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焦點話題─設閱讀推動教師 將制度化邁進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編輯部

  圖書館教師(teacher librarian)制度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行之有年,教育部為鼓勵學校重視圖書館利用教育,決於98學年度開始試辦「縣市增置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

  教育部表示,為培養學童應用圖書資料之能力,進而協助學生透過閱讀增進學習,自97年度即開始研訂透過設置專業師資,以協助學校建立圖書資源與閱讀活動。98學年度全國計共51所小學已通過審查,並開始進行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的計畫推展。

教部民調顯示 8成5贊成

  去年,教育部曾進行民意調查(受訪對象含教師以及家長),結果顯示有近8成5的受訪對象表示,贊成於國小增置專責的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認為這項措施將有效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素養。為此,教育部評估98學年度試辦頗有成效,而為使閱讀教師運作能更上軌道,教育部目前更研擬規劃分區輔導網絡與建立典範學校計畫,希望在北中南東及離島,透過分區輔導網絡,與各地大學院校合作,真正建立起閱讀教師及圖書館的運作模式。教育部99學年度更擬將試辦「增置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人數倍增為100名,未來更將積極朝制度化方向邁進,以提升閱讀教育品質。

教育部推動圖書館教師制度,有助閱讀習慣從小扎根。  98學年度參與試辦的教師在推動各項工作上都頗有成效,例如,花蓮市明義國小的許慧貞老師原本就是一位圖書館員,當了老師後在學校有了更多活用閱讀的空間,像是成立班級讀書會、師生共同說故事、進行好書分享活動、書寫閱讀筆記、寫信給自己喜歡的作家、邀訪作家到校訪問以及圖書製作等等推動策略。

  此外,在台中市松竹國小的楊雯玲老師,自己不但設計了一套針對一至六年級孩子興趣與能力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像是利用有趣的口訣讓學生認識圖書的分類、指導學生認識圖書與非書資料。同時還有許多閱讀推動策略,例如推動晨間靜心閱讀10分鐘、校長到各班陪讀活動;中、高年級學生於晨間活動為低年級學弟妹說故事;配合圖書利用教育「書的結構」,指導學生創作自己的繪本作品等。

規劃課程 培訓師資

  教育部為使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能具備專業圖書館經營與閱讀知能,更規劃了初、進階教育訓練,各24個小時專業培訓課程,學習包含閱讀知能與閱讀指導、圖書館經營、閱讀教學與推廣、圖書資訊利用教育、實務學習等主題。初階培訓課程台北場及高雄場業已於98年12月15日至17日、99年1月5日至7日分別辦理完畢;進階課程則擇於99年4至5月間辦理。

圖書館教師的4種角色

  教育部指出,圖書館教師在學校教育中同時扮演著4種角色:教師、協同教學夥伴、資訊專家,與課程管理者。因此,圖書館教師必須帶領學童閱讀,協助學童選擇合適的書籍,並且指導學童利用圖書館資源完成課業;圖書館教師是教學夥伴,在於其要能協助教師培養學童在研究、資訊、溝通、思考等各方面能力,並使其未來能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圖書館教師是校園內的資訊專家,在於其必須以學童興趣與課程目標為前提,教導學童如何運用圖書館與網路資源,獲取並善加利用資源,包括:檢索目錄、整合性資料庫、數位學習平台等,都是累積資訊力的最佳環境與教材;圖書館教師是課程管理者,在於其要能發揮領導與管理學校多媒體的課程規劃,協助建立圖書資訊政策、整合學校、家長及民間團體資源,深化閱讀教育面向,規劃圖書館閱讀與活動空間,營造一個學童能喜愛學習與閱讀的氛圍。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