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憂鬱情調的童書-《童話與散文詩》

文:汪淑珍(親民工商專科學校講師)

著 者:王爾德
譯 者:巴金
出版者:東華書局
出版年:民國七十九年一月

  牛津大學畢業的王爾德在五四運動後,不斷被介紹到中國。當時一些英文能力強的作家,如徐志摩、梁實秋、胡適等人都很喜歡他的作品,因為王爾德是詩人,作品音樂性極強,要翻譯得好並不容易,因此更增加了翻譯者的挑戰性。王爾德除擅寫童話故事外,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戲劇,如〈莎樂美〉、〈少奶奶的扇子〉及散文詩和小說。

  王爾德是十九世紀結束前重要的人物,甚至帶動所謂的「世紀末之風」。「世紀末之風」通常指十九世紀末最後的十年,這十年,傳統派認為充滿靡靡之音和憤怒之聲。此時歐洲已經開始對風行已久的「浪漫主義」帶來的放縱情感、馳騁幻想、肉慾橫流、浪漫無度的濫情現象感到厭倦。因此在十九世紀最後的一段年代,即所謂的「世紀末」,作家們想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文藝觀,開始探討人心的神秘及實況,用冷靜態度觀察人生,探索內在精神,增加寫實成份。將人世間的冷酷、現實、無情、殘忍,毫不留情地披露出來。此時作家因對人生實況的真正認識,因此對人生喪失信心,對未來疲憊絕望,對消逝之美,感到無能為力。不再盲目樂觀,因此悲傷灰色的人生觀充斥字裏行間。

  由客觀歷史環境來說,一個世紀即將結束,帶給人們的感覺是憂慮,是即將面對結束的感慨--憂慮一個繁華的盛世即將消失,人們對一切美好所無法掌握的失落感。王爾德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即是對生命的幻滅、悲傷與無奈。

  王爾德的童話中常藉著童話說出他自己對生命的感受。《童話與散文詩》包括王爾德一八五四年至一九○○年寫的九篇童話和七篇散文詩,世界各國的譯本相當的多。但中文譯本以巴金的《童話與散文詩》(東華書局出版)譯的最好,此書堪稱王爾德真正的全集。巴金本身為文學創作者,故在故事情節的串連上、文字修飾上都較注重,巴金於一九四○年即翻譯好了,但他仍不斷的修改,直至一九四七年方定稿。

  王爾德一生追求「美」,他是個貪圖美、講究美、要求美的人,在整個倫敦社交界,他的衣著總是相當華美,總帶給人們驚豔,但也因此對美的失落、美的短暫感觸也最深,因此他用巧妙的構思、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文字、美妙的音樂性、象徵的意義,將憂愁的情感注入一篇篇童話故事中,這些作品貫穿著王爾德對「美」的難捨及對人類「愛」的崇高情感。

  《童話與散文詩》中的第一篇故事--〈快樂王子〉,篇名即告訴讀者王子是快樂的,但他真的快樂嗎?雖然他「高高地聳立在城市的上空。他滿身貼著薄薄的純金葉子,一對藍寶石作成他的眼睛,一隻大的紅寶石鑲在他的劍柄上,燦爛地發著紅光。」他的美代表了城市的美,但是當貪玩的小燕子,因為貪戀與蘆葦嬉戲而耽誤了行程,在快樂王子腳邊棲息時,夜晚快樂王子流下了淚,並告訴小燕子,牠看到城市淒慘的一面,快樂王子希望小燕子能幫牠將身上的寶石送給城市中可憐陰暗一角的人們。然而小燕子若不及時出發至埃及,牠將會凍死在這個城市中,此時王爾德將象徵美的快樂王子,與象徵災難的悲苦人們放在一起,意謂美長伴隨災難而共存。但小燕子為了達成快樂王子幫助別人的願望,因此牠願意耽誤一下下行程。

  王爾德的童話中有一種規則,往往是擁有形式美,如財富的占有、甚至外表的炫麗,而後對美的貪戀,最後是美的放棄,因為了解到這樣的美必須付出多沉重的代價、必須犧牲如此多、甚至造成如此慘傷、災難,因此願意割捨這種美。快樂王子原本擁有如此華麗的外表,但是當他立在城市最上空,他看見了這個城市中一切的醜惡和窮苦,因此他非常難過,希望將自己身上的華麗割捨,以便幫助可憐的人們,因此他將身上的「美」:左眼的藍寶石、右眼的藍寶石、劍柄上的紅寶石,甚至全身的金薄,一一捨棄了,為了幫助可憐的裁縫師、貧窮的年輕人、賣火柴的少女,甚至城市中所有可憐的人。不僅僅是快樂王子,連小燕子也放棄了牠飛往埃及尋找美麗國度的希望,一直幫王子完成拯救別人的事業,最後燕子因耽誤了行程也凍死了。誠如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說:「這個世界並非一切都是合乎人情之美: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隱藏在崇高背後,惡善並存,黑暗與光明交替而生。」快樂王子所在的城市看似繁榮、富有,然而底層中卻隱藏多少黑暗。

  最後斑駁的快樂王子銅像,使市議員覺得太醜陋了,因此將快樂王子的銅像放在爐裏熔化,準備將他再造成某個議員的雕像,而快樂王子鉛製的心因無法熔化,鑄造場的監工便將快樂王子的心和燕子一同丟在垃圾桶中。快樂王子與小燕子熱心助人的結果,卻使自己淪為落入垃圾桶中的命運,令人無限唏噓。

  〈夜鶯與薔薇〉則述說一位男學生為獲取一次與心儀少女共舞的機會,因此他必須在嚴寒的冬天尋得一朵紅色的薔薇。其實少女是故意刁難男孩的,因為在冬天是找不到紅色薔薇的。男孩因找不到,而在窗邊哀聲嘆氣。在窗邊的一隻夜鶯,認為男孩是個「忠實的情人」,因此牠願意用自己的心臟去貼近白色薔薇的刺,用血灌溉一朵白色的薔薇;為使花朵開得更美,牠必需加上嘹亮美妙的音樂歌聲,徹夜吟唱。

  夜鶯以生命換來的花朵,當男孩拿去送給少女,並要求少女允諾答應跳舞一事,少女竟回答「我怕它跟我的衣服配不上,而且御前大臣的侄兒送了我一些上等珠寶,誰都知道珠寶比花更值錢。--而且你究竟是什麼人?你不過是一個學生。唔,我不相信你會像御前大臣的侄兒那樣鞋子上釘著銀釦子。」人生現實的一面頓時顯露無疑。

  學生帶怒地把花丟到街上去,花剛巧落進路溝,一個車輪在它身上輾了過去。「愛情是多無聊的東西」,學生一邊走,一邊說。「它的用處比不上邏輯的一半。因為它什麼都不能證明,它總是告訴人一些不會有的事,並且總是教人相信一些並不是實有的事。總之,它是完全不實際的,並且在我們這個時代,什麼都得講實際,我還是回到哲學上去,還是去研究形而上學吧!」學生便回到他的屋裡去,拿出一本滿是灰塵的大書讀起來。

  生命中的情愛竟是如此短暫,學生心情的轉變從對愛情的熱切期待,到最後一幕認為「愛情不過是無聊的東西」,心情的迅疾轉變令人錯愕。故事前半段一切的淒美浪漫,瞬間化為對現實的無奈,令人由暖暖情感之鄉,濃濃浪漫之情一瞬間掉入無比絕望的深谷,心痛難抑。

  擬人化的寫法,使整篇故事活潑生動。故事中以天真無邪的夜鶯與現實虛榮的少女作對比,為了愛情犧牲生命的夜鶯,為了名利而捨棄真愛的少女,真令人不禁感慨「真情孕育的花朵比不上燦爛的珠寶」。

  愛情必須是雙方認同的,若僅只一方殷殷熱切,此愛也可能是悲劇收場,所以真不知要歌頌夜鶯的真情,還是要譏笑牠的天真,浪漫的過了頭,以為牠全心的付出,看見心中所謂「忠實情人」的快樂,牠就感到滿足了,但最後學生也改變心意,不再是個「忠實情人」,因為現實使他無法當個「忠實情人」。

  或許在王爾德的思想中,認為生命中真正的「美」是個人自己的執著,在別人的眼中也許嗤之以鼻呢!對美的眷戀帶來執著最終會帶來傷痛的。看他的作品使人感到幻滅、心痛。然而也喚醒迷失在浪漫國度的人們認清現實的冰冷與殘酷。《童話與散文詩》除〈快樂王子〉、〈夜鶯與薔薇〉外,還有〈西班牙公主的生日〉、〈少年國王〉等極具吸引力的童話故事,加上多篇短小精煉且具音樂性的散文詩,相信皆能對讀者有所啟迪。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