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高掛,讓人感覺無處躲藏似的。忽而一陣午後雷陣雨,刷去了灰塵,火熱的台灣,也頓時降溫不少。不斷變臉的七月天,有時讓人無所適從,懶洋洋的天氣,美食也頓然無味,但好書的滋味,卻是依舊清香。
這是個旅行的季節,也是個讀書、換書的季節。這段時間,學生放大假,可以充分運用這兩個月,好好搜尋在課業繁忙時無暇閱讀的好書,趕一下進度,讓自己跟上閱讀的節拍;當然也可以選幾本好書,到各地公共圖書館交換,順便在書海中挖寶,讓自己的書去找尋新主人,還可以挑幾本好書回家,建立另一段書緣。
即使再熱再悶,總還是要靜下來的,這時候不妨挑本好書,找個陰涼處,讓輕風引領,進入作者構築的世界,汲取他人的創作精髓,一旦發現引人入勝的內容時,那種滿足與愉悅,會勝過冰涼的飲料,從心頭到舌尖都充滿回甘的滋味。
但是,書海何其遼闊,一如無垠的大海,永遠探索不完,也容易失去方向。在大海航行中,我們必須借助導航設備或燈塔的指引,在茫茫書市,我們何嘗不是也得憑藉專業的提示,讓自己更能有效率地找到屬於自己的「最愛」呢?
不管政府部門、媒體或出版通路,都試圖為讀者點盞燈,照亮閱讀的地點,他們透過專業的判斷或評選,讓好書不會寂寞,讓好書更容易讓讀者看到,讓好書得到應有的獎勵,不論是大朋友或小朋友、不論是文學創作或工商企管、不論是中文原創或翻譯書籍,都是一套機制,分門別類的選出各類型的好書。
而公共圖書館推介的好書,通常與上述部門結合,無論政府出版品或出版社製作的好書,也經常能在各地的圖書館,與民眾零距離接觸,當然也會有進一步的延伸講座或與作家面對面等活動,增進好書與讀者更多的互動機會。
當然,在各部門推介的好書之外,一定還有不少遺珠之憾,好書推介或受獎畢竟只是眾多選擇書籍指標之一,真正的好書,其實是由每一個讀者在定義的。一如情人眼中出西施,讀者眼中也自有好書,這絕對沒有客觀標準,只要你喜歡,就是好書。
捧著好書,偎在身旁,這也是夏天最棒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