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和吳念真兩人,年齡近似的兩個Ogisan,小學同屆也參加過同次作文比賽,小野甚至還記得題目為:「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誰重要?」今日文壇雙人當年一起沒得名。相識至今,一路來都在比賽,小學比作文、長大寫劇本、拍電影、拍廣告,就是沒比賽過朗誦。一輩子沒參加過朗誦的小野,直到聯合報邀約在台北故事館這棟市定古蹟舉辦這場「繆思的星期五文學沙龍」時,聽到吳念真答應了,高興地參加,打算來一場朗誦PK大賽。小野笑說,他始終搞不清楚,為何吳念真那麼有魅力,廣告也找他,廣播也找他,聲音這般有魅力,奇怪,為什麼沒有人找我呢?我相信我的聲音非常好聽,有機會和吳念真一起同台,這是我今天的目的。
小野的哽咽
小野選了太太鄭麗貞的文章。他說在太太出第一本書時,吳念真看過她發表在網路上的作品,覺得很感動,就打電話來說,阿貞你努力寫,出第一本書時,我來幫你唸。小野說他聽了相當不服氣,為什麼我家老婆的書要你來幫忙唸?吳念真,你的國語又不是很標準,真奇怪。所以今夜為了彌補太太,小野選了一樣的文章。這篇是太太鄭麗貞寫下媽媽走後7年,重新撿骨時的心情。
在小野沉靜的嗓音「卡桑,你走後7年我又來看你了……」鄭麗貞面對母親撿骨的過程,滿場觀眾被感動到拭淚。朗誦初始,小野的嗓音開始哽咽。「我不應該選這篇的」、「故意念錯比較不會哭的啊」。在最後一段:「我們記得要互相提醒,等一下分離時,請不要流眼淚」,滿溢著感動的古蹟,聽眾以掌聲打破靜謐。
小野說他原本不知道要選什麼,就選了這篇比較感傷的。他在台上哭的原因是因為觀眾哭才跟著哭。他說,他本來是沒有很愛哭的。淚中他又帶動起觀眾的心情,也跟著笑了。
吳念真的「102號公路」
「我說的的確是一條路,這條路通往屬於我的地方;有時候,它更像一個歸宿、一條臍帶、一長串交織著淚水與笑容的生命刻痕。」吳念真充滿魅力的嗓音裡,脫稿演出,帶著大家跟著走向他的故鄉,瑞芳的生命旅程,關於故鄉的102號公路。在吳念真的聲音中,文字彷彿有了畫面,手中沒有稿子的觀眾似乎隨其看完一部他親自旁白的紀錄片。
朗誦之外:陳映真與王禎和
兩個忙於朗誦PK的Ogisan,朗誦完事先準備的文稿,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聊天。小野帶來沒有公開講過的兩個故事。
80年代,他和吳念真大約30歲左右,同時進入台灣最大的電影公司:中央電影公司,那是個封閉的老單位,很多人都說沒有搞頭,兩個小鬼去一定被整死或是被污染。小野再怎麼回想也想不起來,有個人,是誰?帶著他們去見陳映真,這位非常崇敬的文學前輩。陳映真對他們倆說,你們要去那裡做事,一定要熬,要很忍耐的熬,熬就有機會。
對於這段共同的記憶,吳念真記得更清楚。他說:「小野講話真囉唆,其實陳映真是位作家,他說的話絕對沒有那麼囉唆」。他只說:「去把位子占起來,你們兩個去總比別人好」。我覺得這句話充滿鼓勵,就去了。小野與吳念真就在中央電影公司,拍了一些想拍的電影。
另外,小野帶來王禎和的故事。小野初去台灣電視公司做事時,原本不知從何開始。偶然機會,同事告訴他:「小野你是台視第二個作家」,「第一個是誰?」「王禎和」。小野看了王禎和在台視工作時的座位,在那瞬間,沒見過面只讀過作品的小野,當下決定要拍王禎和的作品,成了他進台視的第一項工作。
小野沉靜的說,作家和作家之間有些奇怪的情感,可能發生在某個時間點,因此去作了一些事情。就像陳映真那句話,短短的,卻影響我和吳念真很深。
寫字、閱讀、朋友,相伴吳念真
國語絕不標準但深富魅力的吳念真,提到自己作為創作者,有兩件相伴一輩子的東西,即「寫字」和「閱讀」。閱讀是非常快樂的事情。要打破有限的生命經驗,只有兩種方法,一是聆聽,聽別人說話,不要聽那種念書唸很多的人,只會把書本照搬。要聽書唸得很爛的人,所說為生命的經驗。吳念真說這輩子除了閱讀和寫字是很棒的事情,另外就是朋友多,三教九流都有,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
吳念真說了他在初中二年級的國文暑假作業。老師出了「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讀後感,書中的名字一長串又有簡稱暱稱,弄得他讀不懂。後來他交報告,就寫下看不懂的心得。兩星期後,公布成績,全班零分,只有吳念真一百分。老師認為他是誠實的,讀書是很真誠的事情。更告訴學生,為何大家看不懂的書會是世界名著?等老了就會看得懂。這件事,吳念真一直記得。到現在為止,他仍然保持著閱讀的樂趣。
8月15日週五夜裡,聽眾們面對兩個不斷吐嘈對方的Ogisan,小野PK吳念真的朗誦,以眼淚開始,以歡樂結束,有一種溫暖在94歲的老房子裡,盪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