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讀卷書行萬里路 用旅遊實現夢想

文:吳秋瓊 照片提供:邱如仁 部分圖片提供╱馬繼康 場地提供╱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分館

被稱為「深度旅行家」,馬繼康既是領隊、講者、作者,更是以旅遊為工作主軸的行動者,他用廣度側寫描繪世界遺產,分享旅途中的有趣經驗,也讓讀者看見不同於觀光客的深度景致,雖然崇尚讀卷書,卻更愛行萬里路。

 

馬繼康認為旅行和觀光的意義不同,最高境界是「旅行即生活」,用開放的心態接納生活的每一天,體驗細節的改變。

  馬繼康認為旅行和觀光的意義不同,最高境界是「旅行即生活」,用開放的心態接納生活的每一天,體驗細節的改變。

 

  在成為領隊之前,馬繼康獨自遊歷許多國家,如果閱讀是認識世界的視窗,旅行就是探索世界的觸角,他不僅喜歡旅行,甚至把興趣和工作結合,成為生活的一環,這棵旅遊生命大樹的種子,究竟是在何時種下?
 

抱持開放心態 旅行處處有驚喜

  時間往前推移,原來早在高中時期就已經種下喜愛旅遊的種子。
 

  馬繼康說,地理老師愛旅遊也愛攝影,上課時常拿幻燈片和學生分享旅途見聞,這些幻燈片就像是神祕遠方的召喚,讓我萌生「以後我一定要去這些地方」的念頭。
 

  第一次出國是在1998年,目標是日本名古屋,網路資訊還不普遍的年代,想出去自助旅行,就只能參考旅遊書做行前功課,當時打定且戰且走的主意,馬繼康連行程都沒有仔細規劃,背包客之旅就毅然啟程。
 

  這麼大膽,莫非是日語很好?馬繼康笑說,語言從來不是阻礙旅行的主因,否則想去巴黎就得先學法文?去義大利就先學義大利語?如果要等到「可以和當地人溝通」的語言程度,那可能就永遠去不了。
 

  一個人去陌生的地方,難道不覺得忐忑不安?馬繼康認為,人生有很多機運,都得靠逆勢操作去完成,事前應該評估風險,但不必過度想像,因為安全感是建立在做好準備為前提,而非一味懼怕。有些人總說想去西藏,但擔心會有高山症,想去印度,又擔心水土不服,最後被許多擔心的念頭困住了,始終去不了想去的地方。
 

  好比馬繼康喜歡去伊朗,朋友一聽就說,會不會有恐怖攻擊?但是去過的人就知道,伊朗根本不危險,從而可見,很多恐懼是來自刻板印象。
 

  有趣的是,馬繼康出國前往名古屋當天,就在機場遇見曹啟泰(知名外景節目主持人),他趕緊拿筆記本請曹啟泰簽名,這才知這一團是準備去日本錄製TVBS《愛的紅不讓》節目,由於某位工作人員臨時來不了,曹啟泰於是開口相邀,要不要和我們一起錄影啊?
 

  這一答應,14天的自助旅行,就有3天行程是和節目組一起,體驗了許多錄製節目的寶貴經驗和樂趣,美好的自助旅行初體驗,幾乎成為馬繼康日後背包客行程的信心基石,抱持開放的心態,處處就有驚喜。

 

旅行尋深度看廣度 不遺漏細節處

著迷於「景點身世」的馬繼康,對世界遺產主題更是情有獨鍾,也樂於透過書寫,讓讀者看見不同於觀光客的深度景致。

  有了第一次的愉快經驗,馬繼康後來又走了很多國家,有時獨自一人,有時也攜伴同行,當然事前也要做基本功課,為了節省開銷,就必須捨去舒服的住宿和餐飲,很多人戲稱是「貧窮之旅」,其實精神層次之豐富,更是自助旅行的迷人魅力。
 

  馬繼康說,去到不同文化的國家,很容易產生懷疑或不認同的情緒,但是「不一樣」正是旅行的樂趣,旅途中偶而也會遇到「不順利的小事」,通常一笑置之,並不會影響旅行的心情。自助旅行的第一原則是低調,所有行李都要自己背,因此簡單輕便很重要。很多人分享旅行經驗時,會特別強調不愉快的感受,但那是別人的經驗,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單一事件影響而懼怕某個特定行程。
 

  在成為國際領隊之前,馬繼康在大學教公關和廣告課程,趁著寒、暑假期長,有空就去自助旅行,由於從小喜歡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自助旅行的路線也依循著興趣走,慢慢地走向世界遺產的主題,也把這些經驗寫下來與讀者分享。
 

  例如他側寫世界遺產,會告訴讀者誰是清真寺的御用建築師,從海螺中可以提煉出與黃金等價的染料,這些知識含量高,但很容易被觀光客忽略的細節,正是馬繼康更著迷的「景點身世」,而他也試圖用這些有趣的觀點「助燃」人們對旅行的渴望,從而真正開啟一趟專屬於自己的旅行。
 

  當世界遺產還沒有成為旅行社的「主流行程」時,馬繼康已經開始進行主題式旅行,坦言受到《絲綢之路》、《貿易打造的世界》所吸引,不論是個人自助旅行,或是帶領團隊出遊,最想把與這2本書相關的國家和地區都遊歷一遍,體驗古今對照的歷史現場。
 

  對歐亞國家旅遊路線如數家珍,臺灣島內旅遊更不在話下,馬繼康早就出版《慢旅˙台灣:15條深度旅遊路線,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他從地理、歷史、族群、氣候、物產等多面向來介紹,例如看著名的濁水溪,就可以從沙、石頭、河流、圳頭等處講起,光是一條溪,就有千百種面貌,換言之,去武陵不只是看櫻花,去合歡山也不只賞雪,「看山不只是山」,原本是形容對人生體悟的境界,拿來印證深度旅遊也非常貼切。
 

  馬繼康說,「旅」是實現旅遊的夢想,「行」是行動,兩個字放在一起,才具有實質意義。趁著還走得動的時候,現在就開始吧!
 

遠在他鄉 感受陌生人的善意

馬繼康說,「旅」是實現旅遊的夢想,「行」是行動,兩個字放在一起,才具有實質意義。趁著還走得動的時候,現在就開始吧!

  多年遊歷各國的經驗,讓馬繼康養成一個習慣,他會把家裡用不到的小東西帶在身上,例如股東會發的贈品、彩色自動鉛筆、環保筷、環保餐具等,有機會就送給當地人,有時買東西,零錢不夠,甚至還可以相抵,當成貨幣來使用,藉由小東西和當地人產生更多互動。
 

  馬繼康最難忘的旅程,是有一回去伊朗,坐臥鋪車16小時,在火車廊道上遇到一位小女孩,長相十分可愛,馬繼康比手勢問她,可以拍照嗎?小女孩同意了,拍完照,馬繼康送她一枝鉛筆。
 

  誰知5分鐘後小女孩來敲門,送一盒糖作為回禮,馬繼康覺得不好意思,就跟著去向家長致謝。有了初步互動,下車時小女孩的父親用簡單英文問,要不要來我家玩?馬繼康雖然想去,但也希望先走完預定的行程,於是小女孩父親用波斯文寫下聯絡地址,提醒馬繼康可以把紙條拿給計程車司機。
 

  走完既定行程,馬繼康夫婦決定坐上計程車,依著字條所示,到了小女孩家中,受到眾多親戚的熱情歡迎,到了晚上要告別時,對方又邀請他們住下。儘管隔天行程是晚間7點的長途巴士,但下午3點多,這一家人即忙著準備食物,就為了讓馬繼康夫婦在旅途中食用。
 

  馬繼康懷念地說,在巴士站分離時,大家都哭得稀里嘩啦,那樣純樸熱情的互動,即使過了這麼多年還是很難忘,但由於小女孩家地處偏僻,後來去了伊朗很多次,也無緣再去拜訪。
 

生活即旅行 每一天都是開始

  工作和興趣做結合,馬繼康無疑是幸運的,他帶團、演講、寫作,都與旅遊相關,但也並非一開始就列入「夢想清單」,他形容人生就像沉積岩,面對壓力會產生變化,淬鍊成更有價值的變質岩(大理石、水晶),即使內裡蘊藏著寶石,也需要外在的力量來突破岩石,美麗的剖面才有機會顯露出來。
 

  馬繼康說,旅行和觀光的意義不同,最高境界是「旅行即生活」,用開放的心態去接納生活的每一天,就能體驗細節的改變。從字面來看,「旅」是實現旅遊的夢想,「行」是行動,兩個字要放在一起,才具有實質意義,就像閱讀一樣,即使只是片刻光陰,也能讀出書中趣味。所以旅行,不是等到退休,等到有錢、有閒才開始的活動,而是在生活裡實踐的歷程,趁著還走得動的時候,現在就開始吧!
 

馬繼康私房推薦

《絲綢之路》:全書以時間為經,以文明交流為緯,詳細介紹了絲綢之路沿線不同民族、文明類型及其相互交流的歷史狀況。

《絲綢之路》


《貿易打造的世界》:本書透過長達500年的世界變化,甚至包括非洲、中東及石油的故事,讓我們找到認識這個世界的新方法。

《貿易打造的世界》


《世界遺產》:本書深入巨蜥之巢,體驗與龍共舞的刺激;親臨歷史建築,感受文明的美麗與震撼……踏訪24處世界遺產,閱讀地球最原始的生命記憶。

《世界遺產》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