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臉譜─情定圖書館 詹麗萍細微處皆用心

文:鄭懿瀛 照片提供:鄭懿瀛

  這裡,有一盞燈。靜靜亮著,人文的黃。積累,是一種緩慢的單位,如書,一頁,一頁。然後,愛與被愛,都在湖水中漾去。倒映的圖書館,無所謂的鴨子。詹麗萍有一朵蘭花的夢,還未寫在書裡。

一盞燈

國立中興大學圖資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詹麗萍。  詹麗萍說:「無須華麗。」她只期盼,每一張書桌前都有一盞燈黃,伴妳,雅淨的思維,渴知的臉龐。「我常會因為一些圖書館對角落,對細微空間的用心,而感動不已。我願意,興大圖書館也可以如此動人。」

  但要一盞燈黃,要像鐘乳一點一點積累,像織錦一針一針細縫,又如氣質一日一日涵蘊,然後,才能散發淡淡悠悠的人文芬芳。詹麗萍愛說:「慢慢的,不能急。急,就很假。」

  於是,她帶著館員到苗栗南庄,去一家叫做「山芙蓉」的咖啡藝廊,在花朵之間浸染,在顏色之間沈思,慢慢的,養一份感動,增益體貼與關懷別人的心情。她相信:「有了這樣的心情,離目標就不會遠。」

一頁書

  目標不遠,但仍必須踏實而至,就像書,要一頁一頁翻過,咀嚼。1999年9月21日,往日的興大圖書館在地震中重創;2005年9月21日,中興湖畔一棟簇新的七層樓建築帶來朝氣與希望;2006年2月,詹麗萍接下范豪英手中的鑿子,繼續一錘一錘地雕琢。

走過震災的興大圖書館。  如今,圖書館與圖資所雙璧合一,相輔相成;過去沒有做的典藏記錄,漸漸建構;曾經四散的專業書籍,一一蒐羅;薄弱而偏頗的館藏,逐年矯正。此外,即將氾濫的期刊已著手整頓,權威而熱心的選書小組已積極運作;館員的專業與服務提升了,監視系統安裝之後,館內的安全也已強化了。

  從基層圖書館員一步一步奠基,從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的課堂理論中一株一株移植印證,詹麗萍按部就班,要用平實的風格打造一座人文氣息濃厚的大學圖書館。她期許:「十年後,能夠聽到發自內心的肯定與讚美。」

一生愛

  從就讀台大圖書館系開始,詹麗萍就和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獲得圖書資訊學博士之後,她實現對女兒的承諾,回到台灣貢獻所學,一度被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圖書分館小而精的館藏所深深吸引,發願要將之當作事業的歸宿。

  但情勢的變化總是出乎預期。這位嚴肅對待圖書館經營的博士,先是被台南藝術大學校長漢寶德熱情延聘為該校副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親身體驗如何用熱情與藝術來打造人類知識的寶庫;然後,又被推薦至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擔任副教授、教授,並進而出掌湖畔的這方亟待灌溉的園地。

  30多年了,詹麗萍提起圖書館,依舊有著一份悸動。她析論天下大事說,民國60、70年代,一些專門知識領域的圖書館,如工研院、中科院圖書館跑得比較快、比較充實,但是大學圖書館也急起直追、與時俱進,到了20世紀末則是以web為主流的網路圖書館引領風騷。

  不過,她依舊相信,傳統的圖書館不會被網路打敗。也許,要作許多數位典藏,也許,要讓更多館藏資源供給整合檢索,但是,那個傳承久遠的知識空間不會消失,坐在書桌前閱讀一本人文詩篇的喜悅也不能被取代。

一朵夢

詹麗萍有一朵蘭花的夢。  不能被取代的,還有興大圖書館後方的蘭花步道。詹麗萍指著養在樹幹上的一盆盆蘭花說:「這是一位熱心的志工在養護的,他跟我說,等到明年春天,花就會綻放,可以想像,這整條步道會是多麼美。」

  這是詹麗萍的一朵夢,輕輕,卻雋永的夢,像蘭花,也像書頁飛揚千年積攢的一縷陳香,在這個、那個角落,為喜愛她的人絮語,為珍惜她的人蒸散生命裡的珠汗。

  站在興大圖書館側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詹麗萍言說:「我們用最少的錢築成這座圖書館,不追求華麗的外表,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他所要的書。」這是另外一朵夢,在妳身邊走過。

  倒映的圖書館,無所謂的鴨子,但我卻看到一張最美麗的文化容顏,在陽光下努力耕耘。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