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改造! 新建! 從願景談起

文:楊文琳、潘云薇 照片提供:楊文琳、潘云薇

改造! 新建! 從願景談起  圖書館的建築空間是融合圖書館與建築兩個專業領域共同完成的作品。圖書館員如何與建築師溝通、合作、相互理解,攸關著一個空間改造或新建館舍的成功與否。


  臺灣真正開展圖書館建築的歷史不算久遠,彼此仍在學習中…。
 

中市圖大里分館 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臺中市立圖書館大里分館於2014 年3 月5日獲得教育部辦理閱讀環境改善工程補助款加上臺中市政府的配合款,進行大里分館空間改造,規劃設計監造技術服務委託陳志榮建築師事務所辦理。


  原館舍空間未依分齡分眾原則建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大書庫,為了提供讀者更好的閱覽服務,個性相當持家的大里分館主任陳彥霖,在補助款的基礎上,努力向各方爭取加碼資源,能不花錢的就靠著整個大里分館的娘子軍團隊胼手胝足完成,整個工程中的清潔工作都自己來,鋪設多年一翻開就是一堆蟲的地毯也靠著大家花了一個多月手工慢慢清除。


臺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玉貞(右一)與臺南市鹽埕圖書館館員溝通討論館務。  空間改造過程中因經費的額度、法令的限制、隱蔽性工項施作的困難等因素,在在考驗空間規劃的願景與未來實景需求的落差,但就讀者使用層面、館方管理者的角度而言,陳彥霖堅持諸多工項不可忽略和妥協,例如:提升閱讀氛圍的需求、維持閱讀環境的通透性、讀者使用的便利性、公共閱讀環境安全性等,經過一再的溝通協調,最後在臺中市政府的支持、文化局的努力、教育部審查委員的審視及陳志榮建築師的專業評估規劃下,得以建構大里分館未來營運的藍圖。
 

  陳彥霖說,大里分館所有的館員都不是專業的工程人員,但團隊兼持著「做中學、學中做」的態度,在工項的進行中,時時對閱讀環境改善工程進行經驗學習及反省思考,不時向陳志榮建築師事務所提出「這樣行嗎?那樣做是不是可以更好呢?」的疑問,時時進行有建設性的溝通互動,對於陳志榮建築師願意傾聽、包容及共同為成就大里分館而努力,陳彥霖充滿了無限的感謝。


  陳彥霖認為,一個好的閱讀空間,是讓每一個到館的讀者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感覺,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她向附近結束營業的咖啡店募得免費的燈具和餐桌椅,營造如咖啡店的氛圍,向經濟部申請智慧節能計畫,將二、三樓燈具全面換為LED 平板燈,她希望大里分館不再是一座冰冷的大書庫,而可以有「家」的溫暖、「家」的親切、「家」的悠閒,成為每個人的大書房。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 需要實體建築嗎?

陳彥霖主任帶領臺中市立圖書館大里分館娘子軍團隊胼手胝足完成清潔工作。(臺中市立圖書館大里分館提供)  數位時代,圖書館為什麼要存在?臺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玉貞拋出問題。「事實上,這個空間是需要存在的,尤其是對在地的區域圖書館而言,它是圖書資訊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它提供了一個平臺,一處閱讀、交流、生活分享的空間,它是屬於在地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間。」


  然而,洪玉貞坦言,公共圖書館到了2009年,教育部推動環境改善計畫,挹注經費到各鄉鎮圖書館,圖書館建設才開始蓬勃發展。對於圖書館建築空間的規劃每位館員都還在學習。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的誕生可說是由下而上,於在地居民、民意代表的熱情盼望聲中成立。


  在這個圖書館裡,允許輕聲,有安靜的角落平臺,也有討論的區域,任何年齡層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洪玉貞說,我們希望這裡不只是提供閱讀,還加入參與、招商計畫。


  不過,招商的部分,餐飲業者至今仍看不到商機,遲遲沒有業者願意進駐。這是館方待需克服的難題。


改造後的臺中市立圖書館大里分館。  每一個人對每件事的想法都不盡相同,好比建築師蔡宜璋說服洪玉貞將感應門內推,讓讀者進入圖書館大廳,可以以輕鬆自在的姿態化解嚴肅氣氛;又如洪玉貞基於安全考量,改變了蔡宜璋的原木書梯設計,在書梯上加上軟墊…。
 

  館員與建築師的立場、角度不可能完全契合,但最重要的是,彼此傾聽、尊重,以最理想的方式解決問題,讓圖書館的建築空間符合需求,獲得最佳的改善。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