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新聞即時通


臺北市紀州庵古蹟 重現風華

圖片四

  臺北市文化局5月24日在喜氣洋溢的熱鬧氣氛中,為紀州庵古蹟剪綵開館。當天「紀州庵」料亭創辦人平松家族第三代平松喜一郎、日本和歌山議員代表 團、曾在紀州庵居住成長的作家王文興、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及洪範出版社創辦人葉步榮等多位文學人也都出席了這場盛會,一同見證古蹟的新生。


  現年高齡80歲的平松喜一郎,出生於臺北12歲才返日,此次是專程受邀來臺參加紀州庵古蹟的開館儀式。平松喜一郎表示,對於臺北市政府將紀州庵指定成古蹟、做完美的保存,不僅感到非常光榮也很感謝。


圖片五  臺北市文化局劉維公局長表示,去年初啟動古蹟修復工程,修復後的紀州庵屬於大家的,更希望文學界的朋友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作家王文興則追憶他曾有幸見到紀州庵完整的樣貌。
 

  「紀州庵」始建於1917年,日據時代由平松家族所經營,是當年聞名遐邇,臨新店溪畔的高級料理亭;由三層樓的「本館」、招待重要貴賓的 「別館」,及長型的宴會空間「離屋」(現存古蹟)所組成,其頗具風雅的庭園建築和河濱景觀。吸引許多文人雅士到此飲宴,紀州庵這段河岸也是市民遊憩戲水主 要的休閒場所。


  戰後1950年代,收編為省政府員工宿舍,也是作家王文興8至24歲的成長居所,日後,他以紀州庵為小說場景寫出臺灣文學經典《家變》。1990年代的兩次大火,將本館及別館燒毀殆盡,讓紀州庵日式建築只留下離屋。
 

圖片六  十多年前在臺大城鄉所與社區居民調查研究大力奔走及小說文本的描繪下,打開了紀州庵保存的新路。重現風華的「離屋」為木造建築,約70坪大,兩側有 走廊,唯一的室內居間就是六十疊間約30坪榻榻米的長方形大廣間,為國內少見的日式建築空間類型。開館後的紀州庵古蹟,室內有常設展示區,展示紀州庵老物 件,講述紀州庵歷史故事與修復歷程;另規劃有展演區,文化局將以飲食、戲劇、旅遊及偶戲等各種主題與文學結合,不定期舉辦各式親子工作坊、表演與講座。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