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三灣鄉立圖書館 熱力持續放送

文:蘇秀琴 照片提供:蘇秀琴

  下了頭份交流道之後,在蜿蜒又起起伏伏的山路間繞了半天,終於抵達三灣。有點累了,但,一走進三灣圖書館,真的眼睛一亮。人家形容美女走路姿態迷人「步步生花」,在這裡是「步步皆花」,沒有一個角落不是用心布置,沒有一個空間被荒廢遺棄。即使是樓梯轉角這麼一個小小的空間,也讓盆栽、藤椅、雜誌的組合變得溫馨閒適。在這個空間不算特別大的圖書館裡,卻隨處皆是讀書空間,放眼盡是賞心悅目。

農業與園藝特色館藏展示櫃。祖孫在兒童室一起活動的溫馨畫面。新書展示區一角,客家花布裝飾的木椅多麼美!

點石成金 資源豐富

  這個圖書館的資源特別充裕嗎?如果單從經費的角度思考,則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如果從廣義的角度思考,是的,這裡的資源真是充裕到不行。館內館外許許多多的陶甕、木塊,加上繁茂的綠色植物之後,組成了古樸自然的藝術品,花費多少?金錢上是「零」,實際上卻是館長謝淑貞無價的真心,她到處蒐集「廢棄物」,點石成金化身館內藝品。這一片真心也用在服務讀者,讓許多受感動的心也被吸引進來,層層滾動形成圖書館的巨大資源。

  三灣鄉共8個村,總戶數為2,287戶,總人口數7,472人,其中以老年人與小孩居多。鄉內設有國中1所,國小3所,分班2所,公立幼稚園托兒所2所。圖書館位於人口最密集的三灣村,空間設計為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總面積698平方公尺。館室配置包含書庫(閱覽室)、自修室、兒童閱覽室、辦公室、單一窗口櫃檯,以及地下室的研習暨視聽室。館內藏書41,569冊,一年平均借書冊數卻將近3萬冊。96年推廣活動共計168場次,參與人數4,126人次,閱讀推廣活動79場次,社教藝文活動51場次,地方特色活動3場次,說故事29場次,影片欣賞8場次。97年推廣活動增加到170場次,參與人次達6,274人,已經接近全鄉總人口數了。其中,閱讀推廣活動79場次,社教藝文活動51場次,地方特色活動3場次,說故事29場次,影片欣賞8場次。這麼亮眼的成績,主要靠謝淑貞、謝慧均、林金妮三個女生幾近全年無休的賣力工作而來。除了春節假期,圖書館沒有假日,天天為愛書人而開放。無假日的理由,居然是:「讓想看書的讀者吃閉門羹,心裡會過意不去。」

辛勤館長 靈魂人物

  館長謝淑貞這位客家細妹顯然是這個館的靈魂人物,她在此工作已經10年,一步一腳印慢慢將原本陰暗老舊的圖書館改造成今日明亮溫馨的環境。她坦承剛開始也很「混」,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天天窩在圖書館看書,久而久之和讀者有了互動,開始希望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與環境。正好民國92年文建會推出全國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有了第一筆經費,讓環境改善工程邁出第一步。這筆經費的意義,彷彿在屋子裡擺了第一盆花之後,就忍不住會開始一步一步設法讓環境變得更美好。93年之後有了購書經費,又開始選書、購書,可以做的事更多了,有些書是館內沒有的,她們就幫讀者到其他圖書館借調。館內來了新書、好書,也有專櫃展示,還有新書推薦的海報,讓讀者可以輕鬆獲得需要的選讀資訊。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快樂館員謝淑貞、謝慧均與林金妮。  為了給學生方便,三灣圖書館率先推動「送書到校」服務,只要老師願意配合,她們每個月把書送到學校去,特別是國中,為了延續國小時建立的閱讀習慣,圖書館都直接把書送到教務處,在學校設一個圖書館「專櫃」供學生借閱。可惜的是,並不是每個老師都這麼熱心,於是,她再推學校的團體借書卡,每刷一次可以借50本書,大大簡化借書程序,讓校方與館員都輕鬆不少。後來,謝淑貞又發現許多家庭也有這種需求,她又率先推出「家庭卡」,挑選還書紀錄良好的家庭發給,比照學校的團體卡,每次可借50本書,還書期限一個月。這麼貼心的服務讓讀者感覺受到鼓舞,當然就更喜歡來這裡看書、借書了。這,就是館內圖書流通量巨大的主因。

溫馨雅緻 明亮舒適

  另一個吸引讀者的因素,當然就是明亮舒適、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了。謝淑貞發揮了客家妹的勤儉與家政專長,把圖書館布置得幽雅溫馨,令人流連忘返。門外養盆栽的陶甕是她撿回來的廢棄物,大甕的破洞貼著牆,看不出瑕疵,小甕被削掉一半,正好橫放當花盆,雅趣天成。附近蓋房子砍了一棵老龍眼樹,截成一段段的樹幹被她搬回來,打算放在庭院當座椅。蓋房子用的殘餘木塊也被她搬回來當館內盆栽的基座,原木、陶盆加綠葉,好自然、好搭調。

  研習教室在地下室,牆上掛著老師與學生的作品,剛剛上完書法課,館員謝慧均立刻提了一桶水進來擦桌椅、掃地。謝淑貞也加入,三兩下功夫,教室又恢復潔淨面貌。教室外的空間沒閒著,一張舊沙發、一個舊雜誌櫃、一些盆栽、溫暖的檯燈,加上老師指導學生做的壁畫,任誰都想舒舒服服的躺著享受不受打攪的閱讀。

書香花香 令人陶醉

  一樓兒童閱覽室搭配雜誌閱覽,讓家長和孩子可以在同一個空間裡各取所需,這裡有沙發和原木地板,愛怎麼躺都可以。抬頭望是粉色系的彩色天花板,各角落有綠色盆栽,一盆香水百合的香氣瀰漫空氣中,令人感覺幸福而陶醉。

  準備上二樓,轉角與階梯上又是綠意盎然,這個圖書館每個角落都是畫作與盆栽。二樓書庫外牆是一大塊紗布與彩色麻網的組合裝飾,這是謝淑貞的個人創意,棉紗布很便宜,價格昂貴的麻網則是她承辦活動布置場地的材料回收再利用,透明的麻網,配上席慕容的詩句「我的記憶/如花間/最幽微的芳香/在若無其事的詩句中/緩緩綻放」,詩中屬於女人的淡淡哀愁將原本嚴肅僵硬的書庫變得溫馨浪漫,而每一個書櫃旁的書目分類與推薦書選,則讓讀者可以更輕鬆找到自己想要的書,並且自在的任意挑個角落讓自己埋首書香之中,好愜意啊!

  10年的默默耕耘,讓規模與經費都不突出的三灣圖書館獲得縣內營運評鑑第一名,並得到3月初到館參訪的政務委員曾志朗等人盛讚。誠如國立台中圖書館館長蘇忠所言,關鍵當然就在館員的用心與付出。謝淑貞不諱言自己真的很用心,因為長期在這裡服務與讀者建立的感情,已經不是單向的付出,許多熱心的地方人士都會主動回饋,一些小玩具送到她手裡,成了鼓勵小朋友守秩序與積極閱讀的有效獎勵品,讀者一句真心的「謝謝」,讓她立刻充滿動力,想要做得更好。很重要的,是上級的配合度。剛開始只有她一個館員的時候,幸虧鄉公所民政課的承辦員顏清宜小姐與她有志一同,對圖書館業務充滿熱誠,彼此激勵,讓她不覺得孤單,做起事來充滿自信與成就感。她認為鄉公所承辦員的熱誠與支持,是她當時業務上的動力主要來源,當她需要任何資源,顏小姐會積極向上級爭取,還幫她做好文書作業,使她做起事來無後顧之憂,顏小姐甚至會主動提規劃,幫助她把圖書館業務作得更完善,彷彿她工作上的靠山兼發電機。後來,這個好伙伴因表現傑出而獲鄉長提拔調遷,卻讓她頓失臂膀,至今仍然懷念那段兩個小女子攜手衝刺的愉快時光。

書庫中坐擁書城的愉快閱讀。地下室隱密而溫暖的閱讀空間。綠葉讓堅硬的階梯也變得溫柔。

強烈熱情 吸引讀者

  聽了謝淑貞的懷念故事,發現長官提拔下屬還真是不能不優先考量適才適所的問題,畢竟,興趣所在最能激發熱情,才能使個人潛能做最大的發揮,給民眾最佳的服務品質。例如現在圖書館內一些繪畫、手工藝品,都是謝淑貞對外商借展示,連她個人收藏品也成了館內裝飾,有了這些美麗的藝品,使整個空間變得柔軟、有藝術氣息,有些圖書館將推廣經費用在招待民眾旅遊,這裡卻全數用在開辦研習課程,使去年參與人次高達6千多人。連其他鄉鎮的民眾都慕名而來,情願跑遠一點的路,到這兒享受更美好的閱讀環境。這一切的一切,若非強烈的服務熱情使然,怎麼可能辦到?

  謝淑貞在簡報中寫著她努力的心情:

「只希望~
對大朋友─是個可以滿足資訊蒐尋、閱讀學習、愉悅自在的藝文場域。
對小朋友─是個習慣要去的地方。
即使長大後離開家鄉,每到一處新地方,
都一定會去看看、去利用當地的圖書館。
我們偷偷種下一株株渴求知識養分的心靈嫩芽,
期待他 一輩子都無法停止生長。」

  在兒童閱覽室牆上謝淑貞也貼了一句話:「我喜歡看你準備離席時 滿懷收穫的表情」,這大概也是所有圖書館員熱情付出的心聲與喜悅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