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終身照護與學 習專業圖書館當後盾

文:周傳久 照片提供:周傳久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改變,照護的需求日益迫切。挪威政府看見這個需求,進而促成了線上健康圖書館的成立,它的運作方式與經驗,將是臺灣在邁向高齡化之際,很好的學習與參考。
 

挪威長期照護機構的服務人員無法常在休息時交流,而線上圖書館提供彼此經驗交流很好機會。  由於健康問題愈來愈複雜且相關議題研究不斷,挪威政府為了因應專業從業人員與大眾需求,於2006年設立線上(o n l i ne)健康公共圖書館(www.Helsebiblioteket.no)。這個純線上形式的圖書館是挪威政府投資,工作人員包括醫生、醫療專業知識背景的圖書館員、記者等等。內容有數百種專業期刊和全文資料,多數館藏都可以自由閱讀,而少數關於藥物問題等資料則需要登錄密碼。


知識大整合 不是網址大集合

  這個健康公共圖書館設立的宗旨很明白,就是希望將學術知識轉化後用於通俗的需要,讓更多實際從事照顧服務者,可以從中汲取新知並有效運用。本其宗旨,線上經營並非只是將一大堆資料集中於網址,而是根據社會變遷中不斷發生的健康知識案例整合於同一個平台。從首頁欄位即可見各種次領域和不同工作身分專區,內容除一般醫療照顧護理,甚至涵蓋監獄受刑人的健康促進等專題。


   挪威是非常重視踏實學習和合作發展以累積知識的國家。以筆者在奧斯陸一家醫院見習「價值管理」為例,醫院印製如何對待特殊病人問題的手冊,內容很扎實且實用,這是依據醫院設立的四大核心價值和許多工作人員的經驗逐步交流好幾年後所歸納的成果,例如疼痛、轉入長照、溝通問題、瀕臨死亡等專業因應態度。而在這個線上健康公共圖書館,同樣也蒐集了全挪威很多這種實際臨床經驗供大家參考。


以人為本的知識 更應珍惜與傳承

  以失智領域為例,挪威衛生部訂定「失智 2015政策計畫」,認為為因應快速增加的失智人口,必須要有相對數量的照護者,而照護者必須能將學院知識轉化用於實際工作,而非只是生產論文增加自己績效而已。以筆者長期觀察北歐圖書館發展,來看這個失智專區的設計理念,覺得該健康公共圖書館的這些知識,不可能靠學校教室內有限的講授和實習來備足。此領域如果只有學者而輕視照護者第一線經驗,不僅專業發展將因為權力失衡而受限,照護品質也會無法提升。


各種新的臨床照護服務都可以深化工作能力。  另外,很多第一線工作人員未必能夠離開工作現場,但是卻有很多頭痛的臨床挑戰,例如減少失智老人的暴力行為等等。有了這類平台後可以加速經驗交流,表面上看起來這樣的服務花了成本,實際上卻減少了更多照護風險與社會成本。該線上圖書館將失智者視為研究重心,並與老年健康研究教育服務發展中心( w w w . Aldringoghelse.no)的實體圖書館密切合作,讓更多新知易於取得,也因為提供更多實用專業知識而助益長期照護品質,不但對被照護者有益,也可大量減少照護者壓力,而減少壓力,就容易留住專業人才。


  回頭看臺灣,其實我國是全世界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迫切需要老年或其他相關健康知識。有些促進健康的知識已經累積有成(例如糖尿病),但是像失智與老年長期照護的部分,過去因為臺灣沒那麼多老年人口所以著重於急性醫療,現在則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相關照護的知識還未受重視甚至有許多問題答案不明,加上各國文化不同也無法直接經驗套用,臺灣實在需要累積更多實用知識,以支持第一線照顧服務人員。


臺灣發展專業圖書館的參考

  我們已經逐步建立專業人員繼續教育體系,但是我們的公共圖書館對社會中長期趨勢需要所設立的專區其發展空間還有待加強。我們也需要更多圖書館員進修圖書館以外的專業知識,以因應專業服務發展。


  從挪威健康館的經驗可見,線上健康公共圖書館還要引進醫生和媒體記者等專業人才加入服務與開發,以便通俗知識有專業基礎,專業知識又能通俗化,這也是臺灣的需要。但還要觀察臺灣醫療、社政、教育、勞政、圖書館界是否能有更多相互包容彼此接納的正面互動,讓公共圖書館能進一步呼應專業照護領域人才平日「充電」所需。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