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廣角鏡─台灣文化日 追尋新願景

文:林明志 照片提供:林明志

  86年前,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成立,推動台灣民族自覺、文化啟蒙運動,這是台灣第一個人民團體以台灣主體發聲。行政院文建會為紀念文協成立,特別訂定每年10月17日為「台灣文化日」,今年台灣文化節系列活動在中部擴大舉行,同時也為「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揭牌正式成立。

台灣文化協會緣起

林獻堂家族所創辦的明台中學合唱團,現場高唱台灣民謠組曲,為文化日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大會在1921年10月17日,文化協會的成員來自台灣各階層,人數曾多達千餘人,幾乎可以說,全島都有文化協會的會員,其中,總理林獻堂來自中部霧峰,台中縣市、彰化縣是文協的重要據點。

  文建會主委翁金珠表示,幾年前,文建會籌劃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日,定為「台灣文化日」,再次喚醒文化協會的宗旨,台灣文化新主張、台灣民族自覺運動。翁金珠說,他來自文化協會的重鎮—彰化,充分感受文協前輩追求自立與民主的艱辛路程。

  翁金珠主委說,日治時代受到殖民政府的壓制,但是文協的群賢先烈不放棄任何知識啟蒙、爭取文化認同與政治權利的機會,日本政府視為幾近於台灣「文化暴動」,現在台灣加入聯合國與國際外交受到打壓,文化協會的精神與作為更值得現今台灣學習。

  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16日先在文建會藝文空間舉行記者會,會中用留聲機播放楊肇嘉於1935年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舉辦演講「我的希望」的原版蟲膠唱片,此外也展示了賴和﹝南國哀歌﹞的原稿以及霧社事件中日人鎮壓殘殺原住民的原始照片,均是日治時期中相當珍貴的文物。

文協論述演講會

  17日移師文化協會中部重鎮舉辦活動,在彰化高中舉行的「文化協會論述演講會」,由靜宜台文所教授楊翠主講;賴和文教基金會協辦,由於楊翠是文協成員楊逵的孫女,賴和也是文協重要成員,楊、賴都是宣揚台灣文化啟蒙的先驅,選擇在第一天追懷兩人行誼,別具意義。

  當天中午,翁金珠主委特別回到故鄉彰化,在彰化火車站搭乘「文化傳承」列車前來台中,當時文協成員賴和等就是搭火車北上參加「無力者大會」,陪同翁金珠搭車有文協成員的後代,東海大學學生著日式服與刊物,營造懷舊的日式長景,現場表演行動劇,並由主委翁金珠鳴笛啟動這班列車。

翁金珠由文協後代陪同搭火車,象徵文化傳承。文化傳承列車 開赴台中

  列車抵達台中火車站後,每人都獻上一隻百合花,由新民中學樂儀旗隊前導,兩百餘人拉著「台灣文化日」的大布條,浩浩蕩蕩從台中車站遊街至復興路的TADA CENTER〈復興路舊酒廠〉活動現場,浩大的隊伍吸引路人關注,扮裝的人員沿街發送《台灣民報》特刊做成的文宣。

  TADA CENTER〈復興路舊酒廠〉會場到處是人潮與熱愛藝文的民眾,台中一中等團體陸續熱場表演,為中部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宣讀台灣新文化宣言

  行政院政務委員黃輝珍、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文化協會後代成員數十人,共同參與別具意義的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活動中最高潮戲是「台灣新文化宣言」,由起草人曾貴海醫師宣讀,曾貴海是前南社的社長,宣言的內容以「形塑台灣魂、邁向前世紀」為主軸。

  台灣新文化宣言指出,台灣300年的流離,形成新形式的文化,台灣魂〈精神〉的重建與創新,必從歷史的創傷復原,台灣要進行第二波啟蒙,要重建台灣人生存的價值觀。

  政務委員黃輝珍、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曾貴海醫師與文化協會代表共同拓印「台灣新文化宣言」,象徵台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七彩氣球緩緩升空,音樂響起﹝美麗島﹞的悠揚琴聲,懷緬台灣美麗島嶼,祖先走過的足跡,也激勵生存在台灣土地的我們。

  文協總理林獻堂的曾孫林承峰,代表文化協會後人致感謝詞,並由林獻堂家族所創辦的明台中學合唱團,現場高唱台灣民謠組曲,懷念的台灣鄉土的歌聲,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文資籌備處揭牌

  在悠揚的樂曲演出之後,隨後舉行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揭牌儀式。台灣文化資產原本流落在教育部、內政部,文建會等,造成台灣文化的宣揚與保存落差,文化資產總理處就是擔負此重責,籌備處揭牌成立前,由極至舞蹈團的舞者表演復古的台灣劇場,不管是道具、穿著與化妝都是台灣早期風情。

  文化資產籌備處揭牌儀式由政務委員黃輝珍、主委翁金珠等人主持,18公尺的布幔自建築物垂降,場面鼓掌聲與歡欣的長景,晚上7時「老歌新傳」演唱,資深台語紅星紀露霞、鄭日清、金曲台語紅星蔡振南等野台演唱會。

  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自13日至21日結束,吸引不少民眾參與,藉由這些文化活動進而體現台灣文化日的意義。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