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研究是一門孤獨的學門,但在孤獨的背後,其實圖書館研究不斷在隨時代演進而自我質變,它除了孕育無數優秀實務工作者,也是帶領臺灣圖書館事業起飛的關鍵。
綜觀臺灣圖書館近代發展史,其實是國內的圖書館教育緊密連動,學界作育英才無數,為實務界所用;而圖書館研究方向也隨著圖書館與科會變動,力圖調整,因應 社會所需,培育圖書館界源源不絕的人才。從各大學系所圖書資訊學系名稱的變革,即可反映了資訊科學與技術在圖書館及資訊服務機構的深遠影響。
在我國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包括幾項重要的里程碑,1953年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的成立,以研究圖書資訊學術,促進圖書館事業的合作與國際發展,並於 2000年,研擬「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以凝聚圖書館界同道的共識,籲請政府及社會對圖書館事業予以重視;2001年元月由總統公布施行《圖書館 法》,內容明定圖書館的類別與性質、管理與服務原則、圖書館作業規範、出版品繳存制度、合作組織建立、專業人員之要求等,並訂定各類圖書館設立與營運基準 以及輔導要點,作為圖書館經營及輔導的依據等,使臺灣的圖書館事業有了核心組織與法源的依據。
而這些變革,其背後當然來自扎實的圖書館研究成果所賜,在實務界的圖書館員扮演了向前推進的先鋒角色,而圖書館教育則可說是強而有力的後勤補給部隊,給予前方戰士最有效的支援。
臺灣的圖書館學教育起始於1 9 5 4 年,1993年後許多圖書館學系改名為圖書資訊學系,以因應時代的變革,帶動圖書館專業人員的養成,提升圖書資訊處理技術與讀者服務等基礎,並構築圖書館 研究的專業場域,建立起符合時代需求的圖書經營管理專業觀念。在圖書館員持續接受教育與進修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也與各圖書資訊學系所合作,配合圖書館 與資訊服務單位之需求,每年開設各類相關研習課程,以提供在職圖書館員再教育的機會。
經過沿革培育的圖書館專業人員,讓臺灣圖書館逐步從被動的圖書資源收藏者,轉變為主動的傳播者。在全國各地更是有許多圖書館員,以無限的創意與具體的行動力,為圖書館注入新活水,打破民眾對圖書館的刻板印象,將民眾「拉」進圖書館。
圖書館的發展,是一項變動性的事業,必須掌握時代的趨勢與民眾的真切需求。處在一個數位資訊爆炸與快速變遷的年代,圖書資訊學界不斷蛻變,也才能將圖書館事業持續推進往前。
(編註:囿於篇幅所限,本專題案例未觸及所有圖資系所,未及報導部分將於日後本刊陸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