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一即萬有,從有限翻讀無限—書寫的空間摺疊術

文:作家事—陳栢青

  「一根針尖上能站著多少個天使?」,宗教史上著名提問曾經讓數學家想破頭,但人們實在應該來問問作家。只有書寫能讓小空間也蘊藏無限,是人的想像力讓一切變大又縮小。當然,現代人有一張螢幕,一只滑鼠,網路也能把一切都塞進去,但我們並不需要依賴科技的力量,挑戰最狹仄空間,人們在過去便已經運使書寫的大能,把大象放進衣櫃,將一座城市藏在一本書裡,世界可以被摺疊,閱讀則帶來解放,神燈摩擦三次那般砰的從書頁中瀰漫著煙霧冒出來的,是攤開來的大宇宙。多不合理都合理,那麼,讓我們跟著作家的筆尖去丈量,現在,越寫越大了!
 

書名:波赫士全集

《波赫士全集》(四冊)

作 者: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譯 者:王永年等

出版社:臺灣商務

日 期:2002 年3 月
 

波赫士《波赫士全集》

  「我想到待在書房中的現代人,彷彿待在一座城堡的塔樓裡,這裡頭配備有電話、電報、唱機、無線電報機、電影機、幻燈機、詞典、時刻表、簡報……」波赫士在小說〈阿萊夫〉中讓虛構人物卡洛斯做出結論:「這樣子我們根本不用出門旅行了」,卡洛斯在房間裡寫了一首「包含世界的長詩」,「我記敘的航行是在房間中的漫游。」那似乎可以被此後Google 還是Yahoo! 等入口網站拿來當標語,而卡洛斯說他能完成這樣一首詩,並在房間中漫游,是因為房子中藏著一個「阿萊夫」,阿萊夫是什麼?那是一顆閃亮的圓球,「直徑約兩到三公分」,但「全世界都包羅在那裡頭」、「是萬象森羅聚集的一點」,只要你凝視阿萊夫,無論是自家門口的細磚地,乃至「隆起的赤道沙漠和每一顆沙粒」,都能清楚看見。而真正讓人神往的是,他們在那圓球中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看著阿萊夫,而阿萊夫中又有一個自己在看著阿萊夫……


  把一顆星球折進地下室裡。那是只有小說能做到的神奇摺疊術。但波赫士寫的並不只是「縮小體積」、「放大容積」的比例尺互換而已,事實上,他所收藏在地下室裡的是,「無限」。是「我看見我在看著我自己看見我在看見我看著我自己……」,那更接近鏡子的戲法,鏡子裡還有鏡子,鏡子又照出鏡子,波赫士小說中眾多篇章都有這樣的趣味,它接近於數學,可以自我消解,由此產生時間或空間悖論,也近似哲學,在概念上自我辯駁又互相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波赫士是鏡子與迷宮之王。他總能在小說中創造無限。而書寫也在他的世界中提供通往無限的走廊,中年的波赫士失去了視覺,但他並沒有失去「看」的能力,目盲的他能透過口述持續創作,並在腦中調出無數看過和沒看過的書,於是他擁有兩種無限,一種在他的小說裡,是一顆很小卻擁有一切的星球,那顆星球叫做阿萊夫,也叫做創造。而另一種,在他的腦海裡,那是一座書架沿著書架疊放,和世界一樣大的圖書館。
 

書名:鬼魂們:當代波赫士:西塞.埃拉傑作選》

《鬼魂們:當代波赫士:西塞‧ 埃拉傑作選》

作 者:西塞‧埃拉( César Aira)

譯 者:葉淑吟

出版社:木馬文化

日 期:2017 年6 月
 

西塞.埃拉《鬼魂們:當代波赫士:西塞.埃拉傑作選》

  比豪宅坪數,計較公設比,沒有人可以比西塞‧ 埃拉筆下的公寓大。波赫士把星球摺疊進了地下室,西塞‧ 埃拉則在小說〈鬼魂們〉中蓋起一間公寓,那公寓那麼小,電梯上上下下,幾樓住了誰、幾樓的誰在幹嘛,孩子樓上樓下跑動,而鬼魂也像搭透明電梯那樣上上下下穿梭著,樓層剖面分明,其實是畫出整個現代生活的橫切面。那是現代阿根廷小說的黃金地段,西塞‧ 埃拉把整個現代生活都放進一棟公寓裡了,透明不只是樓層,讀者既能看見蛛網分布縱橫如血管的排水與空氣管線,也清楚看見散布其中複雜錯蹤的人際關係。無論家族的、權力的、位階的、層級的……小說家藉由公寓所搭建起來的,其實是「現代生活」,他把整個「現代」放進公寓裡了。他寫公寓生活,一絲不苟,按表操課,可以列出作息表,排出生態系,其實是寫出生活的秩序。但與其說是秩序,不如說是「秩序的幻覺」,因為再嚴謹,「活像真的一樣」,卻又可以隨便毀壞。於是鬼在其中穿梭,人可以輕易死掉,「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眼看它樓起了,眼看它樓塌了,現代生活被他用一棟公寓寫滿了,也寫空了。
 

書名:《神秘化身》

《神秘化身》

作 者:塔娜.法蘭琪(Tana French)

譯 者:穆卓芸

出版社:皇冠

日 期:2009 年10 月
 

塔娜.法蘭琪《神秘化身》

  所以,在房間裡擺一張鏡子,那空間便增殖了一倍。那如果想要更大一點呢?那就在一張鏡子對面,再擺一張鏡子吧。


  小說家塔娜.法蘭琪很懂這種鏡子的魔術,《神秘化身》便是「兩張鏡子」的故事。女警當年化身女學生成為臥底。退出多年後,一樁謀殺案發生了,死者與自己模樣相同已讓人倒抽一口涼氣,但更人詫異的是,死者其實是扮演女警當年臥底的身分繼續活下去。那麼死者真實身分究竟是誰?她為何要扮成這個「已經是女警虛構」的角色,而重要的是,死者為何成為死者? 是新仇?還是當年臥底遺留下來的爛攤子,要讓這本身就是虛構的「女學生」再死一次?於是,女警出馬扮演這名「扮演自己的別人」,追查這個「虛構」角色的「真相」。


  這已經不是一面鏡子所演繹的鏡像故事了。而是鏡子裡還有鏡子,就像虛構裡還有虛構,女警在鏡像裡望見自己,但那卻是別人。是別人了,但女警知道那其實是自己的臉,於是頂著自己的鏡像,卻是要挖掘他人的「鏡子的故事」,而問題是她如何從鏡子中抽離……,身分與謎團透過鏡子一層一層疊開,身分在增加,謎團像是房間一樣被擴增,兩張鏡子製造的,也許不是變大空間,而是造了一個迷宮,而迷宮讓空間感覺起來變大了,因為你永遠走不出去。
 

書名:《夜行》

《夜行》

作 者:森見登美彥

譯 者:涂愫芸

出版社:皇冠文化

日 期:2018 年1 月
 

森見登美彥《夜行》

  怎麼把空間疊起來?那就看看森見登美彥的《夜行》吧。當年一起念書的5 個人重聚,懷念起莫名消失的同班女孩。「但我曾經看過她欸」,他們隨口提起,卻發現女孩的出現和一系列版畫有關係,神祕畫家案田畫出48 幅名為「夜行」的夜景圖,隨著夜更深,5 個人各自講起他們的故事,都有一張畫,一棟大屋,一段夜行……日式怪譚的氛圍裡,其實是小說家的一千零一夜,一張畫包羅了所有故事,小說家展示了說故事的天才,他藉著其中角色詮釋旅行這件事情,「最吸引我的不是旅行本身,而是旅伴,因為一起旅行,就像所有人被關在一間『密室』裡。」小說的底蘊正在於此,是移動的故事,是所有人四散奔走的故事,是有人會消失的故事,但那也是密室的故事。看起來密室應該是靜止的,是一個不動的空間,但小說家卻用「移動」來詮釋它,事實是小說中一切故事發生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某一刻他們在某種密室中」—無論是婚姻、是友情,是愛情……,而連在無法進出的「密室」裡,也會有人消失,在推理小說中,那就需要偵探登場破解謎團了,但在現實中,這是沒有解的,感情都會失去,愛會消失,關係會淡,只剩下密室那種親密的感覺讓人懷念。小說家多會詮釋這種形而上的失去,他用〈夜行〉之畫透露一竊,也藏起一切,畫只有尺幅寬,卻藏納所有,甚至,會把人吸進去—你不知道那裡頭有多深……因為畫裡的房子,也就是人的心,都藏著某種黑暗的。凝視畫作的同時,像是走進小叮噹的任意門裡,看起來有限,但內裡無限,空間變大了,但你要小心,因為,「你不知道,密室裡有什麼」。
 

《克萊因壺》

作 者:岡嶋二人

譯 者:李彥樺

出版社:獨步文化

日 期:2011 年5 月
 

《匡超人》

作 者:駱以軍

出版社:麥田

日 期:2018 年1 月
 

岡二人《克萊因壺》、駱以軍《匡超人》

書名:《克萊因壺》

  空間要怎樣才能摺疊?大象如何幾個步驟就放進櫃子裡?不需要魔術,一個概念就完成。那就是「克萊因壺」的存在。「克萊因壺」這一四次元的曲面空間成為締結虛擬與現實之間關係的核心概念,「雖然在瓶中,卻會不知不覺移動到瓶外」,他奇特的模樣是現實世界不可能出現的空間造景,只有在概念中存在。岡嶋二人的推理小說《克萊因壺》正以此為主題,而且結合了現實科技。這本小說發表於八零年代末,1989 年初「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這個術語才剛出現,小說家已經拿整套觀念寫小說,有趣的是,《克萊因壺》是推理小說,以「虛擬實境」為主題,岡嶋二人不只在小說中藉由高科技讓角色「由實入虛」,進而虛實不分,也在小說之外,同步迷惑讀者的感知。完成書寫的「虛擬實境」,岡嶋二人一出手,他們所觸碰,幾乎是之後30 年人們對「虛擬現實」這領域所能觸及的一切想像。


  小說詭計也以「克萊因壺」為發想。小說家以故事和書寫技巧製造了「裡頭就是外頭」、「外頭就是裡頭」的克萊因壺之境,讀者在閱讀的過程會逐步陷入迷惑中,不知道角色所遭遇是真是假,甚至讀者自己最後也失了方向,「故事什麼時候騙了我?」,那裡有種迷幻感,原來小說自己就是「克萊因壺」,讓閱讀的裡和外都翻轉了。或者所謂的「無限」其實很簡單,甚至不需要進入網路,只要讓你無法察覺到哪裡是「邊界」就可以了,但那時是致福,還是極端的恐怖?


書名:《匡超人》  同樣是壺,是瓶子,臺灣小說家駱以軍2018年一出手,《匡超人》擲保齡球甩出個strike 讓瓶子全倒。「我的雞雞下方破了一個洞」,《匡超人》從小說家讓人害羞的下盤疾病開始寫,怎樣都癒合不了的傷口卻成為通往其他世界的黑洞,「裡頭就是外頭」、「外頭就是裡頭」,這樣一本厚達30 萬字的小說中竟由一個洞翻出無限平行宇宙來。小說家速寫塵世,無論筆下的中國還是臺灣,其實是把活生生的三維世界壓縮成二維,他寫那些詐騙作偽之術,寫感情的欺瞞和建築於禮物道德上的矇騙,他把整個世界譬喻成造假瓶子上的描圖,「我們以為是活生生的時間,其實是贗品的二維世界。」人們「像是活在瓷瓶上」,但那瓷瓶分明是偽造的,是仿古的,人物與情感在那上頭畫的多精細啊、感情多真,到底都是假的。那其實是對整個廣義的中國文化道統(讀書人的禮樂世界、精神文明)的大聲質疑,是一個現當代的《儒林外史》,而當瓷瓶破了一個洞,出自《西遊記》的孫悟空和小說家原創的「破雞雞超人」便周遊追打這些宇宙中,「洞」作為意象,有時讓角色穿越,有時要讓他們去填補,「克萊因壺」的概念在此體現,瓶裡翻到瓶外,不同的介面互相碰撞,甚至更過火,還有各種時間悖論和奇觀,如永劫回歸、「莫比烏斯帶」、「潘洛斯三角」……於是小說中動輒世界末日,創世奇觀、臺北封凍,無數故事碎片噴射,一個場景換過一個場景,一篇小說換過一篇,在那個資料量超載、故事自己無法負荷自己,文明被自己內爆的終末之境—宇宙的盡頭是什麼?—小說家得以向半空一躍,向整個文明,整個世界叩問,其實是抒情的朝內嘆息,想問自己,「為什麼我的心這麼痛呢?」、「什麼時候我變成這樣了?」、「這是當初的我所想成為的嗎?」


  每一次從書頁緣回來,心神歸位,我們又回到了原地,又回到自己,但那已經不是自己,似乎變厚了一些,只有在閱讀那一刻,一即萬有,我即世界。


======================

本期導讀作者:陳栢青

本期導讀作者簡介:

陳栢青,1983 年夏天生。臺中豐原人。臺大臺文所畢業。作品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九歌兩百萬文學獎、臺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並被《聯合文學》選為「40 歲以下華文文學最受期待的20 位小說家」之一。2011 年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並出版散文集《大人先生》。
 

導讀團隊

導讀團隊簡介:

作家事,2016 年夏天由湯舒雯催生,顏訥、陳栢青、李屏瑤三人主持企劃,是一檔帶狀文學直播節目,每週9 點線上說書。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