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新塭國小新建圖書館落成典禮暨創校88週年校慶活動」的公告開始張貼於學校的網站上。滑鼠一點,視線進入活動流程表單中,從眼睛接收到的文字,魔法似地成一幕幕全校師生卯足全力,在操場上揮動四肢、搖擺身軀的歡欣鼓舞景象。這條象徵雙喜臨門的公告,短短數十個文字就得以讓人想像力無限馳騁,正如輕易就能與圖書館畫上等號的「閱讀」,不也正是如此?



校長黃聰哲用心推廣閱讀
「因為閱讀得以開啟智慧之窗,透過書中字句,能領著我們看見多樣的生活景觀,不同的人也會因成長環境與背景,從中衍生出各異的思維。」在新塭國小校長黃聰哲的心中,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小朋友成長的動力,更是長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礎。他補充,閱讀偉人傳記時,主角的人格特質就會在心中逐漸成形;翻閱史地類書籍,環境的多元性也會穿越時空距離躍然眼前……,因書本而起的樂趣,讓人生之路不會孤單。
為了鼓勵小朋友以閱讀為媒介,進而體會不一樣的經驗,黃校長可是「煞費苦心」,但這在外人眼中看來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他卻一點也不以為苦,從面部不時上揚的嘴角研判,似乎還很樂在其中。經過一番探問,原來是10年前就埋藏在他心中的種子,現今終於因更多養分的注入而得以施展與茁壯。
10年前,黃校長應邀至屏東師院附小,參與與九年一貫課程相關的會議,笑稱患上職業病多年的他,特地一早就到學校─逛校園。雖然平常就得長時間待在學校處理校務,但只要逮到機會參訪其他學校,他就像許多女性朋友熱衷於逛百貨公司一般,欣喜地穿梭在校園裡,不僅會拿自家的一草一木加以反復思量與比較,對於他校值得參考的作法,也會一點一滴存放心中。
這一天清晨,映入黃校長眼簾的是,上至主任、老師與學生都在閱讀,有別於一般校園內校長與主任趕批公文、老師忙著改作業、學生應付了事般地盯著書本看的普遍情形,他感受到的不是強加於身上的行為,而是每一個大人與小朋友由內而發對閱讀的喜愛。於此同時,他也深刻體會到教育工作者應以「不是聽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做什麼」這句話,來自我提醒身體力行的重要性。
於是,從新塭國小新建圖書館的落成,是集結中央政府、縣政府、社區與鄰近居民的力量,與維持圖書館後續營運的硬體設備與軟體資源,都可以感受到黃校長推廣閱讀的用心與決心。當年因心繫屏東師院附小閱讀氛圍而起的漣漪,至今仍層層向外擴散,未曾止歇。
集結各方資源挹注
而新塭國小圖書館的落成,更仿如於平靜水波上拋下石頭般,又激起了另一道波瀾且不停延展。在歡慶活動隔天,平面報紙以「千萬公帑蓋蚊子館 民間捐款解圍」為標題,道出豪華外表如何有相襯內裝的社區故事,儘管這座以多功能社區文教中心為定位的圖書館,是由多位現任政府部門官員、新塭國小校友共同促成硬體建設的完成,但後續功能的發揮,還是得仰賴校方突破重圍,擬訂適宜的經營與管理方法。
教育部總務司司長蘇德祥與大法官蔡清遊都是新塭國小的校友,他們對於圖書館的關注與投入,還有各方捐助的單位或個人,黃校長皆感念在心,並以積極奔走、尋求多方資源,來豐富圖書館的服務作為回報。先以硬體建設來說,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補助的興建經費為新台幣1,600多萬,但位居嘉南平源濱海地區中心的布袋鎮,因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嚴重必須增加填土的步驟,遠超出當初預估的建置經費,因而造成完工期程延宕,購書經費也遭到壓縮的窘境。
幸好在黃校長的積極奔走下,社區居民蘇振輝、蔡長財與高齡已逾80的老阿嬤蘇陳緣各捐獻100萬元,許多村民也以小額樂捐,展現出不落人後的愛心。社會各界基金會因見當地居民有心圖書館的營運,也陸續伸出援手,就連國家圖書館欲淘汰的電腦設備與桌椅,也穿越200多公里的路程落腳於此。
每日開館 歡迎村民走進來
圖書館自去年7月建成至今,除了陸續充實館內軟硬體設備,鼓勵閱讀的機制也非常具有在地性。嘉義縣布袋鎮是台灣少數濱海鄉鎮不信仰媽祖的鄉鎮,其主要信仰中心為嘉應廟,主祀九龍三宮,鄰近學校的新塭嘉應廟,每年農曆3月27日都會舉辦全國獨一無二的「衝水路迎客王」祭典,因而善心人士捐助廟會活動所剩餘的電器用品,就成為新塭國小進館借書集點數、換獎品的標的。
為鼓勵新塭國小小朋友成為圖書館營運的基本盤,校方先以利誘吸引大家上圖書館,再搭配由老師開出與課程相關的書單,以不同推廣閱讀策略,如:各班辦理的主題閱讀擂台賽、班級共讀等方式,來經營圖書館的基本市場。其中,「全校晨讀」是黃校長喚起潛在教育的積極做法。他期待,透過全校師生共同於早晨營造出的氛圍,能擴散成為相互感染且平靜心靈的閱讀環境,「雖然只有10分鐘,但日積月累的力量可是很驚人的,」就任不到一年的黃校長,就曾感受到幾位好動的小朋友,因此而專注力提升不少。
在顧及基本盤後,黃校長有感於閱讀的好處道不盡,也進一步地將圖書館的目標客群再瞄準社區民眾,除辦理借還書的基本業務外,假日還邀請劇團演出與開設繪本創作、花藝、烹飪等才藝課程,以實現其為多功能社區文教中心的定位。然而,當初步解決硬體設備的問題、軟體也逐漸充實後,校方便著手號召圖書館義工團,以因應涵蓋平日與假日的開館時間。
從教職工作退休的葉老師是新塭國小的校友,也是推動圖書館每日營運的關鍵人物,因為不受限於偏鄉招募志工的難度,以在地人的情感出發,將圖書館的需求充分傳達至社區,現今已成功地募集到由24位村民組成的志工團,維持每日開館與假日支援辦理活動的重要工作。
定位為多功能社區文教中心
雖然這座多功能社區文教中心位於新塭國小內,但其定位與功能卻以社區型為導向,也因此而號召不少在地居民參與。堅信閱讀與品德教育、課業學習具有緊密連結的黃校長希望,透過這座社區居民精神食糧的集散地,共同承擔部分家庭具有隔代教養與無暇照顧家中孩子的責任。在圖書館籌建工程起始就打掉阻絕學校與社區的高牆,並開放有身分證民眾就可申辦借書證的動作,都宣示出校方為達到與社區資源共享的決心。
或許這座新落成的圖書館現階段仍處於初創階段,但從一樓以虱目魚為意向的牆面彩繪、圖書館活動照片展、社區多元課程成果展與圖書館的前世今生照片展,皆充分感受到館方極欲凝聚社區民眾向心力的誠意,不小心瞥見擺在角落書櫃的越南書籍專區,黃校長不好意思地搔頭笑說,「我們這裡嫁來許多位外籍配偶,如果能提供她們家鄉的刊物,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來了。」而選擇先擺放在角落,則是因校方還在思考如何充實此類資訊哩!
基於在地人、新塭國小校友與新塭國小校長的多重情感與責任,黃校長不怕麻煩、不擔心碰釘子,時常要求老師提出課程需要的書單,而他就會化身為設法找資源的人。從推廣閱讀不遺餘力的洪蘭教授,曾在演講時為新塭國小宣傳募書消息的例子,黃校長也分享曾經申請某知名金控公司補助圖書館充實館藏卻落敗的計畫,長相敦厚純樸的他,有句話說得特別深刻,「百萬推銷員的秘密就是不停地『問』。」
在新塭國小內,有座以社區多功能文教中心為定位的圖書館,而關係著圖書館未來走向與發展的人,卻是以百萬推銷員的工作守則在行事。這座揮別制式程序與管理規則的空間,正以一種蓄積學校、社區與各界能量的態勢,伸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