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同時肩負起蒐集、保存在地文史的重任,無論是文獻、文物、老照片甚至稗官野史還是民間故事,都是許多公共圖書館致力收存的目標,希望藉此傳承在地的歷史文化。
許多公共圖書館就像是你家鄉的時空膠囊,再不會出現「那段被遺忘的時光」的感慨,辛苦的館員們將其打磨上光,呈現在大家眼前,就端看我們是否願意進來聆聽光陰的故事。

埔里鎮立圖書館 設文庫與特藏區珍藏文物
南投縣埔里鎮不但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美景,也曾是眉社、埔社等原住民部落及平埔族的匯聚之地,加上位居山區,開發較晚,而保留了豐富的文化歷史。埔里鎮立圖書館多年來致力發掘保存地方文史資料,並持續推動「埔里鎮寶回娘家」計畫。民國102年獲捐贈珍貴近百年的謝家「日興商店」舊照片影像與生活用物 一批,做為研究、教育使用,於是特別在圖書館四樓埔里文庫,再設立「日興商店特藏區」來保存展示這批珍貴的埔里鎮寶。
埔里圖書館指出,謝家捐贈的這30多項藏品中還有3件十分珍稀的臺灣文物,一件是日月潭水力發電工事竣工紀念銀盃,是見證日月潭發電的重要文物,另一件是日興商店約於日治時期昭和10年左右,參加埔里街「小賣店舖陳列競技」優勝所榮獲的「煙草賣上增進競技優勝錦旗」,還有一張老照片,是見證昭和10 年年底,埔里酒煙草小賣人組合曾舉辦「店舖陳列小賣競技」,同時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歲末年初感恩特賣會,推出「酒煙草景品福袋」每個1元,內附2張「美人投票券」,盛大進行埔里街酒店美妓的票選活動,給予獲選之美妓頒贈獎品並遊街宣傳,轟動臺灣,《臺灣日日新報》曾以「能高─美人投票」等標題多次大報導。
代表家族出席捐贈典禮的謝文堯先生接受訪問時表示,「日興商店」以前由阿公謝旺開業在第一市場口,他的父親謝德鐘、伯父則在隔壁開設日興文具行與日興電器行,形成三崁店的店面。「日興商店」是謝家經營、埔里知名的老店,能將謝家保存的30多項文物,捐贈給家鄉的埔里鎮立圖書館保存展示,謝家家族都深 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埔里鎮立圖書館曾在921大地震後收到一批捐贈書,近期卻發現許多書中都夾著黑白底片,並寫著日文註解,經沖洗加以解讀後,原來都是日治、臺灣光復 初期的珍貴歷史影像,便開啟了圖書館老照片徵集的活動,只要一通電話,館員就會帶著掃瞄設備到府服務,將老照片數位化,承辦館員陳義方也與暨南大學資工系 的學生合作,在臉書成立「埔里影像故事館」粉絲團,展示已經完成數位化及考證的老照片,也希望集合眾人之力發掘更多珍貴圖資。沒想到受到廣大迴響,陳義方 笑著說:「網路的傳播力量,甚至讓許多旅居國外的埔里人都能加入討論以及協助考證。目前老照片的困難點還是在於考證與解讀,尤其是越久遠的照片,很多時候 就是要靠緣分啊!」這些老照片也會印製成「歷史埔里」文化手曆,讓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先民的生活樣貌,也盼能喚起大家關心鄉土的意識。

牡丹、南澳圖書館 原住民文獻寶庫
牡丹社事件發生至今將近140年,這不僅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海外遠征作戰,是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更影響後續清朝對臺灣的統制部署,進而有恆 春設縣築城及建省等歷史發展。約10年前臺灣、日本學者重回現場參與歷史研討會時,日本沖繩大學客座教授又吉盛清先生展示長年收集臺日間歷史文獻,其中以牡丹社事件史料收藏最為豐碩,他特將其影印一份贈與牡丹鄉立圖書館,做為永久收藏之用,而圖書館最具特色的館藏也正是此事件的文獻資料及「典藏牡丹」歷史影像、鄉誌等,還有記錄先民智慧和歷史影像所出版之書籍、刊物;例如,《靠近部落──寄寓者Pulingau:文史採集巫師篇》。

牡丹鄉屬原住民鄉鎮,除了圖書館的建築設計運用了很多石板、原住民圖騰元素,以及透明玻璃素材,館舍整體讓人感覺溫暖充滿特色以外,林館長相當熱中 於原住民文化保存與推廣,只要有機會就蒐購族群特色的書籍或影片,甚至自掏腰包添購,最近更積極採集部落傳統歌謠、各部落的誌編也結合學校進行文史繪本的製作,希望讓部落的大人孩子都能接觸到多元的族群文化,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啟發對土地對生命積極的態度。
另外,除了牡丹鄉立圖書館,南澳鄉立圖書館也十分積極地蒐集原住民書籍,所以南澳鄉立圖書館館藏的規畫,以原住民的書籍為主要典藏對象,希望成為南澳鄉立圖書館的特色。雖然他們的購書經費不是很充裕,原住民文化專書又不是很好買,但南澳鄉既然是原住民鄉,當然要以原住民的文化書籍為典藏對象,也希望 透過完整的蒐集與分類,使南澳鄉立圖書館能成為原住民文化書籍館藏最多的特色圖書館,這樣才能真正和地方文化結合在一起,並且擔負起延續、傳承、發揚原住 民珍貴文化知識寶庫的重責大任,提供地方民眾及文史工作者、學術研究者豐富的資料,使南澳鄉立圖書館不僅是南澳鄉民的好鄰居,也要成為原住民文化的收藏中心。
鹿草鄉立圖書館 致力保存風土民俗
現在的鹿草鄉立圖書館,曾是又髒又舊被淘汰的鄉公所辦公室,但經過歷屆館員、館長的努力下,至今已是鹿草人的知識寶殿,鹿草鄉立圖書館即使經費拮据,卻還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成果,在保存文史兼具創新下曾獲得全縣圖書館評鑑第一的殊榮,更代表嘉義縣角逐全國優良圖書館的評比,並且在成立了鹿仔草故事 劇團後,也獲教育部頒發閱讀推手團體獎,到各地表演,成為鄉親們的驕傲。
圖書館共有兩層樓,和一間還保留日式建築古貌的K書中心,也將一旁民國67年就成立的鹿草鄉衛生所舊址,改造為「鹿仔草民俗文化學堂」,在藝術家盧 銘世妝點下,原本斑駁的外牆重新彩繪,如今色彩繽紛,不但留下對鄉親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空間,內容呈現更是充滿意義,一樓是展示空間,介紹鹿草風土民俗與歷 史,二樓規劃作為活動與研習課程使用。
97年成立以來已發表多次劇團演出以及結合在地特色的課程教學,最近更改編自鹿草鄉民間傳說與101年度故事劇團劇本,講述頂半天慈雲寺的大蛇傳 說,用版畫來呈現並發行繪本,鹿草鄉立圖書館表示,將會持續不斷蒐集鹿草不同地區的文史、民間傳說,來創作故事劇本,讓鄉親甚至外地人都因為鹿草的豐富歷 史人文而驚豔。
淡水、善化圖書館 設立地方文獻專區
淡水開發歷史很早,早在幾百年前外來的文化就不斷地衝擊著淡水,歷經西班牙人、荷蘭人、漢人統治的淡水寫出了一部活生生的「臺灣殖民地史」,也形成 其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而新北市圖淡水分館除了活動多、藝術氣息濃厚,還有一項特色就是位在五樓的「典藏淡水」資料室,除了有提供多年累積下來的豐富 史料,可以讓大家了解淡水的歷史文化,還有保存了民國84年開發淡海新市鎮,所發現的貝塚而製成的貝塚模型,以及老照片展示區,重現美麗的古早淡水風貌。 同時,改造鄉土資料室,結合淡水民間文史研究工作室,擴充建置「淡水文史檔案室」,推動淡水的文藝復興運動。
臺南市圖善化分館則規劃一區域成立地方文獻專區,專門放置善化地方文史工作人士相關著作加以展出,除了有多位地方耆老捐贈個人著作或珍貴文史資料上 百本書籍豐富館藏,其中有百歲人瑞孫江淮更是臺灣國家的寶藏,歷經清、日及中華民國統治,耳聰目明記憶清晰,是一部現代史活字典,國家最高研究單位:中央 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曾花兩年時間在他身上做口述歷史研究。跳脫以往圖書館借書、還書僅有傳統功能,加強深耕地方文獻知識傳遞,期許更多地方人士一起關心收 集文獻,為文史貢獻心力,繼續傳承千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