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題書店─走趟國家書店 挖掘知識寶藏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國家書店

  政府各部門每年合計出版新書約三、四千種,但是一般民眾卻經常沒有購買的管道,而各級機關也總是苦無展售出版品的機會,畢竟民間書店基於坪效的考量,多半比較不願意陳列販售相對比較「冷門」的政府出版品。為了使民眾能夠順利取得政府各類出版資訊,行政院研考會決定以委託民間經營的方式來推動「國家書店」的成立,97年度經公開評選後,正式由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營運。秀威資訊公司的總經理宋政坤表示:「簡單來說,國家書店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健全政府出版品的流通服務,讓政府資訊在民主、自由、公平、公開的前提下滿足民眾知的權利,分享更多的閱讀幸福。」

政府出版品越來越精彩

政府出版品已擺脫過去生硬單調內容,轉變為多元豐富的風格。  近年來,政府出版品的品質已有相當顯著的提升,歷經多年來的演變,早已不再是威權時代歌功頌德的出版品了。而近年來政府對文化與觀光等產業的重視也反映在出版品上,所以政府出版品已慢慢脫離與枯燥乏味劃上等號的「磚頭書」,或是說教意味很重的政令宣導書。

  尤其是在台灣文史及自然生態資源的開發整理方面更是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觀,同時也具體地表達了台灣的國際觀、史觀和台灣地方特色,它們的精緻與充實已經超越一般讀者的想像。政府出版品雖然不是一般坊間常見的暢銷書,但它包羅了各級政府及各部門所開發的知識,內容豐富、多元。國家書店開幕時,行政院劉兆玄院長也特別表示:「國家書店所匯聚及流通的知識,可以比之於國家儲匯的金庫,是出版界的一片藍海。」國家書店裡的每一本書,就像是貨真價實的「國家寶藏」,而這些寶藏就等著大家一起來發掘。

結合科技與環保的貼心服務

國家書店希望將優秀的政府出版品與更多人分享。  而為了因應政府出版品內容偏向多元、專業性高,加上不以暢銷於否為出版考量,國家書店提供隨需列印(POD, Print On Demand)的服務,也就是將書本內容以數位檔案存在電腦中,供需要者隨時下載列印、取書。凡機關已經絕版或供書不及的出版品,將透過此一機制供書,同時確保政府寶貴的知識資產不至絕版。宋政坤總經理表示:「該方式可以為提供優質內容的本土創作者,敲開出版大門,加上POD書籍是以數位格式儲存,較沒有保存時間的限制,後續想以電子書出版或是針對絕版書重印,都沒有問題,如此將能使知識的傳承沒有阻礙。」

  另外,國家書店也設有網路書店,除可提供政府出版品線上查詢、部份內容瀏覽及訂購中華民國政府各級機關政府出版品外,海內外使用者更可以利用此平台所設置的數位版權管理系統(DRM, Digital Contents Management)來瀏覽、租借或購買電子書。如此一來就可以按書籍數量需求,列印流通,不需庫存,而且是以數位形式保存資料,也可滿足讀者對紙本書籍的需求,同時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充滿咖啡香的樂活空間

國家書店有許多舒適座位,讓讀者可輕鬆自在地閱讀。  除了政府出版品已經擺脫從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國家書店的實體門市也令來到的人大吃一驚,宋政坤總經理回想起有次在書店巧遇幾位「日本觀光客」,他們神色緊張匆忙的東張西望,而且盡是買些公報、經濟數據、國防政策及統計類的書籍,後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對方是具有公職身分的「日本觀光客」,他們飛來台灣的唯一目的就是大量採購書籍,他們十分訝異國家書店所營造的人文氣息,表示感覺上一點也不像是政府出版品專賣店。

  宋政坤總經裡笑著說:「我們希望能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讓消費者能自在地在書店裡瀏覽,就像是待在自己書房裡一樣。讀者可以隨手撿起一本書,點杯咖啡,躺在沙發椅上,耳邊響起古典樂,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而二樓的藝文空間多是開放租借給非營利團體來使用,特別是弱勢的藝文團體。」

  政府出版品在不以暢銷與否做為出版的考量下,反而替台灣留下更多在地的記憶與文化,所以國家書店也致力推廣優秀的政府出版品,至今舉辦過相當多的活動,幾乎每個禮拜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除了讀詩或讀書會以外,也常態舉辦各種新書發表會,未來還會舉辦類似專題演講、電影欣賞、小型室內樂表演、地方出版品發表等等各類的藝文活動,讓民眾有更多機會了解台灣這塊美麗寶島,重新找到對於本土文化的熱愛。

店長推薦

  《走讀-台灣糖˙鹽˙酒八個產業再生的影像故事》這本書,這是講述台灣傳統老產業新生的故事,將分佈在台灣北、中、南、東部的八處糖廠、鹽田與酒廠的再生計畫以影像紀錄的觀點來呈現,讓讀者從影像出發,在閱讀的過程裡能進一步感受參與保存及愛護我們生活週遭這片土地上曾經貢獻的老產業資產保存工作。

  影片部分則推薦《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台灣歷史博物館最近修復了一批於日治時期約1930年代拍攝的台灣紀錄片,這些影片原本只是由前「臺灣總督府」刻意發行的宣揚「南進台灣」施政成功的政治宣傳片,誰知卻意外的鉅細靡遺的顯現當時台灣各地的影像記錄,讓人親眼目睹那個遙遠年代的台灣映像,歷歷在目,真是彌足珍貴。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