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評論家感嘆網路世代是「圖像式思考」的一代,對文字敏感度降低,閱讀文學經典的機會愈來愈少。但是換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人類最早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是透過圖像觀察、肢體表達或音樂語言,最後才是以文字紀錄。例如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對以符號的溝通方式較為敏銳,內容有圖有文、主題簡單、情節內容簡短的繪本 (picture books),算是最貼近這些小讀者「發展先於教育」特質的閱讀工具。
具進軍國際書市水準
好的繪本作品不僅要講究圖像的線條、用色、情境營造,還要有富文學性的故事為輔,二者相互襯托以營造出整體感。甫於四月落幕的波隆那兒童書展,台灣的童書插畫作品在展場上引起國外出版社的高度興趣,插畫家蔡達源作品入選波隆那插畫展並獲頒證書。率團參加的台北書展基金會表示,這顯示出台灣的繪本已經具備進軍國際書市的水準。然而反觀國內,這些優良繪本作品在市場上卻發生產銷秩序失衡、質量未能齊頭並進的問題。
80年代起,台灣由於經濟起飛,出版業開始蓬勃發展,出版質量與規模擴大,兒童文學得到新的發展空間,出版社開始引進國外兒童讀本或繪本,當時各地故事媽媽團體也以介紹兒童繪本為多。到2002年,台灣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在主流閱讀市場造成流行,繪本閱讀的概念得到推波助瀾。2003年,許多科普類、社教類書籍也引入繪本概念,改頭換面發行插圖本。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說明,雖然台灣繪本市場的發展時間不算短,看上去似乎欣欣向榮,然而細究其中,因為製作成本低的這項誘因,本土繪本的發展空間一直以來是受到國外譯本的壓縮,台灣的插畫家人才濟濟、具競爭潛力,出版量卻少之又少,能見度自然低落。
掌握全球華語熱風潮
「這次波隆那展之後,對於如何有效促進版權交易的作法,我們得到不少想法。」林載爵分析,開拓國外市場可以先由文化與地理上接近的亞洲開始。首先是東南亞市場。做為出口依賴型國家的東南亞,近來維持了政治氣氛緩和,英美出版商紛紛進入當地圖書市場尋找可信賴的長期合作夥伴。而台灣圖書要進入的利基就在於「中文」,這可從幾個現象來看:首先是長期受英語教育的新加坡,有加強提倡下一代華文教育與華人文化的現象,連新加坡大學也在2006年起規定在入學考試中要增加華文測驗,應試生需考取及格才能入學。第二是馬來西亞,當地政府多年前開始鬆綁對華文的限制,民間以華語為教學媒介的中小型獨立中學陸續成立。今年五月底至六月初在首都吉隆坡舉辦第二屆海外華文書市展覽,規模較第一屆明顯成長,只是會場焦點仍多集中在中國的出版界。第三是印尼和越南等華文盛行的地區,華文教育在政府主導下逐漸熱絡,華文圖書市場也隨之擴大。
台灣繪本當然不能自外於這波華文出版整合潮之外。要打進國外市場,內容生產上,林載爵認為,以兒童繪本來說,在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學會獨立完成文字閱讀的能力之前,應以最輕鬆自然的語言來傳達故事本身的文學性。目前台灣的插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常面臨找不到腳本撰寫者,常做不到「信達雅」的境界。因此有能力媒合二者共同創作的一個組織與機制便顯得迫切需要。
再看成人繪本,其實跨媒體經營在出版界已經是一個現象,例如文學作品被翻拍成影視作品,這種現象並不是不可期待。林載爵說明,「目前在成人閱讀界的繪本作品,仍首推幾米,另外就是比較通俗的插畫家彎彎。其實成人也需要文學性高的插畫繪本,如此一來除開拓個人閱讀經驗,也能讓中外經典文學作品再次貼近生活,讓世人重新認識經典巨著之魅力所在。」
而近年來順應鄉土教育潮流,各地方文化局也有編列預算編製繪本,例如金門縣政府文化局與聯經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的一系列以金門特有生物為主題的繪本,教育意義濃厚,已經於五月出版。「其實還有很多非常棒的作品,可惜受限於地域性,能打入國際市場的機會比較小。因此建議地方文化局在與民間插畫家合作時,不妨擴大題材,多想一些具有『融合』(FUSION)特質的主題,加強國際賣相,更有利於走入國際市場。」
閱讀行為與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近3年來圖書出版業的平均退書率已逾4成。然而另一方面,六月初博客來集團和天下文化各自先後成立「松鼠窩」與「愛、閱讀 iReading」兩個書籍社群網站。若加上經營較久的「羽毛」和「波麗斯」兩個以閱讀經驗分享交流為目的社群網站,這一年來台灣已有4個屬性相近但經營策略不同的書籍收藏社群網站成立。
林載爵解釋,可見閱讀行為仍在,只是讀者使用習慣改變了。許多網路趨勢家說這是一個「Our web」的時代,網路世代的人對社交的原始需求仍在,只是情境搬到網路上而已
對出版界而言,讀者的需要與想要是多元的;小眾文化也有固定的擁護者。將「長尾理論」應用在出版界,就是要有「打破熱賣品迷思、轉向利基品銷售」的觀念。「所以整個編輯出版的流程碰上典範的轉移,特別是在內容生產這一環節。」林載爵認為,硬體面的科技研發推陳出新,不會是問題所在,「反而是編輯人才,能否掌握數位閱讀時代的讀者消費習慣,解讀即時的變化以做調度,締造銷售佳績,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這些問題會在明年度的書展中繼續成為議題焦點,林載爵說,屆時將把數位館的規模擴大,邀集產學界專家共同深入討論,凸顯迎戰數位潮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