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進大稻埕 翻開活歷史

文:葉益青 照片提供:葉益青
臺北的大稻埕,是日治時期臺灣人最熱鬧的街區。這裡的建物、街景藏著無數故事,無論你從哪邊走,都不會有終點,因為,你下次還會再來。

迷人的時光迴廊 在繁華中享受靜謐

迪化街上的中藥店。

  臺北市的容顏不斷在改變,但不變的是一直有許多人對於老臺灣的身影,抱持高度興趣。在大臺北地區,回頭探訪老臺灣的氛圍,大稻埕往往是第一個浮上檯面的區塊。大稻埕更有著豐厚的歷史累積,1860 年臺灣開港、臺灣茶從大稻埕外銷,Formosa Tea 揚名世界,經濟發達帶動發展,是清朝後期最繁榮的區域。到了 1920 年代,臺灣的新文化、藝術、戲劇、歌謠發展與運動,都從大稻埕出發,是日治時期臺灣人最熱鬧的街區。


  大稻埕,是臺北的,更曾是臺灣的代表。迪化街兩側美麗典雅的巴洛克風格街屋,沿途眾多中藥行、南北貨店、乾貨店,擠滿祈求姻緣虔誠信眾的霞海城隍廟,諸多屬於老臺灣的迷人風味滿滿。


隨興隨意遊走大稻埕

臺灣文史專家莊永明老師。

  大稻埕在哪裡?除了最重心的「迪化街」讓人印象深刻外,其實區域頗大。資深大稻埕人、臺灣文史專家莊永明老師認為大稻埕,從最北的大橋頭,往南到北門,西到淡水河,東到雙連;用日治時期的街町來說,包含:港町、永樂町、太平町等三大臺灣人聚居區;倘若以現在道路區分,南起市民大道,北至民權西路,西至環河北路(淡水河畔),東約到承德路一帶;被包裹在這其中者,廣義而言都可說是大稻埕。


  要從哪裡開始遊賞大稻埕?四面八方均可,而且交通都方便,不同的路線會有不同的氛圍。從捷運大橋頭站出來者,會先經過百年小學,永樂國小和太平國小,日治時期原本是一體的,都屬大稻埕公學校,之後才分開。馬上再經過延平北路和涼州街口的仁安醫院,由柯謙諒創辦,是日治時期大稻埕很重要的醫院之一,莊永明說,日治時期延平北路一帶有幾多:「銀樓多、糕餅店多、書店多、醫生館多」,臺灣人要嫁娶,都會來這裡辦嫁妝,是 50 年代以前臺北最輝煌的地段。後方巷弄裡的慈聖宮前,一整排臺灣小吃攤排排站,每逢假日,一桌桌露天吃小吃的遊人,享受天光下的臺灣味。吃飽,悠悠沿著延平北路前往迪化街。


建成分館就是「愛臺灣」

慈聖宮的小吃攤。

  不從大橋頭站出來,改從北門捷運站出來,務必去拜訪近期最紅的國定古蹟:北門,看看寬廣的北門周遭,試著發揮想像力遙想,當年從大稻埕來得穿過那小小城門才能到臺北城內呢!也可從雙連站出來,經過雙連市場、寧夏夜市、靜修女中,再往重慶北路方向抵達大稻埕,引領臺灣 1920 年代文化與思想風潮的臺灣文化協會,1921 年就在靜修女中舉辦成立大會。


  想走哪邊,就往哪邊走,來到大稻埕,無須太過仔細的旅遊地圖,大稻埕會給遊人許多驚喜。雖說如此,先做點臺灣史的行前作業,更讓大稻埕不再僅僅是人文觀光景點,外行人看門道而已;經過小導讀,讓百年歷史融進腦海,讓自己走進臺北活歷史中。


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主任莊正德。

  雙連市場四樓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館藏特色是「臺灣史」,臺灣史事、尋根探源、歷史源流都是重點,是漫步大稻埕前的最佳去處。雖然隱身於簡陋的舊市場大樓裡,建成分館努力地營造自己的特色。分館莊正德主任說,館方特別將臺北許多地方的老照片和現在的樣子對照,展示在書櫃上方,便利大家觀賞。一點小貼心,致力傳播關於臺灣史的過去現在未來。談起鄰近的大稻埕的古往今來,莊正德主任推薦遊人,可以先往北門和霞海城隍廟兩處覓史蹟。

老屋新精神的大稻埕

森高砂咖啡館(黑美人大酒家)。

  從老建築探訪歷史、回味過去,比起尋覓消失的古蹟中蘊含的曾經,說起來容易得多。雖然大稻埕的風貌改變不少,但仍有許多老房子佇立街頭,說著不同時代。


  迪化街連街的巴洛克風格街屋群裡,鄰近歸綏街口的林五湖命相館,有著令人驚豔的閩南式風格,這是迪化街最早的街屋。1851 年清朝咸豐年間,林藍田所建,還保留著地磚、門栓、石門楣等,往內走分成三進,保有大稻埕街屋前店後住宅的深邃感。


  說起「葉金塗宅」,幾乎沒有人知道指哪裡,但星巴克保安門市,就知名多了,原來是位於重慶北路二段與保安街口、被讚為最美麗的星巴克。由生產鳳梨罐頭致富的葉金塗於 1926 年起建,是當時最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建築之一。後來這裡曾當作新中華大酒樓、自立晚報、徐外科的據點,1997 年時原欲拆除,政府以容積獎勵和修復補助方式,保留美麗的騎樓立面。現今,坐在裡面飲一杯咖啡,彷彿成了一種流行。


位於屈臣氏大藥房側的「好攸光刻所」,是主打雕刻的原創品牌。  南京西路和延平北路二段的路口,原本是 1930 年代起建的磚造街屋,日治時期曾當過咖啡館,60 年代相當紅的「黑美人大酒家」,數年前被指定為歷史建物。現在則成為「森高砂咖啡館」,店中推介的是臺灣好咖啡。


  城隍廟附近的屈臣氏大藥房,巴洛克風格外觀氣派,是棟 1917 年的老街屋,立面上有著:「龍麟伴塔為記、別人不得冒效」的字樣,最初從事批發進口西藥。幾年前,世代群在這成立「小藝埕」,臺客藍、印花樂、爐鍋咖啡、思劇場等文創事業在此發展,帶動一系列民藝埕、眾藝埕、學藝埕等文創開辦生根。百年前,大稻埕因茶產業興盛,但如今這裡卻多只見咖啡館,位於屈臣氏大藥房二樓的 ASW TEA HOUSE,是少數可以回味臺灣茶百年風華的地方,傳統又創新。沿著窄窄樓梯上樓,飽滿的綠色牆、咖啡色的大窗,優雅復古的吧臺,一進來身心就安靜,在英式風格茶館落座,來一壺臺灣日月潭、花蓮的本地茶,品味湛紅茶湯,望向下方的大稻埕街景,喧囂被關在窗外了。

位於屈臣氏大藥房一樓的1920S。

  從屈臣氏大藥房往延平北路方向,經過永樂市場、幾家布行,穿越已顯幾分老邁疲倦態的永樂市場,抵達日治時期太平町三丁目的義美食品,本店這裡曾是臺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醫生所創大安醫院舊址,也曾是由臺灣人創辦的《臺灣民報》總批發處,義美在此起家。具有超過 80 年歷史的義美和 URS27W 城市影像實驗室合作,在舊址舉辦了《從大安醫院到義美食品》特展,傳統的糕餅模具、老鐵盒,讓我們回味過往;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將當年民眾運動的臺灣精神,顯影在眼前。而蔣渭水文教基金會也在此舉辦「文化講堂」,邀請臺灣各類向專家學者,畫歷史、說臺灣。

莊永明帶路 故事說不完

從大安醫院到義美食品展覽。  「會說大稻埕的人,多半不是本地人,我們只說這裡叫『稻埕』」,莊永明說。


  擔心只有翻書找網路,不夠完整建構對這裡的認識,想要找人帶路,大稻埕裡有許多達人帶路的活動。霞海城隍廟辦的「大稻埕逍遙遊」,1997 年開辦,至今已舉辦四百多場,累積相當驚人的參與者。腳力驚人的莊永明老師,每月第一個週日以4小時生動解說,帶著大家認識大稻埕,建築有建築的故事,在地有在地的歷史,名人則有一篇又一篇記事,跳出來交會,歷史活跳跳地迸出書本的記錄。邱翊的臺北城市散步,則是另外一種類向的大稻埕散步,不同背景的帶領人,分享自己生活的大稻埕活力。跟著達人,分享他們心底最美的大稻埕。


  遊走大稻埕,迪化街上的永樂市場及一旁的霞海城隍廟,可當作第一個地點,再往外擴散。求姻緣求保障,或是什麼都不求,就跟神衹問候一下,都好。大稻埕從來不是一次就能夠走過,更別論了解的區域,多來幾次,才是認識這裡的不二方法,人多也好,一個人也好,都能享受漫步的樂趣,享受在繁華中的一種靜謐。


--------------------------------------------------------

若對於本篇介紹內容有興趣,歡迎各位讀者親自到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只要出示於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的 Facebook 打卡畫面,並且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按讚,前 10 名的讀者即可至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櫃檯領取精美好禮 1 份。

--------------------------------------------------------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