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價值觀與品味 決定建築優劣

文:王振鵠 照片提供:侯聰慧

照片  在現代管理學中,「規劃」一詞是指一個機構根據它的使命(Mission)、本身的條件及歷史淵源,再經審查分析內外情況和需要,建立中長程目標和達成目標的策略,以及制定行動方案的作業過程。(註1)
 
  圖書館建築是依據其設置目的,達成圖書館管理與服務要求的公共建築。它的規劃在本質上與管理學所述具有同樣的意義;但是建築本身由於有其功能上的要求與特殊的使用目的,乃形成兩個階段的規劃作業,前一階段屬圖書館機能要求的表述,後一階段屬建築設計的呈現,兩項工作由圖書館人員和建築專家分別或通力合作完成。

  圖書館建築的規劃與建築的適用性有重要的關係,圖書館的設置,習稱有館藏、館舍及館員三大要素,館舍為其中之一要項。一座適合圖書館業務需要的機能性建築有益於館務的推行;反之,一座不適用的館舍,勢必影響到圖書館的運作與發展。圖書館建築的規劃是為未來圖書館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前一階段工作中,圖書館本身的經營理念和服務要求,勢必要館內同仁發揮專業智能,在規劃書中陳述明白,作為建築設計的依據或參考。建築界有一句名言說:「有好的業主才有好的建築」,其意指業主的價值觀和品味高低影響到建築的品質優劣,同時業主與建築師的互動關係及合作無間更為成功設計的一大因素。

規劃書的陳述要項

  圖書館建築規劃的內容,建築界和圖書館界各有不同的看法與要求。自圖書館立場而言,一般希望依照發展理念機能要求業務性質和服務方式,提出空間使用上的需求;而建築師則根據這些要求和數據加以整合組織轉化為建築藍圖。另自建築師立場而言,建築規劃是建築設計的重要參考資料,應以機能、形態、經濟和時間,以及需求、相關事實、構想和說明等項互為經緯,組成規劃內容架構(註2)。概括言之,凡有助於建築師瞭解及澄清問題的說明均應納入規劃書內。

  圖書館在規劃時應注意的一點是規劃的內容,主要就圖書館專業觀點陳述事實及需求,不宜涉及到有關建築設計上的實際技術問題。否則,這會影響到建築師的專業判斷。

  茲依據美國伊利諾州圖書館月刊(Illinois Libraries)圖書館建築專號內容(註3),並參酌台灣圖書館現況,介紹圖書館建築規劃書中所應陳述的內容要項。

  1. 圖書館基本資料:包括:圖書館簡史、設置目的與任務、圖書館組織與人員編制、經費預算額、服務範圍與對象、館藏圖書文獻數量及存藏利用情況,近五年館藏發展及流通閱覽統計資料。

    另應說明館務發展之理念、構想,未來館務經營方針及現有館舍之使用狀況。
  2. 圖書館服務地區情況:說明當地人文社會環境、人口結構及數量、當地文教設施、其他圖書館資訊資源。並依據地方文獻資料預估未來發展趨向及對圖書館利用之資訊需求。
  3. 圖書館建築需求:
  • 自圖書館發展觀點,說明圖書館建築之目的、規模與機能。
  • 依據20年(或30年)後,館藏圖書文獻、讀者利用人數與工作人員成長數量,以及各項服務所需空間,預估圖書館建築面積及層數。
  • 說明建地面積、位置及可能使用狀況。
  • 就圖書館業務,分區說明其機能要求、空間大小與關係位置,以及必需的家具設備。(如行政管理區、技術服務區、讀者服務區、文教活動區等)
  • 內外環境、停車場容量之需求。
  • 有關圖書館服務之特殊需求。如無障礙環境、模矩系統、大空間設計、自動化與網路佈線,以及各項安全措施等。
  • 附有關建築規劃設計之規範、標準等參考資料。

  以上要項中第一、二項應由館方負責研擬,第三項似可由館方與建築顧問商酌決定。有關圖書館使用面積的推算,各國多訂定圖書館建築標準,如中央標準局制訂的《圖書館建築設計規範》,其中對於建築面積的計算方式及標準數據均有規定可供參考。

照片  圖書館建築的適用期限與圖書館規模大小及圖書人員的容量有關。一如印度阮加納桑在七十年前發表的《圖書館五律》中說,「圖書館是一成長的有機體」。其意指圖書館館藏資源和來館讀者係隨業務發展日積月累,逐漸成長的,這也關係到館舍的使用限度,我們在規劃設計一座圖書館建築時不可能設計一座永久適用的館舍,一般多以20年或30年的需要為度,為考慮長遠的發展需要,預留未來的發展基地或空間有其必要。

  最後要提示的,圖書館建築在規劃上除了要求建築師達到量化的指標外,同時還要注意到人文層面和精神內涵。圖書館建築不同於一般建築,它是人書會合,傳承文化知識的場所,在規劃和設計要求上,如何顯現圖書館特有的自由、寧靜、和諧的書香氛圍,創造一座具有人文內涵和藝術氣質的建築實體,至為重要。

圖書館建築規劃的基本概念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解釋:「圖書館是搜集、管理、傳播和利用文獻資訊的文化實體」,主要功能在利用所有資源達到傳承文化、教育民眾,以及交流資訊之目的。由於圖書館植根於不同的地區環境或機關團體,有其不同的服務對象與需求,因而產生了不同性質的圖書館,各館雖然具有一般的通性,但是也有的被國家社會賦予特殊的功能要求。所以,圖書館在規劃和建築設計上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注意到它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認清它的特殊性質和本身特點,以及個別的經營方針政策。

  近年來圖書館的業務發展受到資訊科技的影響而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就作業技術與程序而言,由於電腦的普遍應用,加以通訊技術的推展,圖書館從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進步到自動化作業程序。20世紀70年代更朝向網路化圖書館、電子化圖書館發展;到了21世紀數位化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盛行。同時電子資源出版物大量湧現,為圖書館增加了多媒體形式的資源;尤其網際網路的利用,使圖書館擺脫了傳統的枷鎖,圖書館從個別的服務方式進展到資源共享的境界。

  這些變化與發展,深切影響到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有人倡言21世紀的圖書館將是虛擬化的圖書館,是一座無牆的、沒有書庫的圖書館,但是事實證明電子資源雖在網路上大量運行,印刷型圖書文獻仍不可或缺,21世紀的圖書館是結合了印刷型圖書文獻與數位化資源,兩者融合共生的圖書館,它利用自動化、網路化、電子化、數位化及虛擬化的現代技術,拓展了圖書館的資源,使圖書館的服務無遠弗屆,超越了時空限制,但圖書館的基本功能並未消失,實體的圖書館建築仍將存在為個人及社會提供服務。

數位化圖書館的規劃

  在這裡要特別提及的,目前台灣資訊界與文教界正積極推動數位典藏計畫,這也是國際間普遍進行的一項計畫,希望若干年後達到「數位化圖書館」的理想。所謂數位化圖書館可說是若干聯合結構的總稱,它使人們能夠便捷的擷取網路上數位化的多媒體資源。也有人描繪數位圖書館是一個自由網路連接的資訊空間,有助於資訊的檢索交流。我們也應瞭解,建立數位圖書館必先建有豐富的數位資源,文獻資源數位化不是一蹴可幾的,它是傳統圖書館在電子資訊環境中的延伸與擴展,也可以說是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誕生的,兩者有連帶關係,數位化圖書館在短期間不易完全取代傳統圖書館的存在。

重視人本精神

照片  在圖書館建築規劃設計上另一應有的概念就是人本精神的重視與實踐。現代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朝向以人為本的理念,認為人本管理是圖書館高質量服務的保證。就圖書館建築設計而言,早已超越過去以書為本的封閉型服務的建築觀念,進而採取開放型服務形態,為讀者創造自由的空間環境,便於知識交流活動。現代圖書館是一開放系統,有關館址的選擇、建築的規劃設都應力求達到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要求。開放觀念有助於圖書資訊的普遍利用交流,也符合民主社會追求知識自由的理想。

  以上所述無非一般概念,僅供館界參考。建築界近年來頗多專題研究發表,有助增進圖書館規劃之瞭解。

附註:

  1. 李華偉,《現代化圖書館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5)頁38。
  2. 陳格理,〈圖書館的建築規劃問題〉見《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54期》。(民84.6),頁75-90。
  3. Jllinois Libraries. Vol. 67, N.9(November 1985)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