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7年、投入2年半作業,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於日前發表《TAIWAN ART AND CIVILISATION》以照片介紹台灣藝術與文明的新書。雖然台灣以介紹台灣之美的書籍已有很多,不過,由於此書以「國外出版、世界發行」的跨國合作模式,讓台灣的地理與人文內涵走向國際倒是頭一遭。
以照片說故事
《TAIWAN ART AND CIVILISATION》以照片述說關於台灣歷史、自然環境、建築、傳統生活、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的五大角度切入,輔以簡單扼要的英文說明,使台灣的內涵更容易被外國讀者所了解。
讓台灣走向國際、讓台灣之美被更多人看見,始終是陳郁秀念茲在茲的,當她在文建會主委任內就開始醞釀介紹台灣給國外讀者的出版理想,之後卻因職位的調動而讓此理想的實現一拖就是7年。今年5月,《TAIWAN ART AND CIVILISATION》的出版計畫,在國家文化總會、中國信託、中華電信、遠東集團、遠雄集團、華南銀行、財團法人力晶文化基金會、廣達文教基金會、觀光局等9個單位的贊助下,終於開花結果。
雖然陳郁秀已募集願意共同出資的合作單位,但與國外出版社合作的過程卻也讓她勞心又勞力,「先從5,000多張照片中挑出足以代表台灣的1,000多張,再經由法國出版社選出有趣的照片,就這樣圖文在雙方的討論、評選下,在台灣、法國間來往5、6回,歷時2年半才完成。」
不只欣賞 還要認識台灣之美
而涵蓋多元之美的台灣島,如何讓人驚艷?陳郁秀指出:「台灣不僅是充滿驚奇的地方,還具有自然與人文深刻的特色。」台灣是個只有36,000平方公里的島嶼國家,卻曾實施全世界最長的政治戒嚴達38年,在戒嚴期間,人民憑藉著勤奮與努力,於70年代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紡織大國、90年代成為電腦資訊產品製造大國。進入21世紀後,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還成了全球第16大貿易國、外匯存底第三大的國家。
除此之外,壓縮的空間與時間,也是台灣自然與人文之美的展現。台灣由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撞擊而成,從高山到海底,造就多樣的生態景觀、生態系統,不僅植物涵蓋各種氣候帶,棲地與物種的多樣性也相當罕見。儘管藍鵲只分布於喜馬拉雅、西藏、中國大陸中南部、錫蘭、海南島、中南半島等地方,不過遍及全球的讀者卻可在《TAIWAN ART AND CIVILISATION》書中看見全身由飽和藍、黑、紅三色組成台灣特有種藍鵲的美麗身影。這顯示,台灣的鳥類有500多種,光是特有種就有16種,同數量的特有種可能在中南美洲、歐洲各國要花上5、6個月的時間才找得到,而在台灣最多兩個禮拜就可以全看到。
在人文方面,台灣因擁有與南島民族同源的原住民族群,加上近數百年移民、殖民的偶然因素,而發展出中國漢文化、歐美西洋文化、日本東洋文化交融的現象。不同物種、各具特色的族群在台灣生活,也進而激盪出涵蓋多元文化的台灣容顏,無論是原住民族的祭典、服飾或是台灣民間的宗教儀典,在在都表現出文化流轉、表演藝術的動人身影,以及當代視覺藝術的奔放活力與創意。
台灣國家形象專書 銷售全球
陳郁秀常說:「台灣就像一顆鑽石,小而美、小而晶亮,無論從哪一切面去看,都很精采。」因此,當她累積了近40年與國際人士接觸的經驗後,決定要出版一本台灣國家形象的專書。
高中後便負笈到法國留學的陳郁秀,因為留學與工作的關係,而有無數次出國的機緣,「接觸的眾多國際人士中,有人曾到過或聽過台灣,也有人完全不知道台灣是怎樣的國度,甚至連台灣在地球上的哪個位置都不清楚。」但是,好幾次經過她的介紹或描述後,總會激起對方「原來如此」、「哦,這麼精彩」的神情與語調,讓她出版介紹台灣之美專書的動機愈發強烈。
而行動力十足的陳郁秀除了跨國合作讓《TAIWAN ART AND CIVILISATION》順利出版,還透過國際知名網路書店亞馬遜讓介紹台灣的形象專書走向國際,進而推銷台灣。雖然台灣在國際上的政治處境孤立,但她相信:「讓國外讀者形塑台灣、認識台灣,閱讀台灣的藝術與文明專書將是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