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話題充電站-以全球視野 關照文化政策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易繼中

郭為藩先生曾擔任前教育部長、文建會主委  百老匯上演最久的音樂劇《歌劇魅影》今年初首度到台北演出,而緊接在後的《鐘樓怪人》也成為法語音樂劇在亞洲的開路先鋒,無論是影片、多元文化的創意商品或繽紛炫目的名牌服飾…,都印證了文化全球化的跨國互動現象。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行政院文建會主委、教育部長、駐法代表的郭為藩因曾親身涉及文化決策、主管文化行政業務與對歐盟文化政策多有關注,於是在今年出版《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希望結合多年來理論與實務的經驗,並以國外文化政策作為對照,為今後文化建設提出更明確的思考方向。

以文化和國際接軌

  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的郭為藩為自己訂定的目標是「每年都寫一本書」。繼前三年與教育相關著作發表後,今年他以《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作為文化政策思想的總整理。

  談到《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一書的緣起,郭為藩指出,「是去年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講授文化政策課程時,與學生討論到意猶未盡的成果。」在課堂前,他總是先釐清每一次主題的脈絡,再根據內容需要廣泛收集資料,最後,經由課堂中與學生們討論其他先進國家文化政策的制定情形,以激盪出文化政策的新思維。他同時提出,以文化和國際接軌的重要。

  郭為藩於民國77年開始接任文建會主委,由於之前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期間,負責主持文化教育專案的審查,並且也與各部會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有利於在擔任文建會主委期間的業務推動。其中,最令他感到滿意的就是「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事務」。在他腦海中始終有一幅文化大國的藍圖,他說,「台灣的地方雖小,但是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要強,因為我們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足以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分享。」

  郭為藩提出足以展現國家文化能見度的,以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讓他印象最深刻。民國87年,亞維儂以『台灣藝術』為活動主題,有七個藝術團隊參加演出,除此之外,連故宮文物也在法國展出,諸如此類的作法也讓國際見識到台灣重要且珍貴的文化資產。他驚喜地說,「以往法國的報紙總難得刊登與台灣有關的消息,但是故宮文物在巴黎展出的三個月,法國報章雜誌約計刊登了120篇的報導。」這不僅提升台灣的能見度,也讓國際人士知道台灣有豐富且珍貴的文化資產。

文化疆界模糊化

  當與國際接軌後,文化全球化卻也漸漸地站上市場競爭的大舞台。於是,在大量複製的過程中,文化產品被精緻的包裝、上商業廣告或在網路上推銷,都讓文化產品被廣泛地視為一種商品,在全球化的市場中擴散。

  歐盟國家在世貿組織磋商談判中堅持的「文化例外」立場,其實對文化全球化的意涵有很好的啟示。郭為藩在書中指出,「歐盟的發展能如此順暢,仰賴的是西歐大國如法、德、義、西、英等的國力整合,以提高在全球化市場上的競爭力。」不過,在全球化的衝擊下,地區的文化特色卻也會有逐漸消失的問題,為避免受到文化霸權的欺凌,歐盟便以不能因為整合而犧牲掉文化遺產與歷史傳統,所以對於文化政策的制定格外重視。

  在多元文化混雜、各國又想要保住自己傳統的文化之時,如何從全球視野看文化政策?郭為藩認為,「對於本土的事物必須加以保護,免得受外來文化而消蝕;但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文化空間裡,也必須充分瞭解異文化。」他同時強調,文化政策最忌諱的就是意識形態的桎梏,一旦文化事務的推展與政治沾上邊,往往就很難能廣泛吸納與持續地推動。

參考國外情況 檢視國內環境

作者:郭為藩 出版:心理出版公司 日期:2006年3月  對於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郭為藩提出,「要有階段性的目標,並持續地推動。」而令他較感憂心的是,現今的大眾傳播媒體都忽略國際新聞的報導,儘管有,也不外乎是奇人軼事類的新聞,對於其他國家文化事務發展的相關報導絕少提到。

  在《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書中,郭為藩提出文化全球化的新視野,探討法、日、奧、荷、瑞的文化行政體系,維護文資政策、語言政策與提出文化與多媒體結合的想法…,最後,他也提出政府扶植表演藝術團隊可以從制定政策、立法、設立協調機制、貸款與培育人才等方面著手作論述。

  郭為藩因過去曾因多年主掌教育與文化事務的發展,使他對人文教育思想有許多具體的推動方案與理念建構。因而四年來陸續出版《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成人學習:心理學的探討》、《轉變中的大學---傳統、議題與前景》,並在今年發表《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期盼台灣的文化產業能如同半導體產業一樣,向全球化的大道邁進。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