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桃縣文化局圖書館 為升格直轄市暖身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在歷經4個月的空間革新後,於2月21日重新開張,除了打破傳統直線式的閱讀框架,融入多媒體與數位閱讀區,圖書館簡約、具文化底蘊的設計風格,也是一種人文美學的體現。

 

「數位閱讀區」提供讀者體驗更多元的閱讀樂趣。

  近30年來,未曾進行空間大幅度整修的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館藏空間已達飽和,服務人次超過300萬,去年年初把握「98~101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最後機會,向教育部申請1,000萬經費,爭取到500萬的補助款,加上桃園縣提撥近350萬共同支持閱讀環境的改善。不過,經過評估後經費仍然不足,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無法進行全館翻新整修,於是經過嚴密的商討後,決定將經費投入四樓圖書室的改造工程,也因為輔導委員、文化局圖書資訊科與設計監造團隊三方良好的互動關係,讓民眾在參觀過整裝完畢的圖書室,總是忍不住發出「哇!」的驚訝聲。輔導委員李磊哲也表示,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在有限的經費下,創造出物超所值的成效,讓空間改善的品質、水準發揮到極致,相當值得讚許。


重新規劃設計主軸 讓圖書室重生

  時間倒回圖書館未整容前,因為補助經費不足,原僅計畫將四樓圖書室3個櫃台整合成單一櫃台放置在迴廊上,再運用敲除之櫃台空間規劃新增區塊。但為了使狹小、黯淡的密閉空間再次重生,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科長李世彥表示,在輔導委員建議下,圖書館把舊有3處隔間牆面全敲除,讓固定坪數的空間創造出具穿透性的寬敞氛圍,並考量讀者使用需求,將較大的參考室搬至原有視聽室位置,重新打造出「多媒體區」與「數位閱讀區」,同時加裝大量連動式氣窗引進自然光線,增加其空氣流通度。李世彥說,雖然,改造工程龐大,連原來視聽室地板藏置的布線,也因為空間位置的改變必須整個拆除,但對圖書館而言,卻是重新歸零思考,全盤檢討讀者需求的重要時刻。

 

改造後的「多媒體區」是圖書室熱門的使用區域。

  不過,在決定去除層層的水泥藩籬後,改造工程的挑戰還是無法休止,接踵而來的是一個無法打掉的結構柱,硬生生擋在圖書室的焦點位置。於是李磊哲提出創意發想,以符合圖書館,具人文底蘊的竹簡為主題,將柱子打造成符合新世代的公共藝術。後來在文化局圖書資訊科與設計監造團隊集思廣益下,決定以玻璃材質作為竹片,用爪具取代線繩扣連成竹簡,並找來在地國寶級書法家黃群英88歲時的作品<峭石公詩>(三件)與篆書呂心吾呻吟語作為書寫內容,句句皆有勵志格言的用意。


  而圖書室整體空間的基調,則以簡約的白色作為設計核心,李磊哲說,在這裡「人」才是主角,空間是背景,以心理學論之,萬物皆有次序,每位走進圖書館的人搭配身上的穿著皆是彩色的,如果圖書館主題太多,每項設計都要搶鏡,便會產生凌亂的視覺效果,要讓空間色彩單純化,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讀者也能以愉悅的心情,沉浸在圖書館的空間氛圍裡。設計監造團隊協理廖龍珍也指出,透過李磊哲委員的指導,讓設計監造團隊有了很大的啟發,深刻體會到圖書館的空間改造不該純粹從裝修美化的角度出發,每個空間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應該賦予它靈魂的內涵。


提供更多元的閱讀選擇

  如今,老舊的圖書館空間有了新生命,可以供給營養的精神糧食,注入豐沛的能量泉源。蛻變後圖書館融入了更多元的閱讀資源,除了館藏書籍、報章雜誌,以視聽資料改成開架陳列的「多媒體區」,館內便提供13,000筆資料給讀者選擇使用;而「參考區」則加強地方文獻和桃園縣文學作家作品的陳列展示,以突顯在地特色及銀髮族樂齡的服務。另外,新規劃設置的「數位閱讀區」,特別加裝了5台平版電腦及1台電子書閱讀器,供讀者體驗更多元的閱讀樂趣。李世彥指出,依據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電子書服務平台」至民國101年12月底統計,各縣市總借閱冊數由桃園縣以51,677冊拔得頭籌,反映出桃園縣民對數位閱讀的高使用意願;因此今年縣政府特別提撥2,500萬元購買圖書與電子書來充實桃園縣內各鄉鎮市立圖書館館藏,希望提供民眾更好的圖書資訊服務。  

 

  為配合改造新氣象,圖書館主題館藏展首展也以「一定i配電子書」揭開序幕,內容集結科技、數位、3C、趨勢、科技名人等相關書籍,邀讀者親身體驗數位應用的精采世界;另4月16日至5月22日起,將舉辦「中國歷代書法著名碑帖――主題館藏展」,從先秦甲骨文、毛公鼎至清朝鄧石如篆書「陰符經」、民國年代于右任草書……等,共計約110餘冊歷代書法碑帖及書藝賞析圖書展出,讓民眾一睹書法的歷史文化內涵。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科長李世彥強調,服務的心非常重要,圖書館人員必須站在讀者角度,時時反省服務是否到位。圖書館相當重視孩童的閱讀教育,將「0~3歲嬰幼兒閱讀專區」規劃成可動腦思考的活潑空間。


















辦理活動 激發民眾閱讀興趣

  長久以來,圖書館要吸引民眾走進館內,除了閱讀環境的感染力,便是透過舉辦閱讀活動,激發閱讀興趣。桃園縣是臺灣最早引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圖書中心發起的「一書一城」(One Book, One Community)概念,從民國92年起由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率先推出「一書一桃園」的活動,鼓勵整個城市的人打開同一本書,一起領略感動,也能建立一座閱讀的橋梁,讓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們,由此建立共同話題,產生更深度的交流,豐富彼此的生命。從《天使走過人間》、《蘇西的世界》、《少年時》、《李淳陽昆蟲記》到《美的覺醒》、《福爾摩沙植物記》、《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紀事》、《11元的鐵道旅行》、《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拼的先人們》、《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每年一本好書,陪伴桃園縣民已走過10個寒暑。因成效顯著,於民國99年起教育部也將城市閱讀的活動推展到全國各縣市,要讓全民樂閱讀。李世彥說:「愛上閱讀,一輩子不孤獨。」人生有許多無常的事會發生,但「書」是永遠的好朋友,可以陪伴每個人走過不同的階段,給與人生最大的鼓勵與啟發。

 

四樓圖書室整理呈現簡約、具文化底蘊的設計風格。

  此外,圖書館也相當重視孩童的閱讀教育,透過輸出圖畫將「0~3歲嬰幼兒閱讀專區」規劃成可動腦思考的活潑空間,專區內也固定展出由專家推薦適合寶寶閱讀的圖畫書,且於每周六、日下午3點提供說故事活動,讓家長可以帶著寶寶一起聽故事,並積極辦理「Bookstart 0~3歲嬰幼兒閱讀起步走」活動,得到縣民熱烈回響,使桃園縣每年發送的閱讀禮袋以倍數不斷成長。另外,像是一年一度的「桃園兒童閱讀月」系列活動、「102年兒童節圖書館闖關活動」等,皆可帶領孩子擁抱好書,開啟閱讀的新視野。


用心服務 為升格直轄市做好準備

  不過,李世彥強調,辦理閱讀活動主要目的是希望民眾走進圖書館,善用館內資源;因此,他常提醒同仁:「服務的心非常重要,圖書館如果連基礎服務都無法做好,辦再多活動也是枉然,圖書館人員必須站在讀者角度,時時反省服務是否到位。」而與李世彥共事的同仁葉淑美也指出,李科長總是能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好比在弧形凹凸曲線的櫃台,張貼號碼指引,像是船靠碼頭的概念,引導讀者快速找到服務對象;另外,兒童室原本新舊雜陳全部置放在一塊的大型兒童圖書,李科長也指示同仁替新到館的大型兒童圖書規劃一個獨立的棲身處,好讓忙碌的家長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孩子找到想借閱的大型兒童圖書……。

 

主題館藏展首展以「一定i配電子書」揭開序幕。

  明年底桃園縣將改制直轄市,升格成為第六都,文化局圖書館任重而道遠,扮演整個桃園地區公共圖書館的領航者。李世彥表示,除了將更新全縣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輔導桃園縣13個鄉鎮市圖書館,替升格後納為分館做準備,也是文化局圖書館目前努力耕耘的方向。而負責輔導業務的葉淑美也指出,文化局圖書館已開始著手辦理館員教育訓練、召開輔導委員及館務發展會議、進行圖書館業務訪視評鑑、推動館際合作借閱服務等輔導項目。未來李世彥也期許規劃新建直轄市圖書館,除成為「桃園市」之重要文化地標外,也將提供多元化服務,讓「桃園市」有1所符合世界潮流的直轄市立圖書館,成為民眾終身學習的重地。面對臺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況,李世彥也希望,臺灣能針對公共圖書館的功能、組織架構與扮演的角色重新加以審視,並共同檢視圖書館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他說,臺灣不大,國家資源也有限,如何規劃好配套措施,讓全臺公共圖書館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是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