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雙螺旋》《週期表》等介紹

文:潘綺霞(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著 者:戴瓦‧梭貝爾
出版者:時報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航行於大海中的船隻必須隨時知道它所在的經緯度,以掌握航行方向,才不致於撞上暗礁或迷航,避免延誤抵達時間,或到不了目的港的困境。因此能判定船隻在汪洋大海的正確經緯度,便成為航行安全最大的保障,這也是十八世紀以前的航海家最大的挑戰。

  根據簡單的原理與計算,如果擁有一個好的計時器,決定陸上任何地方的經度應該不算難事,但卻無法用在顛簸的船隻上,因此那時候的海上計時器皆靠日晷、或觀測月亮、星宿來決定時間。由於缺乏實際方法判定經度,縱使有最好的海圖和羅盤,在海上還是會迷失的。對於經度的測量,在航行中必須備有不受溫度、氣壓……等影響,精確的計時器,有了時間,航海者才可以把時間的差異換算成地理的差距,知曉正確經緯度,以利航行。

  英國鐘錶匠約翰‧哈里遜是第一位製造出可攜式精準計時器的機械天才,他一生都奉獻給經度之謎。哈理遜以他的航海鐘試航了時空的海洋,承受了萬般折磨,他成功的利用第四度空間,把三度空間地球上面的點連接起來,他從日月星辰竊得地球刻度,然後把秘密鎖在一只懷錶之中。本書深刻描述他創造航海鐘錶的一點一滴……讓我們了解人類航海史上重大成就。


書 名:雙螺旋:DNA結構發現者的青春告白
著 者:詹姆斯‧華生
譯 者:陳正萱、張項
出版者: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七月

  遺傳學的興起,讓人們對生命的過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神秘的基因-遺傳基本因子,具備何種成分?它怎樣讓生物體產生特性?怎麼能忠實地代代相傳?這些謎團,一直到一九二○年代,科學家發現細胞中有二種核酸--核醣核酸(RNA)及去氧核醣核酸(DNA)後才被解開。

  DNA被發現它是遺傳物質,要如何證明它攜帶遺傳訊息呢?即它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功能:一、能精確複製訊息分配給後代;二、它得放出信息,以控制細胞的新陳代謝各種活動。想要知道它怎樣執行這兩個工作,科學家必須詳知它的化學成分,更應明白它的三維空間結構。著者華生在義大利的一個會議中,看到DNA的X光繞射圖,進而發表了「雙螺旋」的螺旋鍵立體模型。

  本書即在敘述科學家們發現DNA結構的過程。著者以其個人眼光來觀察這經過,富涵自我的偏見與渴望,同時也顯示出科學的進步往往不是循著邏輯一步步地推進,而是經常循乎人性的,其中個性與文化背景均有顯著的影響,讓我們更加體會科學發現之心靈過程。


書 名:週期表
著 者:普利摩‧李維
譯 者:牟中原
出版者:時報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七月

  在我們呼吸的空氣裡有所謂的惰性氣體,它們的屬性是遲鈍的,對現狀極為滿意,不參加任何化學反應,不和任何元素結合,因此幾世紀皆未被發現,此類又稱為稀有氣體,氬是其中之一。碳是三個氧原子及一個鈣原子結合成石灰岩形成,已在地下躺了幾億年,對它,時間不存在,或只是以溫度緩慢變化的形式存在。

  著者從氬開始述說:其所知道的祖先和這些氣體有點像,他們的精神無疑屬惰性,傾向玄想和巧辯,都有靜態的共同特點,一種不介入的態度,自動(或接受)被納入生命長河的邊緣支流。追溯祖先的脈絡後,每章以一化學元素為題,述說了二十一個元素,二十一則有恬靜的、有夢幻的、有感慨的、有悲痛的、有奇趣的化學故事,直到碳永恆質性的出現,隱喻著者各個人生階段。本書有自傳故事、科學專論……等風格,除了欣賞著者的文學創作外,更不要忽略,他是具有化學科學背景的。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