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句俗諺說「竹風蘭雨」一點也不假!採訪當天搭乘客運,穿越雪山隧道來到宜蘭,天空立即飄起綿綿細雨,一抵達宜蘭三星鄉立圖書館,還來不及避 雨,目光就被植滿上將梨的停車棚給吸引,心想「支撐車棚的鐵架怎麼會長出梨子?」趨前一瞧,才發現原來是公共藝術品。三星鄉立圖書館館長林蕙蘭表示,宜蘭 地區氣候多雨潮濕,不少讀者的機車、單車總是停放在館外吹風淋雨,相當不便,於是委請在地藝術家陳建華,以三星鄉特有農產品上將梨作為停車棚造型,並將嫁 接、授粉、撐傘、疏果、套袋到結果的生長歷程,一一呈現出來。如此,不但賦予停車棚遮雨的基本功能,同時也兼具美觀與產業教育的功能。
融入在地產業特色
走出自己的路
一踏進圖書館大門,腳下崁入式的「生態水族箱」藝術作品也是出自陳建華之手,以泥塑傳統魚簍與淡水魚為意象,營造出早期鄉村的生活景況,希望喚起老 一輩的傳統記憶。而入口處左方牆面4幅以三星鄉農特產品——三星蔥、上將梨、白蒜、銀柳及三星米為影像主題的海報輸出圖,是參加圖書館研習課程學員的作 品,拍攝水準絲毫不比專業攝影師遜色。再繼續往圖書館二樓走,不難發現館內處處留有農民農耕時的影像,林蕙蘭說:「三星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形態,想發展出 圖書館的在地特色,就是將農特產品發揚光大。」
對於圖書館的經營理念,林蕙蘭很有想法,她認為,圖書館不該只是侷限於借書、 還書、提供書的狹隘功能而已,必須跳脫舊有思維,深入了解鄉民需求,整 合更多資源,讓圖書館走入多元的生活學習場域。因此,館方與三星數位機會中心結合,串連鄉內社區、學校、農會及社團資源,並融入在地產業特色,開辦一系列 相關研習課程,像是動手做有機農耕、婦女網拍輕鬆學等。其中,農產品攝影技巧特別聘請林宗評老師,教農民運用簡易的數位傻瓜相機、隨手可得的燈光配備與布 景拍出專業的商品照。林蕙蘭說:「相機大家都會使用,但拍攝技巧好壞落差非常大,如果一顆鮮甜的水果,被拍得很難吃的樣子,產品就無法順利銷售出去,因此 圖書館希望透過攝影觀念的導正,協助鄉民拍出好照片。」如今,學員有了平面攝影的基礎,林蕙蘭將接續擴大錄影的研習課程,透過影像的錄製與剪接技術,產品 的生長履歷可以更完整呈現在網路上。
建立農民部落格
協助鄉民行銷販售商品
但鄉民要如何透過網路平台,成功行銷自家產品?林蕙蘭與宜蘭大學資訊志工團隊合作成立一個農民部落格,於每年9月到翌年5月,1個月上課一次,協助輔導 鄉民運用部落格行銷商品。林蕙蘭指出,以往當地的農特產品會採大批收購的方式或直接交給農會處理,自從架設部落格後,鄉民可以透過網路平台販售商品, 加上價格便宜,產品新鮮,又能確保出自三星原產地,民眾反應頗受好評。
館方安排的課程,順利為鄉民開啟了學習之門,這讓一位從臺北來三星鄉居住的學員周珊燕感受特別深,她寫道:「人要飲水思源,我真的很 感謝三星鄉立圖書館館長林蕙蘭女士的用心,她是一個肯付出又熱心的人士,到處找好資源來幫鄉民成長,我原本以為我只是個過客,卻因緣際會的將足跡深深埋入 這裡,不可自拔。」林蕙蘭謙虛表示,這是身為公部門應有的基本 服務態度,她常勉勵館員,花同樣的時間在工作,打混、認真都是8個小時,何不真心付出,看到鄉民在學習上有所收獲,不是也很開心嗎?
圖書館用心滿足孩童的需求
然而,經費不足是鄉鎮圖書館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三星鄉立圖書館必須克服的窘境,不過林蕙蘭從不氣餒,她相信再困難的事情,總有解決的方法,像是兒 童閱覽室的彩繪牆柱,就是一例。林蕙蘭發揮勇於嘗試的精神,不堅持採用昂貴的插畫繪圖作品,反而給年輕人一個展現美術才能的機會,透過他熱愛畫畫的巧手, 將兒童閱覽室冷冰冰的白色柱子,彩繪成五彩繽紛的動物世界,不說鮮少看得出如此生動的作品是素人所繪。
這裡一到暑假,也是圖書館辦活動的最佳場域。林蕙蘭表示:「參加暑期活動,對鄉下小孩而言,是一種比較奢侈的想法,但我希望他 們也能跟都會區的學童一樣,享有一個快樂的暑期時光,於是每年會舉辦一次兩天一夜的暑期兒童夏令營。」由圖書館提供場地,宜中、蘭女康輔社設計活動內容, 透過團體生活,樹立孩子健全的人際關係。一開始圖書館沒有衛浴設備,小朋友第一天活動結束後,必須先回家,直到翌日早晨再接續夏令營活動,為了培養與孩童 相處的情感,省去來回奔波的麻煩,館方聽從宜中、蘭女的建議,在男女廁所分別加裝一台電熱水器,供孩童盥洗之用,父母也可放心將小孩留在圖書館過夜。「小 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尤其是營火晚會時間,特別開心!」林蕙蘭回憶。
館方貼心之舉,不僅於此,在這次修繕工程中,圖書館將原 本的騎樓門廊納入室內空間,利用吧檯桌與高腳椅,於入口處右側規劃一處親子區,放學後小朋友 可在此習作、閱讀,甚至討論功課,等待家長接送的孩童也可經由兩扇大片玻璃清楚觀察到父母的動向,相當方便,現已成為國小、國中生首選的座位。
打造喜閱的書香園地
為了提升館內整體動線的便利性,在這次改造計畫中,林蕙蘭堅持於增建的無
障礙電梯旁,擴充一個L型區塊,作為雜誌閱讀區,透過大片窗戶的設置,採光 明亮、視野極佳,花季偶有微風吹過更是芬芳撲鼻。這是林蕙蘭別出心裁的巧思,在窗外種植香味較持久的花種,她說這也象徵著:「書香花也香。」
不過,圖書館整修工程接近竣工時,也曾發生一個意外的小插曲,就是流通櫃檯後方的大牆壁一片空蕩蕩的,加上當時經費已經相當吃緊,沒有多餘費用大手 筆裝潢牆面,於是林蕙蘭靈機一動,邀請三星鄉長劉燉亮為圖書館寫字,以鋼板放大切刻的方式固定於牆上。為了呈現最佳的效果,鄉長苦練了四天四夜的書法字 體,如今,櫃檯後方斗大的「喜閱」兩字,便是鄉長的傑作,也代表著三星鄉共同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