民基於共同需要,循自動與互助精神,配合政府行政支援、技術指導,有效運用各種資源,從事綜合建設,以改進社區居民之生活品質」。

  公共圖書館營運管理要點中指出:「公共圖書館之設立應配合地方特性與需要」、「公共圖書館主要服務對象為其所屬行政轄區內的居民」,因此公共圖書館所稱之社區應包括圖書館所在環境和主要服務對象(註2),應與社區相結合,提供資訊、文化、休閒之服務。公共圖書館為民眾之資訊中心,提供社區民眾利用,亦可結合社區資源,擴增館方有限之人力與物力,以推動相關業務,服務更多的讀者,兩者互相結合,相互共享資源,達到提升社區文化水準之目的。

三、公共圖書館之社教功能

  公共圖書館是實施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場所,是社會教育機構的一環,因而具有相當的社教功能,對於民族文化的發揚、民眾教育的實施、知識訊息的傳佈和休閒活動的倡導,具有引導作用(註3)。換言之,公共圖書館之功能在於提供各類型之資料,滿足各年齡層之個人或團體讀者資訊、教育、自我實現、休閒活動及文藝發展等方面之需求。藉組織、解說並指導讀者利用各類資料,使資料能夠簡便且公平地為民眾所運用(註4)。據民國七十九年教育部頒訂之社會教育工作綱要指出,公共圖書館教育活動的目標與方針有「教育社會大眾、傳佈各種資訊、培養民主精神、提升生活品質,與加強文化建設」,皆是為了要符合設置圖書館功能、發揚民眾文化及民族精神、培養國民道德、繼續自我教育、保持其智識與各學科同時並進、增加職業上之技能、發展創造之心智與能力,養成欣賞文學、美術、音樂之興趣,並有效利用閒暇,以增進個人與社會之幸福,貢獻智慧以促使學術進步。由此得知,公共圖書館是民眾教育的、資訊的、民主的、生活的及文化的學習場所(註5)。有關地方性公共圖書館主要之社教功能,茲分述如下:

  (一)教育社會大眾

  公共圖書館既是實施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學習場所,自然負有教育社會大眾之責,尤其是位於偏遠地區的圖書館,更是責無旁貸,因該地之文化或學習資源均比城市缺乏,如何豐富該區居民的精神食糧,是值得探討研究的。一般可舉辦講座、展覽、研習班、視聽欣賞等推廣活動,以倡導讀書風氣、啟迪民智、提升民眾之文化水平,以能更充實自我,增廣見聞,以求實現自我,並活到老,學到老。

  (二)傳佈知識訊息

  「公共圖書館事業在提供完善之資訊服務」,「圖書資料之徵集與選擇,應符合圖書館設置目的,並依據當地社區環境特性、一般民眾教育程度、職業狀況等,訂定館藏發展計畫,力求各類圖書均衡發展」(註6)。公共圖書館應善用各種多媒體,更新資訊設備,並與當地相關單位加強合作關係,主動迅速地傳佈新知,適當且有效地指引、介紹讀者運用館內資料,以增進社區民眾智能。

  (三)發揚地方文化

  「公共圖書館之設立應配合地方特性與需要,蒐集、整理、保存圖書資料及地方文物等,謀求普遍利用,並提供諮詢服務及推展各種文化與社教活動」(註7)。圖書館主要功能是在將記錄人類言行的圖書資料,分門別類加以蒐集、整理、保存以供利用。傳承文化特色遺產,並期能於傳遞過程中有所更新、進步,以協助當地社區創新生活模式,成為發展之重要憑藉。

  (四)倡導正當休閒

  「公共圖書館應利用館藏資料及社會資源經常舉辦各項活動,如展覽、專題演講、研討會、電視、電影等視聽節目欣賞、音樂、戲劇、舞蹈等藝文活動、研習活動、出版書刊、其他各種社教活動」(註8)。人民物質生活水準提升,但精神生活水平是否也相對地提高呢?近年來,社會上充斥各種亂象,皆是由於物質與精神層面不能同時並進;要建立一現代化的社會,不僅要有富裕的物質生活,同時也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配合,而如何提升人民的精神層次,公共圖書館的社教功能自然不可或缺,藉由辦理各類正當的推廣活動,促進地方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具益智性、啟發性、休閒性和藝術性的讀物,增廣知識和生活領域,使民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精神層次。這些措施之推行,皆可由小區域著手,再全面擴展至整個社會、國家,結果自然呈現一片祥和景象。

四、結語

  社區圖書館是社區的文化、資訊中心,具有協助提升當地生活水準之責。在提供教育活動之際,應考慮到須兼顧當地居民之需求,提供多樣性的活動以供選擇,並鼓勵踴躍參與;另所推出的教育活動應符合社區中不同層次居民需要,使每位個別讀者皆能滿足其所需。當然,一地區性公共圖書館之未來發展方向,自應將當地發展考慮在內,如此才能雙方配合,互相運用資源;而提出適當的文教政策,透過擴大宣導,使民眾了解並參考,也使得當地文化特色得以闡揚發揮,圖書館功能也才能真正落實於當地社區,成為一真正的社區文化中心。

  圖書館的文化功能是確定的,但在現代「社區主義」或「社區文化」受到相當重視之時,圖書館如何去因應這個變化並配合之,是處於變動中的圖書館所該迎合,而地區性公共圖書館在此刻就顯得其重要性,因此圖書館人員不應忽略自己職責,在面對未來社會地位和提升民眾文化水準上扮演著一積極重要的角色,而公共圖書館闡揚地方文化的功能也得以更加發揮並重視。

【附註】

  • 註1:嚴鼎忠,「社區資源與公共圖書館經營」,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1卷4期(民83年6月),頁12。
  • 註2:苗蕙芬,「公共圖書館之社區分析」,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1卷4期(民83年6月),頁21-22。
  • 註3:陳益興,「我國公共圖書館營運發展取向引介」,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9卷1期(民80年9月),頁7。
  • 註4:陳敏珍,「公共圖書館分館綜論」,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9卷1期(民80年9月),頁33。
  • 註5:林志鳳,「公共圖書館的認知教育淺談」,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9卷2期(民80年12月),頁21。
  • 註6:公共圖書館營運管理要點,教育部80.7.2台(80)社字第33696號令。
  • 註7:同註6。
  • 註8:同註6。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