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訴說書的精彩,領略閱讀美好

文:陳玉鳳 照片提供:PChome Online 網路家庭、新經典文化、新手書店、時光二手書店

疫情期間讓你我只能宅在家裡,突然多出的大把時間,閱讀,是你消磨時間的優先順序嗎?嚴格說來,無論疫情是否突襲,爭奪眼球的戰爭始終未停。琳琅滿目的各式影劇,還有線上遊戲、社群軟體都能轉移注意力。面對這些肆虐的「強敵」,閱讀,是否仍有招架之力?
 

詹宏志說:「我想在這歷史性的書局裡開一個讀書會,給中部年輕學子有機會得到讀書的樂趣。」

  根據德國書商協會(B rsenverein desDeutschen Buchhandels)針對2020 年3 次封城期間,德國民眾使用各種媒體所花時間多寡的調查顯示,光是利用影音串流平台服務的時間,遠比疫情前多出49%,其次是電視多出30%,書籍則多了25%。此外,美國與英國媒體也曾報導疫情期間實體書的銷售不降反升的情況。
 

  反觀臺灣的疫情直至2021 年5 月才開始啟動限制令,民眾是否因此而增加了閱讀的時間?答案並不一定。然而,因應警戒發布只能暫停營業的實體書店,以及平時仰賴書店銷售書籍的出版業者,卻必須在短時間內思考當實體活動全面喊停,該如何繼續勾引民眾的閱讀興致及關注力。
 

  於是有人發起線上說書,說得閱聽大眾願意將眼球從世界各國的電視影集,分點時間聚焦瑞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的偵探小說,也撩起更多對於閱讀的想望。


舉辦線上說書會:帶讀者享受樂讀之旅

為了「周三讀書會」,詹宏志挑選了12 本從 18 世紀末一直講到1980 年的小說,類型含括推理、科幻與冒險。

  資深出版人,也是知名作家的PChomeOnline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宏志,與臺中的中央書局合作,在中央社新聞臉書粉絲頁及YouTube 頻道直播《大眠》說書會。兩小時的娓娓道來、旁徵博引,的確勾得人心嚮往之,說得讀者想一探究竟,「我希望透過說書的活動,讓大家可以認識更多經典好書,也希望能幫出版社、書店多賣點書,替它們加油打氣!」詹宏志說。
 

  事實上這樣的說書活動,早在警戒前就已經展開。中央書局是詹宏志就讀臺中一中時的流連之處,懷抱著長年積累的濃厚情感,於書局重新開幕之際,詹宏志送上這份大禮,自2021 年3 月起,週週舉行「周三讀書會」,預計一季3個月、共12 週,暢談12 本經典小說,帶著讀者領略閱讀的美好,並藉此重塑中央書局在中部藝文界的重要地位。
 

  每場80 個座位、共計960 個現場名額,竟在一天內被搶購一空,從回響熱烈的情況來看,讓詹宏志不禁驚呼:「誰說臺灣人不讀書?」除了中央書局的實體講座,現場同時安排公共電視協助錄影、直播,讓讀者能不受地域限制線上參與,還能不受時間影響隨時想看都行。於是來自全臺各地,甚至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美國等讀者,都能跟著詹宏志享受一趟樂讀之旅。
 

召喚說書人參與:支持獨立書店撐下去

詹宏志認為透過閱讀才能掙脫侷限,擁有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10 場實體講座順利舉辦完成後,臺灣瞬間進入三級警戒,使得最後2 場只能以錄影方式進行,「雖實體講座對說書者而言,能獲得觀眾最即時的反饋,不過改以錄影方式卻能打破時空藩籬,讓說書能傳遍全球各地,影響力更大!」詹宏志說。
 

  此外,因應警戒期間民眾只能待在家裡,詹宏志還特別情商詹偉雄、馬世芳、富察延賀與李明璁加入說書陣營,「愛看書之人不一定就是好的說書人,要把一本書說得引人入勝並不容易,所以我找來的都是極富感染力、能感動大家,而且能說得讓人湧起閱讀之欲的說書人!」為了要讓這些說書人都能盡情發揮說書功力,詹宏志還自掏腰包,買了專業麥克風送給這4 位說得一口好書的朋友。
 

  之所以透過「線上群聚」分享好書,也是因為詹宏志想為獨立書店做點事情,「疫情之下,獨立書店無法以最為擅長的現場氛圍營造吸引讀者購書,當它們失去了能與網路書店、連鎖書店區隔的重要特色,我擔心時間一久,民眾就會忘記這些曾存在各地最重要的文化一隅。」詹宏志觀察,其實許多讀者都很願意支持獨立書店挺過疫情,只是,這需要被提醒。而透過線上說書活動的舉辦,串聯獨立書店參與,至少每一場「群聚」線上的萬名參與者都被提醒了:「到你家附近的獨立書店,買下那本被說書人推坑的書籍!」


實體讀書會同步線上直播,讓詹宏志體認網路科技所帶來的偌大效益。  雖疫情過後,獨立書店能再以「主場優勢」吸引民眾,但這項武器是否足以抵擋戰況愈發激烈的眼球戰爭,許多人如此擔心。對此,詹宏志反倒認為無須替它們煩惱,「這些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個個都很有能力且有其魅力,過去既然可以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之境,未來也必然能夠找到解決之道,我們要相信生命自有出路。」
 

  對於疫情下獨立書店的經營,詹宏志並不擔心,更認為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仰賴實體活動促進書籍銷售的獨立書店雖深受疫情影響卻展現出十足的應變能力。

 

閱讀樣貌大未來:等待新科技重新定義

對於疫情下獨立書店的經營,詹宏志並不擔心,更認為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談起閱讀,許多人會直接聯想紙本書籍,不過隨著電子書、有聲書崛起,打破了書的傳統樣貌。事實上這些只是載具的差異、呈現的方式不一,但講述的內容都是某本書籍,「我還在期待能有更創新的閱讀工具現跡!」詹宏志以他花了30 年認識魯特琴(Lute)的旅程,說明閱讀工具的變化其實對讀者來說大大有益。
 

  少年時期,從英漢字典裡,詹宏志知道Lute 的中文是魯特琴;圖解字典則讓大學時代的詹宏志得以認識它的外形,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早在許多名畫中見過;1996 年,距離他初識Lute 這個單字已有30 年頭,個人電腦也從單色變成全彩,多媒體光碟百科全書出現,一按鍵就能知道魯特琴的外形與介紹,還能聽到它的音色與演奏的樂曲,「過去要獲得這種多重理解並非容易,但現在只要上Google 搜尋就能搞定,」詹宏志說。
 

仰賴實體活動促進書籍銷售的獨立書店雖深受疫情影響卻展現出十足的應變能力。

  對於閱讀的未來,詹宏志其實抱有更寬廣的想像力,尤其他認為編輯的工作將不再只是製作一本書籍,而是得在數位世界裡編製各種目錄,帶出一個又一個連結,並將這些個體匯聚整理,才是一本以各種形式呈現的書籍。「畢竟生於網路世代的年輕族群,對於世界的理解與定義已非僅來自一本又一本的書籍,閱讀有必要重新定義,我很期待這樣的創新來臨!」詹宏志說。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