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慢步散策 走遊嘉義朴子市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嘉義縣朴子市是一個不適合走馬看花的地方,唯有徒步於其中,慢慢閱讀它獨有的地方內涵,才能感受在地的美好。

嘉義縣朴子市日式宿舍群。  「大樸森森蔭樸津, 開基一樹已歸神, 覃思偉績同天后, 長抱婆心護世人。」—朴子詩人楊桂山


  嘉義縣朴子市,舊名「樸仔腳」,一個因樸樹媽祖發祥而興起的市鎮,使得媽祖信仰在地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嘉義縣圖書館 發現創意新樣貌

  慢步於朴子山通路上,抬頭仰望嘉義縣圖書館建築的沖孔網,一朵朵桃紅色與白色相間的牡丹花裝飾高雅聖潔,構思來自在地信仰祈福求子女的習俗。朴子配天宮有兩株牡丹花樹,善男信女可向媽祖祈求子嗣,白花即求生子,桃紅花為生女。圖書館外觀以此為設計,象徵著在地意象與精神,也隱喻著知識與文化傳遞的生生不息。
 

  打開大門,一樓左方文創商品展售區,展有刺繡、香藝、陶藝、茶葉等地方特有商品,三樓則有嘉義文學區,可提供旅行者了解專屬於嘉義縣的文創產業與文學作品。
 

「家己人樂團~ if(如果)烏克樂團」假日音樂活動。(嘉義縣圖書館提供)  接著通往一樓中庭,迎面而來的是360 度的舞臺區,上頭擺設了一架造型簡雅的黑色鋼琴,在樸仔樹意象與懸掛於天井的東南亞藤球、藤蝴蝶映襯下,充滿藝術氣息。每個月嘉義縣圖書館會在此舉行兩次假日音樂活動,由音樂志工、具檢定或表演經驗之個人、樂團擔任演奏者,有時會運用舞臺上的鋼琴演繹樂曲,有時則以吉他、小提琴、烏克麗麗等樂器進行演出。前來欣賞音樂的旅人,可圍坐於中庭,近距離傾聽樂器音色的獨有特質;也能於一旁的人文咖啡館,優雅的品嘗甘醇咖啡香,陶醉於迷人的演奏中;亦可陪伴紙雕作品快閃貓熊坐在人文閱讀階梯或站立於二樓向下俯視,以不同角度賞析音樂表演。
 

嘉義縣圖書館充滿藝術氣息。  除了音樂演奏,也由於嘉義縣沒有大型電影院,館內三樓信義學堂會舉辦假日電影院活動播映影片,滿足地方休閒娛樂需求。喜歡獨享電影者,二樓也有視聽室,在這裡光碟的借閱與一般公共圖書館有所不同,來自於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圖書資訊科科長翁瑞騏對KTV 點歌方式所延伸的創意發想,他融入了數位光碟圖書館的概念,只需持借閱證向館員點選想看的館藏影片,便能透過電腦連線,直接於挑選的座位上欣賞影片,使用者無需先從架上借取光碟自行操作播放,館員也能輕鬆管理,不必擔心光碟被放置到錯誤的架位或發生找不到的窘況。
 

  關於創意點子的實踐,在嘉義縣圖書館裡處處可見。一樓兒童閱覽室內有面展示畫作的塗鴉牆,圖書館志工陳慧稜看見小朋友喜歡在展示作品上塗塗抹抹,喜歡繪畫的她,便向館方提出自願定期更換、創作彩繪牆面的構想。每當陳慧稜作畫時,總是吸引許多小朋友圍觀,她便說故事給他們聽,彼此產生互動,藉由塗鴉牆拉近孩童與閱讀的距離。除此,每個星期六下午2 點半,圖書館也會固定舉辦說故事活動;星期三下午2點半則是「週三童樂會—兒童電影院」時間。家長帶孩子來到朴子旅遊,可安排參與圖書館活動,讓閱讀以多元的形式陪伴他們成長。
 

朴子市金臻圖書館 致力推動親子閱讀

朴子市金臻圖書館空間設計保留原始建材,象徵著承先啟後之意。  的確,情感的溫度,是推動圖書館前進的動力。
 

  同樣位於朴子市內的金臻圖書館,致力於扎根親子閱讀。「閱讀起步走」在館員長年經營與推動下,迄今已有10 年時間,與親子讀者彼此建立了緊密的關係,特別舉辦「寶貝回娘家」成果觀摩會,邀請曾參與活動的家長、孩子一起回顧成長過程、匯聚閱讀能量,讓閱讀於口號之後變成習慣,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館員分享,過去多由媽媽擔任陪伴小孩閱讀的角色,透過「閱讀起步走」的推動,翻轉了對父親舊有的刻板印象,不少爸爸帶著小孩來參加活動,因而開啟了親子的共讀時光,也拉近了家庭的親密關係。
 

  有這樣一間美好的圖書館,始自1968 年林康金戀女士為紀念故夫前臺北市議會副議長林金臻,斥資百萬在故鄉朴子,捐蓋了一 座占地400平方公尺的圖書館,為地方種下了書香風氣;2010 年再獲教育部與傑出朴子鄉親私人捐助數百萬,進行空間改造工程,成為今日推動親子閱讀的重要場域。
 

縣定古蹟東石郡役所,現為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  拾階至圖書館二樓,牆上的插畫作品出自於在地的建築設計師。學齡前專區較為抽象的插畫風格與不規則的造型,提供了7 歲以下幼童對閱讀的想像力,家長可陪伴孩子在此區域,盡情的共讀、共玩,踏出閱讀啟蒙的第一步。而由錐形軟墊組成圓形造型的兒童閱讀區,可供孩童以舒適的姿態,自在享受閱讀樂趣。
 

  望著、望著,是否發現,圖書館在空間改造後,特意保留了原始建材。設計師運用新舊交融的構思,將舊有牆柱與底下牆面磁磚留存下來,以見證建館時的建材,也象徵著承先啟後之意。
 


保存豐富文化資產 訴說歷史變動軌跡

縣定古蹟東石郡役所內的扇形拘留所。  每棟建築,都有它在不同時代所扮演的角色與價值意義。位在朴子光復路的縣定古蹟,落成於大正14 年(西元1925 年)的東石郡役所,是目前縣內僅存層級最高的官署,今日的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相傳建築磚瓦與總統府同等規格,極為考究,構工更是精巧堅固,即使歷經多次大地震保存仍完好如初,目前依舊維持當年設計的原貌,頗為難得。嘉義縣朴子市公所文化導覽團解說員侯嘉咏特別介紹了警局的特殊空間—扇形拘留所,其中一間還加裝了防撞護膠,防範犯人自殘。參觀者也能藉此體驗一下被關的感受,相信會更加珍惜呼吸自由空氣的美好日子。


  踏出警局繼續步行,坐落於文明路上的刺繡文化館,過去曾為鹽館。清朝時鹽業歸官所管,日治時期招請地方士紳擔任官鹽批售業務,當時由辜尚賢於此成立鹽館。戰後,此棟日式建築改為船舶總隊。後因朴子市公所有心要經營刺繡文化產業,獲行政院補助地方文化館計畫,改裝為朴子刺繡文化館。朴子市早期曾為刺繡產業重鎮,包括了八仙彩、枕頭套、被單、門簾、布袋戲偶服、歌仔戲服、新娘嫁妝等刺繡藝品,在當時銷路遍及全臺各地,館內收集了多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刺繡藝品。侯嘉咏仔細介紹了掛於牆上清光緒丁亥年的神明桌裙繡品、電影《陣頭》三太子娃娃紀念品、古時纏足時女子所穿的三寸金蓮繡花鞋、美國人捐贈的清朝三趾龍繡布……。若是覺得光是欣賞不夠過癮,還可於館內體驗區,動手練習交叉人字繡、輪廓繡、回針繡、平針繡的刺繡工法,感受刺繡文化之美。
 

朴子水塔,昔日的水道頭。  刺繡文化館右後方的朴子水塔舊稱水道頭,是嘉義居民公共衛生向上提升的重要里程碑。過去,朴子地區曾因鼠疫橫行。侯嘉咏指出,昭和8 年(西元1933 年),在當時朴子街長黃媽典倡建下,朴子水道開工,朴子水塔成為全市飲水源頭,飲水衛生獲得改善,傳染病也大幅減少。時至今日,朴子水塔仍持續供應居民用水,為朴子市共同的精神指標。
 

  而在朴子市山通路、中正路及開元路一帶,還保留了14 棟日式宿舍群。位於東石國中西側巷子旁的是昔日校長宿舍,也是開門戶所在,建體面積大且保存相當完整,是指標性建物,目前正在修復中。散步於建物外圍,仍可觀見典雅的木結構宿舍造型。
 

朴子配天宮 瞻仰樸樹媽祖傳奇

  繼續往開元路行進,創建於清康熙26 年(西元1687 年)的朴子配天宮,因香火鼎盛,信徒聚居逐漸繁衍成市集、市街,也由於媽祖首駐蹕之地於樸仔樹下,便將地名取為「樸仔腳」,也就是現今的朴子市,一個由供奉媽祖而繁榮的市鎮。


  在臺灣媽祖信仰中,配天宮媽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相傳先民林馬每年遠赴外地的媽祖廟參拜,旅程艱辛,因此決心自湄州奉迎媽祖金身回臺祭拜。行經朴子溪南畔樸仔樹下休息時,金身有如千斤重無法移動,請示媽祖聖懿後,表示永遠鎮守在此。隨著信徒日增,奉聖意將千年樸仔樹截斷上半部枝幹和剝去樹皮,雕塑成「鎮殿媽祖」金身,供信徒膜拜。侯嘉咏指出,由於樹根至今仍盤結於地下,因此被譽為「請不動的媽祖」。也由於天子的敕封,配天宮千里眼、順風耳成為全臺唯一戴官帽、穿官服的將軍;宮裡的山軍尊神虎爺公也是少數供奉於供桌上的虎爺,全臺唯一詔封身穿龍袍的虎爺。


朴子配天宮外兩株牡丹花樹,白花即求生子,桃紅花則為生女。  配天宮除了神靈顯赫,其建築雕刻也是值得旅人細細欣賞的精湛工藝。侯嘉咏抬頭解說,站在三川殿中央往屋頂仰望,會發現左右兩邊的木構件及雕刻不對稱,原因是配天宮現有建築採用「對場作」方式,請兩組匠師各自施作左、右側,具有競技、省時的效果,也呈現了獨特的工藝風格。
 

  此外,元宵節結燈花是配天宮最具特色的慶典。今年除了參加由嘉義縣主辦的臺灣燈會,也別忘了到配天宮觀賞「御賜燈花」。
 

======================

若對於本篇介紹內容有興趣,歡迎各位讀者親自到嘉義縣圖書館與朴子市金臻圖書館,只要出示於嘉義縣圖書館及朴子市金臻圖書館的Facebook 打卡畫面,並且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按讚,前10 名的讀者即可至嘉義縣圖書館、朴子市金臻圖書館,領取精美好禮1 份。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