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舉落幕,新市長人選將於月底走馬上任,未來的市政新局備受期待。而在五都選舉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與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曾共同發表「下一代,遇見閱讀」給五都候選人的一封信,期待整併後的新五都能以全新格局打造不一樣的閱讀環境。
今年10月《遠見雜誌》發布「25縣市總體閱讀競爭力調查」,調查指出全國有18個縣市每年每人公共圖書經費不到20元,還買不起一杯咖啡!就算總體表現奪冠的台北市,在公共圖書經費排第二,但每人每年經費平均35.87元,台南市甚至只有6.66元。由此不難看出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仍相當不足。圖書館界在選前除發表公開信呼籲候選人重視閱讀議題外,並召開「五都整併談公共圖書館體制」座談會,邀請教育部、行政院文建會及五都政府教育處、文化局等單位人員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公共圖書館體制相關議題。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陳雪華表示,新五都代表的是人民的新期待,而非新的政治角力場所。閱讀力和國家競爭力有密切關係,卻因部分地方首長不重視,導致公共圖書館面臨許多問題,希望所有的當選人能以直轄市的格局來面對問題,並能以國際化的眼光來看待公共圖書館的未來發展。
縣市升格 閱讀升格
2007年的國際閱讀評比後,社會開始驚覺,原來台灣的孩子只會考試,不會閱讀。媒體開始注意排名在前的芬蘭、香港、新加坡、韓國,原來這些國家的閱讀環境、民眾閱讀習慣早就跑到我們前面好幾倍遠,公共圖書館、小學圖書館體制都完善,人力與經費均充足。反觀台灣的部分公共圖書館則在政治掛帥、地方選舉下遭到漠視。
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台中縣市及台北縣等縣市合併升格,面臨組織再造、員額調整、經費增加,以及興建新館大樓的挑戰。其公共圖書館體制究竟採總館分館制或各區館制,宜有統一政策,以免各自為政,增加業務統籌及督導的困難。
一館一特色 合作也競爭
目前已採總館分館制度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在座談會中分享其多年來的經驗,北市圖館長洪世昌指出3項重點:「管理集中,決策參與」、「服務分散、資源共享」與「流程一致,品質認證」。從人員、經費、採購、行銷、考核訓練等項目皆由總館來負責,而在各分館橫向聯繫上,成立各種委員會,讓分館主任可以參與決策,並採區域分館制度。
洪世昌館長表示,此綿密的分館系統,可以通借通還、預約調撥,發展一館一特色則可以分工典藏。並且北市圖成熟的輪調制度,讓各分館館員之間有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形成一種合作亦競爭的夥伴關係。
北市經驗 可借參考
而要讓這種制度順暢運行,就必須要有標準化的工作程序,北市圖是全國第一所通過ISO 9002品管制度的圖書館,館方要求館員熟記品質政策,接受一連串標準化訓練,要求以最短時間、最快效率,做出品質最好的服務。洪世昌館長也發現在《遠見雜誌》的調查中,雖然北市圖整體表現最好,但在服務人員的數量上卻是倒數第8名。依照教育部訂定的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每5千人要設一名專任圖書館人員,北市260萬人口須設520人,但現行只有406人,相信其他縣市也無法達到標準。他也期許每個公共圖書館在希望爭取更多資源的同時,也要展現出好的績效能讓人信服,繼續挹注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目前台北縣立圖書館將改制新北市立圖書館,另配合台北縣原有鄉鎮市公所改制為區公所,原有鄉鎮市立圖書館及分館由公所移出併入總館成為各分館,原有鄉鎮市立圖書館管理員改設為分館主任。另由於分館館數眾多,為有效聯繫各館將全市公共圖書館分為9大區,每區指派一個聯絡館,負責聯繫區內各館。
圖書館人力 應再增加
大台中市則將在民國104年建立市圖書總館,所以在99年到103年間大台中的圖書館業務仍編制在圖書資訊科底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朝向市圖總管理中心的方向發展,即市圖書總館是一種機關設立層級的概念,因為市圖書總館非馬上要有市圖書總管的硬體才能成立。先以概念化成立,不一定馬上要實體建築。
台南市立圖書館館長葉建良表示,其實北高兩市因是典型的都會區,人口密度高,所以能有效實行總館分館制度,但大台南市的幅員相當廣大,單在人力輪調上就會產生問題。他說:「我不敢保證市圖區圖模式或是總館分館制度哪個比較好,但應該就不同地區的狀況來做評估。台南縣有1/3的人力綁在鄉鎮的情況之下,考量到大台南市的財政狀況不可能再增加圖書館的員額編制,所以初步構想是去爭取整併之後多餘人力來負責圖書館的業務。」
大高雄市的共識則是希望縣市合併後,能有圖書資訊科繼續負責整個公共圖書館的政策統籌,而在執行面上能採總館分館制度。而目前那瑪夏鄉立圖書館正在重建當中,高雄縣圖書資訊科科長洪慈芬認為可以與學校圖書館合併,將當地的圖書資源作整合,以因地制宜的方式來建設未來各地區的圖書館。
圖書館與博物館 相得益彰
胡歐蘭教授呼籲:「不管五都最後選擇哪種體制,最重要的是要大家團結,把握這次機會,要求專業的單位來領導,朝向管理集中、服務分散的方向進行。」最近去大陸參訪的楊美華教授以杭州圖書館為例子來勉勵大家:「大陸有些地方圖書館是與學校或是博物館來做結合,利用博物館的焦點來吸引人潮與經費,可以相得益彰,相同概念可運用在台灣許多蚊子館裡。所以與其爭論哪種體制較完善,而不如遷就現有體制來整合,因地制宜再來逐步落實。」
曾淑賢教授則列出5項強烈訴求:
- 教育部要有全國公共圖書館整體性、長遠性的發展政策。
- 修定公共圖書館營運基準。
- 建立集中管理的機制──總館與分館制度。
- 要有充裕的人力與經費,尤其是原本配置在鄉鎮圖書館的人力,不能任由鄉鎮長隨便抽掉。
- 五都圖書館館長列11職等,而總館的主管應列8到9職等,分館主任列7到8職等。因為地方公共圖書館人員編階太低,組長、分館主任僅為7職等,難以留住人才,也虧待了留在地方公共圖書館長期奮鬥的同仁。
政策一條鞭 績效看得見
國立台中圖書館館長呂春嬌表示,國中圖輔導公共圖書館多年來的經驗,五都整併的新契機可以讓公共圖書館加以集中管理,從決策、管理到評鑑,政策一條鞭,團結力量大績效才能真正展現!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說,閱讀的重要性,淺顯易懂,但台灣卻做不好,公共圖書館的體系也不是大難題,但過去卻輸在「地方首長不重視」這個問題上。新的五都,如果將原來由鄉鎮首長管理的鄉鎮圖書館轉為由區長管理的區圖書館,希望能導引至更好的方向。她期望新五都的公共圖書館像台北市、高雄市一樣,是專業的「都會圖書館」,原來的鄉鎮圖書館變成總館的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