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博物館 文化的發電廠

文:陳家詡 照片提供:侯聰慧/攝影

  要了解一個國家或地方,不妨從博物館開始,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文化變遷的軌跡,也可以見證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明歷程。同樣地,要展現及保存一個地方的文化價值,博物館就是最佳的代言人了。

  究竟什麼是博物館?其實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博物館是一個蒐集並保存自然與文化資產的場所。

  在這個基本定義下,學者們對於博物館所延伸的定義要件為:博物館必須是一個經營永久性和非營利機構,並且具備公益性質存在為優先,以及開放給社會大眾的文化教育場所。

  但是一味去定義博物館的標準和規範,可能會造成流於形式發展的主觀性,而不會實質帶動進步上的客觀性;其實與其尋求統一的定義,還不如致力於博物館的基本價值觀,推廣教育社會大眾的職責,並且隨著時代改變,擔負社會使命。

  如同世界知名的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它的特色就是建構一個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並使用大量的現代科技製造高娛樂性的聲光效果,以期達到啟發和教育社會大眾的功能,在難以數計的博物館中,已經看到多元化的並存且各具意義的價值觀,當然也有了跨世紀博物館的影像,所以,博物館不應只是收藏過去的遺物,更應該成為文化的發電廠。

  博物館的功用不僅在於保存自然、文化資產和人類承傳的知識與生活方式,更可以傳播真善美的藝術,透過知性與感性的溝通,啟發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增長,「探索過去、省思現在、前進未來」,都將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每一座博物館必須有其代表獨特性質和執行策略,不一定要去經營一個完美無缺的博物館,而是要經營一座具有特色和價值的博物館。

  在這廿一世紀的新思維新啟動的年代中,博物館的展現方式,已經漸漸從「物」的存在展示面,轉移到「人」的關懷教育面,所以必須朝更民主、更專業的方向發展,成為一個可以讓社會大眾學習新知和共同分享的公共空間。

  另一方面,博物館在外在環境的發展下,數量和類型上都有急速蓬勃發展的趨勢,卻也同時要面臨如何去區隔博物館和營利性事業,以及區分企業化經營和文化教育目的,當然,一個多元社會、多元文化、多元觀點的產生,也會為博物館的前途開拓更寬廣的多元化發展空間,但如何去避免「同質化」和「庸俗化」,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評估一個理想的博物館並沒有通用準則,而博物館的成就不在於類型大小或者是觀眾數量來作為絕對指標;所謂一座成功的博物館是必須有其代表性的價值、注重館內整體的表現,以及服務上的品質;對外而言,在社會變遷中提供博物館和社會大眾一個互動的平台,對內而言,不斷充實,和展示策略等,進而成為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博物館,如此一來,才會創造出生生不息的博物館。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