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功能,近年來一直翻轉創新,不僅硬體設備升級,軟體性服務也越來越無微不至。而最讓家長們感到「足感心」的,莫過於課後輔導、伴讀與安親等多功能的服務,高雄市圖各分館近年來在這方面的改變,備受肯定。

一群孩子下課後,背著書包的身影不再流竄在街頭巷尾,而是魚貫走進圖書館,重新打開書包,拿出作業本,專心的寫功課,不懂的內容隨時有人在側解說。
這樣的場景,在早年以前一定難以想像,現在,高雄市立圖書館轄下許多分館,已為社區孩童提供延伸學習的服務,讓許多家庭都備感窩心。
弱勢民眾無力負擔安親班費用
臺灣偏鄉地區,隨著成人勞動形態的改變,出現了包括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新住民跨文化家庭、貧窮家庭等多元性問題,家庭對兒童的照護方式衍生很多狀況。

偏遠地區與都會區,在教育資源與文化刺激上一直存在著明顯的落差;弱勢孩童中,有許多家長無力指導課業,或者孩童需協助家中生計而無法專注學業,或 者因為學校師資不足無法協助加強課業,使得孩童淪為所謂的「學業低成就者」。這種狀況,不僅造成孩童日後繼續升學時缺乏競爭力,甚至產生行為偏差或中途輟 學。
除了偏鄉,居住都會中的孩子也有難解的困境;孩童放學的時間與父母親下班的時間不一致,放學後面對單獨留在家中或遊蕩在外,課業和生活都乏人照顧,在安全上與情緒上形成嚴重問題。
面對無法提供孩童課後照顧的問題,家長通常會選擇安親班來解決這樣的窘境,但費用對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呼應教育部公民受教計畫
根據調查報告,全臺有將近十分之一的兒童因為父母無力負擔課後安親班費用,而成為放學後四處遊蕩的「浮萍兒」。由此可見,雖然課後照顧或課業輔導對孩童及家長來說有其需求性,但並非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可以負擔得起這筆支出。
為了幫助經濟弱勢家庭兒童有公平的受教育和學習機會,教育部自民國95年起開始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後來也陸續推出教育優先區「夜光天使」、「自籌經費之希望工程」等計畫,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

其中攜手計畫是針對低社經地位、低學習成就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補救教學;夜光天使是提供國小弱勢家庭學生課後安全、關懷的環境,並供應晚餐;教育優 先區則是補助原住民學生數達40%之學校辦理「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學校辦理學習輔導」經費;自籌經費之希望工程則是由地方政府自籌補助學生免費參加課後輔導。
看見教育部努力推行課後照顧方案,圖書館意識到課輔與伴讀有著迫切性,於是,高雄市立圖書館許多分館相繼主動的支援這個區塊。
圖書館有其環境上的優勢,能提供完善的空間,不論是氛圍或是安全性,都值得信賴。因此,許多圖書館讓學童下課後可以在圖書館中寫功課、閱讀,等待家 長下班後再來帶領回去。逐漸的,友善學童的圖書館又各自發展出更積極的服務;館員協助課業輔導、補救教學的角色,或者招募志工協助,或者規劃寒暑營,透過 多元的課程讓孩子在圖書館中度過豐富的假期。
燕巢分館 一對一線上輔導

燕巢區居民大都以務農為主,區內單親及新住民比率偏高,隔代教養及新臺灣之子的比率相對不低,燕巢分館在民國101年設置了「燕巢數位機會中心」, 透過這個資源,102年開始辦理「數位學伴線上課輔計畫」。利用數位機會中心已設置的數位設備,由大學生志工透過網路平臺進行一對一的即時線上課業輔導, 為偏鄉或經濟弱勢學童提供資訊應用及課業輔導諮詢。
「數位學伴線上課輔計畫」由教育部委託輔仁大學擔任總計劃學校,將全國分為五區,再交由各區負責學校統籌,請大學招募大學生加入數位學伴行列,每週2次對中小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線上即時課業輔導諮詢。
永安分館 加強輔導新臺灣之子
永安區是臺灣養殖漁業重鎮,高比率家庭都是從事漁業工作,無暇周全照顧孩子。尤其是漫長的暑假,忙於生計的父母總是掛心孩子賦閒在家無人照料,永安分館因而多年來持續開辦暑期營,全日負起照顧國小學童的工作。
暑期營除了課業輔導外,也安排非常多元的課程,讓學生在暑期中能增長知識,也能玩得愉快,因而每次開放報名就被秒殺。
除了暑期營,永安分館在平常也提供類似安親班的服務,學童在有空調的舒適空間寫功課、看書,另外也開辦「新臺灣之子學力課輔班」,外聘老師每週三下午在圖書館為孩童做每週學校課業複習及加強。
楠仔坑分館 重視新移民學習

位於北高雄的楠梓區,是臺灣新住民頗多的社區,被稱為「童玩的夢想角落」的楠仔坑分館,長期來就對新住民以及孩童特別關懷,不僅開辦各式各樣新住民成長課程,也持續對新臺灣之子的課後輔導與閱讀推廣不遺餘力。
暑假期間,楠仔坑分館會開辦暑期新住民子女課業輔導,協助孩子們在暑期時間完成暑假作業,增加學習成就感,並協助他們複習所學的課業,安排固定閱讀時間,透過課輔老師引導,讓孩童補強課業,並培養喜歡閱讀與主動閱讀習慣。
為符合社區民眾的需求,楠仔坑分館自99年就實施夜間開館服務,週二至週六開館時間從上午9點至晚上9點,不僅孩童能更充分使用圖書館資源,父母親在夜間也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在圖書館和孩子一起共讀和指導課業,在書香濃郁的空間中,洗滌了白天忙於工作的焦躁。

除了以上圖書館,還有非常多分館也積極經營課後伴讀/課輔的服務;獲得103年度閱讀推手【團體組】獎得主的左新分館,「深入社區關懷弱勢課後輔 導,並針對弱勢兒童個別輔導課業…」是評審列為重要的具體成果。靠山的茂林分館、靠海的旗津分館,也都因為協助社區弱勢兒童課後輔導而建立了好口碑。
為了讓忙於工作的父母在暑假期間減少無法陪伴孩子的愧疚,多數圖書館在暑期除了延長開館時間,也特別策辦各種研習營,讓孩子學習不打烊。
六龜分館的暑假兒童英文快樂營,路竹分館的單親家庭免費暑期輔導專案,彌陀公園分館結合旅行、遊戲、創意及實作的「繪本旅行」,小港分館和林園分館的科學遊樂研習……,都是搶手的活動。
避免偏鄉教育的惡性循環

數據顯示,很多鄉下孩子,國小四年級還不懂加法,到了小學五年級也不會減法。這種狀況在國中一樣嚴重,很多國中學生的學力測驗平均不到50分,非常多弱勢家庭的學生,英文程度完全跟不上課本的進度,最後只得完全放棄。
都會和偏鄉教育的落差,從每年英文學測雙峰現象就可清楚對比,要停止這樣的惡性循環,必須拉拔弱勢孩子們的學業程度。
圖書館運用優質空間及豐富的圖書資源,結合大學生、志工、公益團體,為國小學童提供家庭作業指導、課業輔導、伴讀等服務,解決了小朋友下課後無人照料、學業低成就者自我放棄的諸多問題。
圖書館的課輔/伴讀服務,形同客製化補救教學,館員和志工依據社區中的孩子不同特性提供不同服務,多數孩童自從參與圖書館課輔服務之後,都出現很大 的學習成效;成績實質進步、學習習慣改變、學習能力提升、學習動機增強;父母也不再因為無力指導孩子課業而感到挫折,或因為家裡經濟重擔而擔憂孩子的學習 輸在起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