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從《千江有水千江月》談蕭麗紅的愛情觀

文:吳訓儀(臺中縣太平國小教師)

著 者:蕭麗紅
出版者:聯合報社
出版年:民國七十年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蕭麗紅小姐所寫的作品,這本書的主旨是描寫七○年代臺灣鄉村的男女愛情;故事的女主角叫「貞觀」,內容是以布袋蔡氏家族為中心,並以她的成長歷程為主線,隨著時間的消逝,緩緩推動情節的演進;本文將以「緣起」、「緣情」和「緣滅」三部分,來分析貞觀的愛情歷程;最後再談到今日社會的愛情觀,藉以互相比較和印證。

  七○年代的臺灣鄉村,受到傳統禮教觀念的影響,仍然保持著保守淳樸的生活型態和習俗;因此,男女間的愛情自然是含蓄而內斂的,溫馨而甜蜜的。

  可是,在今日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男女間的愛情卻受到影響,轉變成狂熱而露骨的,粗俗而奢侈的;所以,筆者不禁興起探究七○年代臺灣鄉村的男女愛情觀念,並以蕭麗紅小姐所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本書為例,來做有系統的分析,期能呈現那幅心靈相契的愛情理想圖,藉以發揮撫慰人心的力量。

著者的奮鬥史

  蕭麗紅,一九四九年生,嘉義縣布袋鎮人,五歲時,父親即因救火而過世,年輕守寡的母親獨力擔負起養育姐弟三人的重擔;小時候的蕭麗紅常跟阿嬤一起生活,閭里舊式婦女的信仰、習俗、語言、一點一滴的影響著她。

  蕭麗紅十五、六歲前,是個稜角畢露的血性女孩,她從嘉義女中畢業後,就沒再升學,開始出外工作,擔負自己的生活;另外,她也讀過不少古典小說,《紅樓夢》尤深受她的喜愛。

  後來,蕭麗紅北上工作,曾於一九六九年至七八年在大同公司上班,專門負責處理信件;這段期間,她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埋頭寫作;終於,在一九七五年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桂花巷》,一九七六年到七八年完成暢銷名作《千江有水千江月》。

  三十歲,蕭麗紅就踏入禮堂,丈夫是資訊工程學者,任教於臺灣大學;婚後,蕭麗紅的生活重心放在家庭裡,拒絕所有的演講與採訪,專心的照顧先生及子女;近年來,蕭麗紅虔心學佛,而聽師父講經是她每天最快樂的事;一九八六年自行出版的《桃花與正果》,是蕭麗紅婚後沉潛期的作品;一九九六年出版的《白水湖春夢》,則蘊含蕭麗紅追求大智慧過程所獲得的體悟;其中《千江有水千江月》為《聯合報》長篇小說獎首獎作品,並獲選為文建會中書西譯計畫作品。

愛情觀的分析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書的主旨,是描寫七○年代臺灣鄉村的男女愛情;故事的地景涵蓋西海岸的布袋鎮到臺南市,鄉土味甚濃;同時,為了避免故事情節太過於單線,著者大量的穿插民俗及家族成員的活動。

  故事的女主角叫「貞觀」,內容是以布袋蔡氏家族為中心,並以她的成長歷程為主線,隨著時間的消逝,緩緩推動情節的演進;本文將敘述她的一場戀情,來說明七○年代的臺灣鄉村男女的愛情觀念,那是一個只談情但不說愛的年代;雙方大抵維持在相敬如賓的線上,往返書信被視成定情之物,雙方的愛情建立在一種恩愛之上,反映了七○年代臺灣鄉村樸素卻堅實的愛情觀,是臺灣人感情的深度揭露。

  所以,本文將以「緣起」、「緣情」和「緣滅」三部分,來分析貞觀的愛情歷程。

(一)緣起
  貞觀從小生長在外婆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小學畢業後,又考取嘉義中學初中部;可是,卻遇著四妗的么兒銀祥因玩捉迷藏躲進棺材裡而悶死,令她頓感心煩意亂;不久,四妗的姪兒大信來家裡做客,跟貞觀認識:

  貞觀從她的眼波流處望去,這才明白:
  四妗的姪仔原來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她們起先以為是七、八歲的小人客。(頁25)

  貞觀初遇大信的時刻,是在七夕節,她和雲蟾正在搓圓仔,只覺得他有點羞怯,彼此還是很生分的感覺。從這一個場面表現出貞觀和大信認識的情形。

  貞觀的故鄉,布袋港附近是一望無際的漁塭,一大清早,魚販仔就跳進塭裡拉拖漁網,撈捕虱目魚;接連幾天,飯桌上盡是虱目魚的製品;受益最多的是大信,受害最大的卻也是他;有一次,大信被魚刺扎到喉嚨,竟然眼紅淚流的;貞觀為了幫忙大信解除刺鯁在喉的疼痛,就到餅舖討麥芽糖:

  後面小巷,有家做餅的舖子,裡面堆著一鉛桶、一鉛桶的麥芽糖。
  麥芽討到手,是一小隻竹棒子,黏著軟軟的一團,貞觀怕它流掉到地上,也不走回家,直接從小巷口穿出大街,回到外公這兒。(頁36)

  貞觀是個心思細膩的女孩,拿著麥芽糖塞給銀安,再傳到大信的手裡,他將麥芽糖吞進喉嚨後,魚刺就順利的滑進胃裡。從這一件事情表現出貞觀對大信的關懷之情。

  貞觀從初中到高中是在嘉義度過的,可是,她的心裡卻仍然戀棧家鄉;高中畢業後,她又回到布袋居住,並自比為虎尾溪女俠,鯤身海兒女;剎那間,她又想起當年,大信徹夜看武俠漫畫,竟將羅紋白雲紗蚊帳前後燒出兩個破洞;第一個孔,是她四妗用同色紗帳布補的,第二個孔,卻是銀安和她用青色紗帳布合綴的:

  貞觀一看,原來銀安不知哪裡找來的一塊青色紗帳布,雖說質紋相同,到底不同色,剪得歪斜斜、凸刺刺的,又是粗針重線,竟是縫麻袋一樣。(頁48)

  貞觀接手格外盡心的縫補,使得蚊帳又發揮功能,免除大信難堪的心緒。從這一件事情表現出貞觀對大信的服務之情。

  聯考前一天的早晨,三妗叫貞觀換穿素色衣衫,跟三舅坐車直奔嘉義;貞觀得知父親因參加救火工作而發生車禍,不禁悲從中來,眼淚撲簌落下;抵達省立嘉義醫院後,只聽一片哭喊聲,當她看到父親仰躺床檯的情景,整個人就趴倒跪到檯前,她的母親傷心得肢體蜷縮成一堆,而她的兩個弟弟卻嚎聲如牛;不久,他們將父親的遺體抬到靈車,離開醫院:

  車隊緩緩的移著。招魂的人,一路在前,喃喃唸咒;夜風將他大紅滾黑、復鑲五色絲絨的奇異道服,鼓播得揚擺不停。(頁81)

  貞觀所坐的三輪車,跟著運送遺骸的車隊移動,眼淚卻如斷線珍珠般淌落;她的心裡感覺很痛苦,想不到這一場大學聯考,竟然是如此悲傷的結局。從這一件事情表現出貞觀對人生無常的無奈。

  辦完喪事後,貞觀的二姨正式搬到厝裡,與母子同住;有一次,她在外公家門口,遇到黑衣阿婆,問起她母親水紅和二姨水雲的情況,不禁心生感慨;不久,大信也寫一封信給貞觀:

  貞觀:

  這麼久沒有大家的消息,我因為有個指導教授生病,這些時都住到宿舍裡陪他,家中難得回去,昨天才聽家母說起令尊大人之事,甚悲痛,在此致問候之意,希望妳堅強,並相勸令慈大人節哀!
                          大信 上(頁90)

  貞觀展信來讀,心上又是一陣戰慄。從這一封信表現出大信對貞觀的關懷之情。

  貞觀到臺南的稽徵處當造單員,一面照顧大弟阿仲的起居;臺南府的特色,是滿街滿巷的鳳凰木,像火燒著火一樣;有一天下班回來,大弟轉給她一封大信所寫的信:

  貞觀:

  久無音訊,這些時才從阿仲那裡,知道妳一些近況。

  我升初二那年,到妳們家裡做客,吃魚時鯁著魚刺,也許妳已淡忘了,我可記得很清楚;誰人拿來的麥芽糖!

  看妳的樣子是不欲人知,我也只好不說,然而這麼久,一直放在心上不是辦法,趕快趁早正式給妳道聲:多謝
                         大信 敬具(頁106)

  貞觀看過,也想起那一幕往事,不禁嘴露微笑,就將信收好,隔日立即提筆作覆;沒過幾天,他的信又來了,她想了五日,才寫了封短信,從此以後,開始魚雁往返的歲月。從這段時間表現出大信和貞觀的友情開始轉為愛情。

(二)緣情
  貞觀返回布袋後,七夕日那天晚上,大信又上門來找貞觀,她陪他到海邊看海,並沿著堤防漫步,還談起「桃花過渡」的歌曲和唱詞:

  桃花待要過江;擺渡的老人招她道:渡妳也行,先得嫁我!桃花道是:嫁妳不難,咱們先來唱歌相褒,你若贏了隨你,你若是輸,叫我一聲娘,乖乖渡我過去。(頁131)

  大信就問貞觀會不會唱,她只有抿嘴微笑;兩人來到碼頭,看了漁船和燈火,又循著海岸線,直走過後港灣;貞觀並祝福他生日快樂,大信整個人變得又驚又喜。從這一段畫面表現出貞觀和大信互愛的情愫。

  貞觀的大舅帶著新日本妗仔返回家鄉,她不禁心生感慨的走出大門,卻遇著大信,兩人靜靜的沿街散步;過了一會兒,他們談起大舅的種種心情,直認為是另一種什麼力量牽引之故;中秋節晚
,大信和貞觀坐在漁船甲板談心:

  貞觀想了一想,遂道:「是有這麼一首偈語,我唸給你聽: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頁170)

  大信重將偈語唸過,這才說道:「千江有水千江月,此句既出佛語、偈語,是出家人說的,我卻還覺得:它亦是世間至情至癡者的話。」(頁172)

  大信正色道:「妳不覺得,它與李商隱的『深知身在情長在』相同?」(頁173)

  有若火炬照心,貞觀不僅心地光明,且還要呵呵長嘆起。大信於她,該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指腹之誓:同性為姊妹、為兄弟,異性則是男女、夫妻。(頁173)

  這種彼此相知的震驚、喜悅、流蕩於貞觀的心頭。從這一幕情景表現出貞觀對大信的細膩感情。

  貞觀到外婆家幫忙割菜瓜,大信跟著身邊信口而說,然後,她又端起一盤盤的油飯送給左右鄰居,他則站在門口眺望;等她送完後,他抄寫了半首詞塞給她:

  貞觀不言語,搶過他手中的紙,一溜煙飛出伸手仔;她一直到躲進外婆房內,見四下無人,這才閂了門,拆開那紙:
  摸魚兒
  問人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頁191)

  雖然,這首詞是元好問寫的,可是,看在貞觀的眼裡,卻像是大信寫給她的,因此,在她的心裡覺得很安慰。從這一張紙箋表現出大信對貞觀的誠摰感情。

  大信應召入伍後,貞觀心底甚是牽掛,等到信函遞送家裡,她立即拆信一看:

  貞觀:

  一切甫就緒,大致都很好!
  讀了十六年書,總算也等到今天─報國有日矣!(頁218)

   大信:

  男兒以身許國,小女子敬佩莫名!(頁218)

  貞觀看完信後,忍不住的笑出來,於是,她握著筆管回信,敬佩他以身許國的壯志;往後,他的信接二連三的寄達,訴說著衷心的愛慕和思念。從這一段歷程表現出貞觀和大信之間的濃郁愛情。

  貞觀到臺北的公司上班後,一時之間,還不太能適應,心裡只想著接到大信的信箋:

  貞觀:

  連著幾封信,如此認真的給妳介紹臺北,怎知真的就想起家來;長這麼大,還不曾這般過呢!

  「昨夜幽夢忽還鄉」─誰人做這樣嘔人的詩句?昨晚倒真的做夢回臺北呢!興沖沖要去找妳,那知才走到巷口,就醒了過來!懊惱啊!
                         大信 上(頁232)

  當貞觀接到這類的信時,心裡總是惘然,畢竟她只是個異鄉人,對臺北並沒有特殊的看法;不過,如果她要踏遍臺北的每條街衢,要認清臺北的真正面貌,也要大信陪在身旁才行。從這一個念頭表現出貞觀對大信的思念感情。

  貞觀返鄉過年時,卻遇到大信休假探訪,於是,兩人就開始槓一番;到了除夕日這一天,她幫忙母親貼春聯,他也來湊一腳:

  首先貼的大門,就是她三舅寫的那副;貞觀搬了椅子,由大信站上去,她在下面攤漿糊,再一款款,逐次遞予他。(頁264)

  貞觀將貼春聯的事,完全託付給大信,可見,她對他的人很放心。從這一件事情表現出貞觀和大信之間的溫馨愛情。

  大信偕貞觀遊覽故宮博物院,兩人欣賞著五千年來各朝代的文化遺產:
  貞觀每櫃每櫥,逐一細看;大信則挾傘於腋下,一面拿紙掏筆,以文喻,以圖解的。(頁301)

  大信一邊觀賞,一邊解說,使得貞觀對於中國古文物有一些了解;她最看重他的是:他長於繁華,而拙樸如是,文采之中更見出本真與真情。從這一幕情景表現出貞觀和大信之間的甜蜜愛情。

(三)緣滅
  貞觀已經有兩個月沒接到大信的任何訊息,因此,從早到晚,從朔到望,那一顆心就像油煎似的;元旦過後十日,她開始撕毀他的那些信:

  一張下去,又是一張;人生的恆常是什麼呢?原來連最珍惜、最摯愛的東西,都可以負氣不顧了;她這樣想:

  大信自然是懊惱;他人生的腳步原不是跨向她的,他只是途合,是半路上遇著的,二人再談得相契,原先的路也不能因此不走─(頁315)

  貞觀撕得心酸手軟,眼淚就像雨點般紛紛落下。從這一個轉折表現出貞觀對大信的失望之感。

  貞觀接獲自高雄寄出的一封陌生信,談及大信的單位失竊公物之事,及他身體忽轉不適;她就鼓足勇氣,試撥電話與他母親,而他母親決定飛到澎湖探望;過了三天之後,她卻接著他的一張紙片:
  妳這樣做,我很遺憾!(頁319)

  那幾個字就像一把利刃,刺進貞觀的心,不禁令她悲憤難平;因此,她也生氣的寄還印譜和畢業紀念冊,並寫上黃自興的名字,以便用來氣他;從此以後,大信再也沒有寫來隻字片語。從這一段過程表現出大信和貞觀之間的衝突景況。

  貞觀從大信母親那裡,得知他回臺北,然而,卻連打一通電話也沒有,她難過得吃不好、睡不好;幾天後,她病倒在床上,心裡卻仍想著大信:
  他一定不會真跟她生氣,他一定又與她鬧著玩;(頁330)

  貞觀癡情的以為他會來看她;可是,她失望了,眼淚像溶熱的燭淚,一滴接一滴的往下掉。從這一件事情表現出貞觀對大信的絕望之感。

  貞觀到關仔嶺碧雲寺暫住,夜闌人靜時,她推窗望月,不禁又想起大信所說的詞句:
  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香閣掩,
  眉歛,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
  始知相憶深。(頁368)

  貞觀的心情覺得很淒涼,竟然又潸然淚下;直到第三日黃昏,她向尼姑辭別,心想要趕快回到故鄉,至於,所有大信給過她的痛苦,就將它還天、還地、還諸神佛。從這一幕情景表現出貞觀對愛情的澈悟。

寫作功力深厚─回響

  蕭麗紅的小說,一面呈現鄉村女性愛情的觀念,引發讀者對傳統鄉村的省思;另方面也流露對鄉村的深情眷戀,藉由不斷的書寫,建構出個人的心靈原鄉;而她的寫作功力深厚,將人物刻劃得栩栩如生,不禁令讀者讚歎!

  從《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內容,可以看出是受到古典小說《紅樓夢》的影響;只要一讀到大信與貞觀之間的相處情況,總會令人想起寶玉和黛玉那段以心證心的交談,可見貞觀、大信心靈相契的愛情與寶玉、黛玉相知相愛的情誼,是何其近似;再讀到結局時,大信、貞觀的情變又跟寶玉、黛玉的爭吵,有相似之處;所以,根據胡至成先生所寫的〈深知身在情常在〉,文中提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佈局是《紅樓夢》式的大觀園,不過是移植到臺灣布袋鎮的蔡姓家族中。

  這本書將貞觀和大信之間屬於七○年代臺灣鄉土男女的愛情觀念,做了詳細的描繪,使得我們一邊閱讀、一邊回憶;那是寂寞的年代、寂寞的街道、寂寞的漁港,而愛情卻如此純潔的在男女中進行,宛如一首優美的歌曲。

  畢竟,當時的鄉鎮淳樸保守,禮教觀念交織在鄉人的意識、生活中;由此滋生的愛情,著重是心靈的交流,而非肉體的歡愉,所以,貞觀很執著於心靈相契的愛情;雖然,兩人的戀情沒有得到圓滿的結局,可是,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卻是難以磨滅的!

  另外,對於司馬中原和彭歌兩位先生的評論,他們都認為這篇小說寫到兩人分手的理由太牽強,不足以說服讀者,算是小說的瑕疵;不過,根據高錦雪小姐所寫的〈我看「千江」的分手問題〉,文中提到大信在澎湖當兵時,發生公物失竊與生病的災難,但他不願家人擔心,只託人通知貞觀,沒想到貞觀不能體貼他的心意,因此,他憤而寄出那封導致分手的絕情信;而貞觀在受盡兩個月的等待折磨後,又為大信的病情操心、焦慮,卻得不到大信的諒解;所以,貞觀負氣的寄回大信送給她的印譜和紀念冊,還故意在印譜上寫別的男子的名字來氣他;然而,驕傲的大信曾歷經失戀的創痛,又剛飽嚐身心的苦痛,卻再度遭受情變的打擊,心裡覺得非常傷痛,就不願主動修好;於是,一對個性好強的男女,就因彼此負氣不見,自然鬧到分手的結局。

  還有,根據黃玲玲小姐所寫的《蕭麗紅小說研究》,文中也提到早在當兵之前,大信已經申請到倫敦大學獎學金,等服完兵役就要出國深造,他不可能為貞觀放棄這個機會,也不願貞觀再花費四年的青春等他回來;所以,與貞觀情變後,歷經軍中四、五個月的思考,大信在長痛不如短痛的考量下,可能決定放棄這段感情;因此,銀蟬告訴他貞觀病重的消息後,他仍不願主動修好;故而,就在出國的現實考量下,分手成為必然的結局;從這兩段的說明,讀者應該可以認同吧!

  最後,反觀今日的社會,青年男女的愛情觀念開始走向速食化;甚至,還有一夜情或網路援交等,這種現象似乎說明性慾與金錢超過純潔的愛情;然而,這些行為都是不正常的,應該儘量避免;否則,將會導致心靈的創傷,或者造成社會的問題。

  當然,我們並不必提倡「愛情復古」的口號,但是,卻應該強調男女之間以經營愛情為要務;況且,在現實的社會裡,也不能只有追求愛情,而忽略麵包的重要性;畢竟沒有麵包的愛情,只如海市蜃樓般,終會消失的;所以,必須認清「男朋友不等於丈夫」的觀念,最好是多認識、多了解男性朋友之後,再選擇合適的對象,做為終生的伴侶;這樣一來,才能保證婚姻生活的幸福。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