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聚焦出版人 金鼎獎深化人文價值

文:方圓欣 照片提供:方圓欣
  第38屆金鼎獎頒獎典禮8月13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行,即使當日豪雨狂洩,出版界依舊鼎力相持,熱情參與。現場老將新秀彼此相互砥礪,以文字、圖像的力量,展現臺灣獨有的思想文化。

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左)將「年度圖書獎」頒給《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

  今年已堂堂邁入第38屆的金鼎獎,為使設獎宗旨能更貼近市場與讀者,並且更加激勵出版業,文化部將總獎金從39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並重新規 劃、調整獎項。本屆共有1,791件作品報名參加,角逐包括圖書類、雜誌類及數位出版類三大類組,共計有22個獎項,也首度增列優良出版品推薦,獲推薦者 多達41件,面向多元,充分展現臺灣豐沛優質的創作能量。文化部部長龍應台表示,「金鼎獎的核心就在擁抱人文價值。」今年金鼎獎獲獎作品充分展現環境正 義、公民參與以及為弱勢發聲的人文精神,得獎作品兼有知識深度與視野廣度,更具指標意義。
 

年度大獎 書寫環境人文關懷

《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受頒「非文學圖書獎」時,得獎者在臺上拉起「為正義成果堅持到底」的字條,希望喚起大家對工業環境污染的重視。

  今年首次設立年度大獎,頒獎當天才由評審從各得獎作品中,作出最終評選,於頒獎典禮最後揭曉得主。「非文學圖書獎」──《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 工殤口述史》擊敗群雄,奪得「年度圖書獎」;獲「雜誌類學習類獎」以及由顏擇雅獲「雜誌類專欄寫作獎」的《親子天下》則摘下「年度雜誌獎」。
 

  《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記錄了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早年在桃園廠址傾倒有毒廢水,污染地下水源,導致員工罹患癌症的職災事件, 以及員工在工傷協會等團體協助下與RCA打官司的點點滴滴。評審團認為,RCA工殤口述史不單記錄個人生命,也側錄這塊土地悲愴、動人的故事;工業污染侵 害第一線工人及周遭居民,更影響農漁養殖,使島上每一個人都成為潛在受害者;「拒絕被遺忘的聲音」喚醒大家,這是永不停息的生存環境運動。因RCA傾倒廢 水而深受鼻咽癌之苦的前員工黃春窕,也親臨頒獎典禮。她表示,自己因生病說話有困難,咬字不清楚,大家也許會聽不懂其中的字意,但心裡想說的話還是必須表 達出來。黃春窕指出,因為這群被遺忘的RCA員工不屈不撓與許多團體的努力下,才讓真相得以重建、還原出來;RCA沒有權力以微薄的薪水,剝削勞工的生命 與健康。她希望,這些勞工的生命血淚,能讓大家記取教訓,因為有錢也買不到健康。參與RCA口述記錄的成員拉起字條,高喊:「堅持到底,永不妥協。」希 冀,以文化作為武器,讓大家看見歷史,不再犯錯。

 

金鼎獎今年首度增列優良出版品推薦,獲推薦者多達41件。

  《親子天下》雜誌則關注臺灣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教育改革──12年國教及家庭教育教養的發展。以深入淺出的編輯走向,讓教學現場人員的教育人員有「在 職進修」的功效,讓關心孩子的家長能「與時俱進」的了解最新學習資訊,是一本全方位關懷孩子教育的優良雜誌。《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說:「好的雜誌內容 可以改變社會,未來將在教育與教養的報導內容上持續創新。」
 

 

  此外,金鼎獎也新增圖書類個人獎項,以凸顯圖書出版從業人員在重點環節的用心與周延。


  「圖書編輯獎」得獎者胡文青將日治時期超過500種的商品包裝,作設計風格上的分類編輯,以逐一解析說明視覺設計與時代風格的關係,所編輯成的作品 《圖解台灣製造──日治時期商品包裝設計》,是一件多面相呈現商品包裝歷史意涵、又深入解析包裝設計符號學的編輯佳作;「圖書設計獎」得獎者楊啟巽所設計 的《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如水泥色彩般的厚卡紙封面,加上幾格彩色玻璃般的空格為這本書定下了基調,也讓讀者第一時間對內文裡所描述的 教堂,有了直接的聯想;由淦克萍奪得的「圖書插畫獎」,則以細膩的手繪插畫,演繹出《台灣好野菜:二十四節氣田邊食》溫和的優雅氣質。


郝明義獲特別貢獻獎 為出版事業盡心盡力

出版界年度盛會第38屆金鼎獎頒獎典禮於8月13日隆重登場。

  而今年由三大類組評審團,共同評選出來的「特別貢獻獎」,由郝明義獲得,並由龍應台親自頒獎。評審團表示,現任大塊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中文妙方公司董事長及「網路與書」發行人的郝明義,投身出版事業超過30年,自1989年發起籌組出版社代表團,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參展;1996年承辦臺北國際 書展、擴大展覽之規模;尤其2003年臺北國際書展陷入走向及永續經營危機,他登高一呼,不辭艱辛,推動成立臺北書展基金會,數十年來,熱心積極推動參與國際書展,鼓吹臺灣成為世界華文出版中心,為出版事業盡心盡力,具有卓越的成就。龍應台表示,出生於韓國華僑的郝明義,自小就身為身障者,最放不下他的母 親,又在郝明義幼時就過世了,他用超越常人的智慧力與意志力,達到今日的成就,讓臺灣出版業的努力獲得國際關注,得此獎項實至名歸。龍應台說:「給郝明義 的榮耀,永遠都是感恩。」

 

文化部部長龍應台頒發「特別貢獻獎」給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

  郝明義也感謝臺灣的民主開放,讓18歲拄著拐杖、無親無故來到這裡的人,能完全被接受,還給他從未狂想過的機遇。他說,1996年大塊文化的成立, 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分水嶺,他開始投身於公眾事務,出版業近10多年來所發生的重大要事,他幾乎無役不與。很多人都會問郝明義,為什麼這麼傻?身為反服 貿出版談判先鋒的他認為,參與公眾事務不該等到退休後,臺灣之所以能出版許多題材多元的精采書籍,倚賴的就是臺灣的出版環境,大家應該要珍惜,一起為臺灣 出版界出一份心力。


  郝明義認為,出版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多數行業會希望消費者能忠貞於單一品牌,因此只有競爭關係,出版業卻是競爭互助,互相關心對方的讀者,彼此共存共榮,也唯有如此才能永續發展。郝明義也承諾,未來大塊文化將有所革新,以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面貌。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