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團體─順勢而為 形塑讀書會面貌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拜訪爾雅書房當天,林貴真正為午後要帶領的家長讀書會準備著。多年來,累積的讀書會帶領人經驗,讓她悠遊於各種閱讀團體間而喜悅不已,林貴真秉持著「以多元閱讀視野,開發閱讀興趣」的方法,無論是藉由「讀詩」、「讀電影」、「讀旅行」……等素材,協助讀書會成員藉由聆聽、回應,來找到自身與閱讀的連結。

順應閱讀團體需求

與資深讀書會培訓講師林貴真相遇於爾雅書房。  當林貴真一邊收著下午就要派上用場的讀書會輔助教材,帶領讀書會經驗分享的話匣子也隨之展開。從教職退休後,擔任讀書會帶領人與帶領人培訓講師身分已多年的她一開口便指出:「讀書會成敗的關鍵在於,帶領人是否能順著閱讀團體的需求而為。」

  閱讀,不必侷限於某一類型。因為林貴真認為:「閱讀本身已經夠精采了,讀書會如何依共同需求將書讀活、讀出生命的滋味與意義,才是成立讀書會最根本的意涵。」於是,她依讀書會成立的時間長短而分為三個層次,先開發閱讀的興趣、再漸進式的系列閱讀,最後則以會聆聽、表達為基礎而開始寫作。她相信:「只要順勢而為,每一個讀書會都會自然地形塑出各自特有的面貌。」

從選材著眼

  正如同當天下午到爾雅書房的是中學生家長的讀書會,林貴真就臆測︰「親子關係應是此讀書會成員所需要並且較關心的。」所以,她就規劃共同觀看《人間有情天》電影,再透過分享、討論並輔以詩與短文,來開發讀書會成員的閱讀興趣。

  不強調讀書會討論的技巧,只在意成員是否能聽、能回應。林貴真清楚地知道,「要順應閱讀團體的需求並開發閱讀的興趣,選出令他們感興趣的題材很重要。」如果題材是讀書會帶領人熟悉的領域,要旁徵博引而且講得十分生動一定沒問題;不過,符合成員切身性並足以引發感動的題材,將遠勝過生動對個人的影響。

  引不起共鳴、啟發的閱讀團體,倒不如一個人享受閱讀的美好,不是嗎?由此可發現,如果能既享有閱讀的喜悅並有願意分享的同伴,那真是閱讀過程中絕大的幸福!對此,林貴真興奮地轉而為以社區讀書會帶領人的角色,來暢談閱讀與分享的雙重幸福,她的經驗是「當讀書會成立近3年時,漸進式的系列閱讀將取代入門的閱讀興趣開發階段」。

  林貴真擔任內湖社區讀書會帶領人已近三年的時間,前陣子在成員的建議下大家重讀了學生時代就接觸過的《紅樓夢》,而另一個由她帶領的大安國中家長讀書會也正有系統地在讀《中國文學史演義》。「透過大家分工的力量將經典重讀、將套書讀懂,就像為讀書會注入活水源頭般地豐沛每個人的生命。」其中,令她欣喜的是,在共讀、分享《紅樓夢》的過程也為寫作灌注了養分。

透過聆聽與回應,找到閱讀與自身的連結。  林貴真在報刊發表的「走一遭人生大觀園」提到:紅樓有情、紅樓有真、紅樓有假、紅樓有幻、紅樓有空、紅樓更是夢,一場人生、一場遊戲、一場夢。讀《紅樓夢》不就在讀你、我各自的人生?林貴真唸了一段讀書會分享後的感觸,也透過書寫而發表,她以此機會鼓勵其他成員在可讀、可表達書中引發的生命感觸之外,也可嘗試著將感受化為文字記錄下來。

  因此,讀書會的引導方法顯得格外重要。林貴真指出︰「讀照片是較易切入寫作的方法。」一般來說,她會先請每位成員帶五張與自身相關的有故事照片,與大家分享照片裡的故事,從中不僅能增進彼此的認識,也有助於信任感的培養。而更重要的是,回憶、陳述並寫下自己照片中的故事,是較易著手的寫作入門。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