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創意產業-探索玻璃工藝新空間

文:李欣如

王俠軍分享「風光」系列創作理念  在台灣,王俠軍是揭開玻璃藝術創作的先鋒,而大型的藝術創作「風光」系列,王俠軍說是「人與玻璃最徹底的辯證」。展覽前,主辦單位特別邀請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政大科管所李仁芳所長與王俠軍,透過產、官、學三方的激盪論辯,從創作的概念出發,進而探討台灣的玻璃藝術仍需要以堅持、執著的態度,挑戰工藝創作的極限,如同船隻往沒有邊際的海域前進。

從亞太到台北

  琉園的「繁花──王俠軍現代玻璃藝術展」日前在台北展出,除完整展出曾在日本、北京、上海、香港巡迴的「風光」系列,並同步展示琉園融合工藝、創意與生活的系列新作。洪慶峰表示,歷時五年的「風光」玻璃藝品,每件動輒數百公斤,以獨特的脫臘鑄造技法完成,若非有純熟技術與驚人的毅力不可能達到。由此發現,王俠軍正為台灣的現代玻璃工藝寫下傳奇的一頁。

「風光」現代風雲藝術展展場。  展場以線簾作為空間環繞、迴轉的分界,而隱現的朦朧感,則賦予玻璃潔淨細緻的質感。除此之外,隨著觀賞者的動線牽動線簾,因而產生輕「風」拂動的效果,透過「光」的穿射,更有「風光」乍現的靈動。

  「風光」的創作概念是:「風」是種動力,通過石縫、穿過樹梢,如同人於創作中展現的企圖。而「光」也是種能量,穿透玻璃、投下繽紛光影,細緻地勾勒出作品的心思。

潑墨雲天  從外在空間的鋪設,到藝術品富含的藝術思維與哲學內涵,都將輕而易舉地引發觀賞者的共鳴。帶動台灣玻璃工藝的王俠軍表示,「希望經由玻璃繁複的製作過程,與獨特的創作手法,將生活的感觸與工作的體會傳達出去」。所以,他希望每個作品都能衍生出深刻的感染力。
 
  但因時空背景的差異,與人的對話會因美感經驗的不同而改變。對此,王俠軍舉例說明,歐洲與我們的美感經驗完全不同,所以要掌握圖像的感覺,為美感找到一個合聚的平均值。這也是創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將藝術品的思維做不同的分布,掌握質感,以激發情感發酵,因而得到共鳴。

撒下種子 揮汗耕耘

風雲會  一只印度神牛造形的紙鎮,成就了台灣玻璃工藝在世界美學版圖的重要位置。王俠軍鍾情於玻璃藝術,源於從小把玩的印度神牛玻璃紙鎮,而真正決心投入是從美國底特律學習玻璃藝術歸台之後。

  關於創作,他要求自己往更高的層級邁進。「如果現在我的作品有80分,那我更需要靠每天的修正、練習,到達90分的標準。」他強調,創作只靠靈感是行不通的,還需要有經驗的累積與專業做調整。所以,每個作品除了情感因素外,都要有其存
在的意義。

  王俠軍也指出,琉園要傳達的東方時尚、現代感並非僅僅在造形上作變化,更希望創造當代的情感共鳴與生活價值。同時,他自嘲自己是濫情的人,因為唯有注入大量情感,觀察天地萬物,才能細細咀嚼,重新詮釋、包裝,創作出撼動人心的作品。

雲卷天光玻璃工藝的前瞻

  國內的手工玻璃曾經面臨無路可走的窘境,但王俠軍憑著一股傻勁投入玻璃工藝的領域,並透過不間斷地努力與創意,終於讓台灣的玻璃藝術品向世界發聲,同時被美國最權威的玻璃藝術協會(G.A.S.)推崇為「台灣玻璃藝術的代言人」。

  「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熱情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行情,腦袋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口袋,氣質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品質。」洪慶峰以這四句話形容王俠軍投入玻璃工藝的努力與執著,並讚許他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立下相當好的典範。

  王俠軍表示,玻璃材質的處理很困難,製作過程只能用「一將功成萬骨枯」形容。在尋求滿意作品的過程中,共燒壞了三百多件,如果沒有過去堆砌出的能量資源與堅持突破的理念,現今「風光」系列應該還只是一堆破碎的玻璃塚。

繁花  當天應邀出席的李仁芳也在觀賞完展覽後表示,「玻璃藝術品所流洩出的感動,令我心中產生很大的衝擊。」而去年於日本上野森美術館的展出,是該館首次邀請華人參展,也是首創以玻璃藝術為單一主題的展出先例。他並強調,創新雖著重異質性結合,但工夫也很重要,不僅僅是技術、技藝上的能耐,也是時間的累積與沉澱。如果沒有失敗的錘鍊,成功絕不會迎面而來。

  這也提醒我們,「文化的傳承是種態度,好的作品不會憑空出現,推動玻璃工藝需親力親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塑造工藝層面中,以腳踏實地、執著投入的敬業精神開始。」洪慶峰補充延續玻璃工藝的核心精神。

琉園預約未來

風頭  談到經由展覽所得到的回響,對未來的創作影響,王俠軍語氣轉為更柔軟地說,「兩、三年前在日本,有位年約70歲的老太太,來回花了五個多小時的車程,只為買一件作品,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感受,並讓我不得不更投入每件創作,因為每個故事是那樣動人、深刻」。

  創作的過程中,王俠軍致力於探索玻璃的空間感,同時,琉園將推廣玻璃工藝的目標以行動落實,整合玻璃教室、出版品與國際交流,讓更多人能共同分享玻璃的喜悅。

風舞浮雲聽風捕光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