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台北市羅斯福路上,株株木棉樹蛻去了橘艷花彩,結裝成一團團的白色棉花球,若一陣清風吹來,「五月雪」漫天飛的美景,點綴出的詩意好不浪漫。這樣的情摯畫面,台灣生態插畫家黃崑謀抓住了凝凍的美麗,《五月木棉飛》捲起了讀者的心的感動,讚嘆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還能有這般驚艷。
黃崑謀10年的彩筆,描繪了我們熟悉的土地台灣,從硬線條的人文建築到充滿感情的自然生態,他的筆觸繁複細膩,色彩瑰麗豐富,吸引住大人或兒童的目光。然而,這位非常安靜用畫筆在說話的插畫家,卻在五月木棉飛的季節裡,突然心肌梗塞,隨風而逝,得年四十五歲。
以畫筆為生命
五月底,遠流出版公司在誠品信義店舉辦了黃崑謀原作紀念展及座談會。認識黃崑謀的台灣讀者儘管並不多,可是本次的系列活動卻是出版界為了紀念這位台灣繪本能手而想要做得一件事情,因為他是一位「認真用自己的畫筆和生命,來記錄或凍結台灣某一個時期令人感動的東西」,所以「他值得」。
黃崑謀出生於台東,自幼生長在美麗鄉野,蟲魚鳥獸是朝夕相處的朋友,童年生活埋下了他日後對於生態紀錄及動植物觀察的熱情因子。黃崑謀於1998年進入遠流出版公司,合作過的作家包括凌拂、李乾朗、劉克襄、趙榮台等人,並曾多次榮獲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好書獎。
遠流公司表示,黃崑謀愛跑野外,也愛大樹、建築和昆蟲。自2003年出版《台灣昆蟲大發現》繪本前後,開始飼養起各類昆蟲,他用心用情去觀察昆蟲世界,過世時,除了手邊正在進行中的《台灣大樹》繪本外,留下最多的即是無數作品和一屋子的鍬形蟲、獨角仙等。
寫實精準又兼顧情感
生態作家凌拂應邀在這場座談會中,回憶她和黃崑謀共同創作「福爾摩沙」系列繪本的過程。在台灣繪本尚未蓬勃發展的年代,台灣幾乎是沒有生態繪本畫家,約10年前凌拂曾經想要自己寫自己畫,當時連草圖都已經畫了出來,只是始終不滿意,如此想法擱置數年後,有一天凌拂從遠流出版的《台灣昆蟲大發現》中看到了黃崑謀的畫,令她眼睛為之一亮,驚喜發現黃崑謀熟悉自然物種,掌握到寫實精準,又兼備繪本需要的生動、情感和質地。
凌拂說,她想要做的是生態繪本,想要突破都市人對於自然的僵化思想。都市人以為大自然是放假日才能去接觸的地方,自然生態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凌拂不要只懂得畫圖鑑的插畫家,她期望繪本呈現出知識的柔軟,能夠將知識放到生活裡面,非僅有傳遞的功能而已。所以,她理想中的插畫家一定要有生態背景,有豐富的在地生活經驗,不僅如此,更要有強烈的情意氛圍。
凌拂認為黃崑謀做到了這一點,兼備地理、生態和人文的背景。於是,她主動打電話給遠流詢問這位難得的人才,從此展開了近10年的合作關係。而對黃崑謀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創新的經驗。黃崑謀的個性內斂沉靜,凌拂記得他總是很安靜地傾聽著,關鍵時刻才發言,那份謹慎和專注,令旁人感受到他身上流竄著一股強烈的力量,傳達著「我想要嘗試」的企圖心。
留下極具生命力的圖像
龍葵和木棉是「福爾摩沙」系列的兩個主題,均為知識性較強的作品。黃崑謀一輛機車上山下海,艷陽曝晒出一身野地的膚色,秉著阿信的精神,去採集、觀察和紀錄,經常可以看見他蹲坐在他想畫的物景之前,不管日夜陰晴,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到生態物種與人類生活經驗的連結,捕捉到人與自然互動的瞬間,畫出了一幅幅極具生命力的圖像。
如此的堅持,常人多半心滿意足。可是,有一天黃崑謀突然將所有圖稿拿出來說「我決定全部放棄」,這對繪圖者來說,當他決定重新修圖時,即意味著一切要重頭來過,全部重新畫。凌拂說,一個生態繪本插畫家的涵養過程需要非常久的時間,黃崑謀用心不輟,他找到了新的調子,再看到他重新繪出來的圖畫,放掉了原來的拘謹,情意的部份慢慢地放了出來。
在《帶不走的小蝸牛》裡,凌拂描述一隻陪著她從鄉村搬入都市的小蝸牛,如何靜靜地在凌拂的家裡面「熱鬧」生活的故事。這隻小蝸牛在她家生活了兩年,黃崑謀為了畫它經常騎著車子到家裡頭安靜觀察。那年從鄉下搬到都市,蝸牛攀附在盆栽內,大老遠搭著車子一起到了都市,盆栽放在浴室裡,有一天洗完澡後,看見小蝸牛爬到磁磚面上,凌拂安安靜靜地看了一眼之後,心想它很安靜又不會妨礙我,就隨它去吧。蝸牛一會兒消失不見,再過一段時日又可以瞧見爬行過的痕跡,沒多久又看見爬回盆栽內,就這樣跟著凌拂生活了兩年。
小盆栽不能一直放浴室,有時需要曬太陽。偶爾凌拂會放在書桌旁,寫作時就看著小蝸牛在桌上靜靜地爬著。書裡寫到這個場景,有一天凌拂從外頭回來,奇怪書桌上怎會有一堆米粒大的紙團,直覺罪魁禍首應該就是蝸牛,原來小蝸牛把紙張當成了食物,啃了凌拂一張支票,所幸這張支票面額不大,凌拂笑稱「否則虧大了」。
生態插畫家的角色是安靜的,不被讀者看見的,然生態插畫家卻是替每本書加分。黃崑謀的畫意氛圍是很安靜的。小蝸牛在凌拂的生活空間內到處遊走,黃崑謀一次又一次到家裡來尋找小蝸牛的足跡,還要去感受到小蝸牛的氛圍。在很安靜的氛圍中,兼具趣味和生態教育的圖像以及一則則故事畫面,都被黃崑謀的畫筆給「活」出來。
福爾摩沙系列 令人動容
「福爾摩沙」這套系列,黃崑謀的心情跟著每本書的情境在走。在繪製《五月木棉飛》期間,黃崑謀到處帶著相機拍照,遠流的辦公室正好面對南昌街,稍有風吹草動,相機就架出來了,每張圖畫了又畫,改了又改,在一系列畫風裡面,讓人感受到他對自己作品的誠懇態度。
黃崑謀令人動容的這張《五月木棉飛》,地點在羅斯福路、金門街一帶。曾經走在這條木棉花大道的民眾都有這樣的難忘經驗,在五月天間只要風一吹起,棉絮漫天飛的美景讓所有行人不禁停住腳步,仰目觀看這一幕瞬間的凝凍,黃崑謀抓住了這份感動。
凌拂形容,黃崑謀「認真像大樹一樣靜默,以圖彩勾勒土地履歷」。《台灣大樹》是黃崑謀過世前正進行的新一本「福爾摩沙」系列。佳冬、榕樹、無患子都是他的最愛。黃崑謀筆下的茂盛榕樹下,一座土地公廟靜靜安坐著奉茶供路人解渴,這樣融入了台灣生活地景的樹木,讓樹不再僅是樹的角色,更連結了常民生活。凌拂說,「黃崑謀的認真和大樹一樣靜默,演繹著土地的種種情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