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民國92年起每年辦理「教學卓越獎」,獎勵教學卓越有成效的教師(教學團隊),以提昇教學品質。今年共有40組來自全台各地,高中職以下學校的教學團隊脫穎而出,分別獲得金質獎與銀質獎的殊榮。其中,桃園縣立山腳國中以「山腳囝仔的影像故事」教學方案受評審委員青睞,獲得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文字結合影像 譜出感人故事
山腳國中前教務主任,現任總務主任林美玲表示,「山腳囝仔的影像故事」教學方案目的在於藉由影像課程,培養學生敘說故事的能力,進而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並融入於各領域課程的學習之中。
由於山腳國中所在位置相對偏遠,孩子們接收到的資訊及文化刺激較為不足,以致基礎知識較為欠缺,在進行寫作課程時,經常因為腦裡沒有素材而無法下筆,或是寫不到一兩段就無法繼續行文。為了有效解決學生寫作的困擾,山腳國中的教學團隊決定讓國文老師與藝術人文老師跨領域合作,結合影像與文字,讓學生從「看照片寫短文」開始,加強寫作能力。
「山腳囝仔的影像故事」教學方案依學生年級不同,而有不同的課程規劃與教學模式。七年級是「照片外的世界」,以平面影像學習為主,訓練孩子用照片說故事,或是描繪照片外的故事。之所以把故事延伸到「照片外」,是為了讓孩子跳脫照片的框架,將鏡頭沒能一次捕捉到的畫面,用畫筆或文字延續下去。
八年級進行影像拍攝、製作海報和廣告;九年級則從平面轉為動態,學習拍攝影片。學生們從腳本、導演、剪輯到影像配樂,樣樣自己來,而這樣創新又生動的教學方案,不僅讓學生積極參與,也讓一名資源班的學生成了影片男主角,進而被同學接納與肯定。
身為國文老師的林主任,在課堂上到朱自清的《背影》時,以「感動的背影」為題,要學生拍照。其中一位七年級學生的媽媽上夜班,孩子回家只見到桌上的飯菜,不見媽媽的身影。為了拍攝媽媽的背影,孩子等到很晚,結果媽媽一進家門就忙著收拾碗盤,那背影讓孩子深刻感受到媽媽的辛勞。
漸漸地,拍照不只激發學生的創意、聯想力,透過尋找拍攝題材,讓孩子開始觀察周遭的人事物,用心體驗生活,也開拓了更寬廣的視野。
一段段感動人心的故事,藉由孩子手中的鏡頭記錄下來,山腳國中也提供了發表作品的平台,就在「山中藝文行腳」部落格,讓孩子的愛與感動,用更美麗的行腳一一收存。
山腳囝仔的「視界」
進入山腳國中的網站,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校長介紹、教學目標,而是「山中藝文行腳」,滑鼠一按,隨即來到屬於山腳囝仔的影像部落格,這是一個充滿學生想像力、生命力和豐富創意的網路空間。
山腳國中「山中行者教學團隊」在獲得教學卓越獎金質獎之後,仍不斷持續在校園內實施延伸教學方案。在部落格中,可以看到近期課程主題的動心紀錄──老師設計以「Focus:Love」為題,進行影像的搜羅與捕捉,學生便開始在校園中尋找題材,用影像捕捉「心的蹤影」。於是,校園裡的花花草草,石頭、樹木,都奇蹟似地化成了愛心,樹幹上有心形紋路、滿是坑疤的道路上出現心形的裂縫、幸運草是心形葉子組合而成,就連躺在地上的水管也畫出心形的輪廓……這些看似無奇的景象,因為特別留心注意了,在孩子們的眼裡,都能成為一種愛的形態。
部落格同時呈現山腳國中的畢業影展。畢業生自製短片,有校園剪影,也有運動會的回憶,一幕幕,重現3年以來的國中生涯。這些短片就像動態的畢業紀念冊,記錄著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與無可取代的青春丰采。
山腳國中的孩子們正是「山中美麗的行腳」,在學校留下青春足跡的同時,也不忘運用各種影像技術,捕捉當下,映演著屬於山中囝仔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